于寶釵
(山西師范大學政法學院,山西 臨汾 041000)
在大學的教育工作中,課堂教學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校園文化“第二課堂”的育人作用也不可忽視。在對辯論賽的選題、流程設計等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中,參與辯論賽全程的學生們的綜合素質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緊緊圍繞社會熱門和核心的辯題設計,有利于對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是幫助大學生實現(xiàn)社會化、成為一個有經(jīng)驗的"社會人”的必要條件,也是促進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實現(xiàn)的精神保證。除了辯論賽,我院志愿者服務隊深入敬老院、小學、幼兒園進行志愿服務,都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秀個性、人格素質與主體意識。為此,在校園文化的建設中,應重視促進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鼓勵承擔社會責任。[1]
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提倡團隊精神是時代和社會的客觀要求。培養(yǎng)競爭與合作的品質也是時代的潮流。在辯論中,能否堅持自己的觀點,反駁,取勝,依靠每個人的參與、合作和努力。作為學生工作者,應該提供更多的與合作相契合的校園活動,如拔河比賽、籃球賽等體育賽事。通過這些活動使“學以實用”的理念真正落到實處,幫助學生們盡情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發(fā)揮自己的才能。
通過辯論,我們在不斷的探求事情的真理,尋求世界的奧秘。事實在辯論中得出,每個人的判斷都是為了使大學生的思想認識接近真理。這種論證體現(xiàn)了思想的力量和民主的魅力。而社團活動中的“模擬法庭進校園”、模擬兩會等活動,對學生正確區(qū)分是非,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會起到幫助作用。
辯論可以幫助學生拓寬知識面、提高素質。[2]辯論賽的參與者在文化場中,尤其是通過長期暴露在活動中隱藏的深層文化中得到培養(yǎng)。“第二課堂”可以通過蘊含文化底蘊的紅色文化書籍經(jīng)典讀書活動、法律援助志愿者活動等,對專業(yè)課知識進行補充,幫助學生們將知識熟練掌握,融會貫通,從而更好地運用于實際生活中。
辯論場是訓練場,辯論賽中的辯論是一場思考能力、表達能力和適應能力的競賽。“第二課堂”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通過國家憲法日宣傳活動、學生干部培訓活動、演講比賽等,幫助大學生學會以認真嚴謹?shù)膽B(tài)度對待生活、清晰充分地表述思想、冷靜理性地控制局面、與身邊的人合作共贏。因此,必須通過多種渠道,將大學生的個人發(fā)展要求與社會需求相適應,不斷提高學生在現(xiàn)代社會的競爭能力和隨機應變能力。
通過辯論賽培養(yǎng)的良好的心理素質,可以使大學生正確對待并接受外界的影響,學習和善于自我調節(jié),保持內在的平衡。必要的心理健康座談會、素拓活動等,都應該得到扎實開展。一個好的大學生必須有堅韌不拔的意志和榮辱不驚的品格,這對于他們努力成長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shù)纳鐣髁x建設者和接班人是至關重要的。
辯論賽在“第二課堂”育人體系中扮演的角色,有意識地培養(yǎng)了大學生運用雙向思維、多向思維、逆向思維、思辨思維的能力,使其注重思維的敏捷性和深刻性。因此,應該多鼓勵學生參加挑戰(zhàn)杯、創(chuàng)新杯等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活動,使其將最新的理論知識和第一手的實踐資料相結合,認識到思想傳統(tǒng)的缺陷和理解它們所貢獻的價值,[3]在不斷夯實基礎的同時促使創(chuàng)新的火花持續(xù)不斷的產生。
辯論賽要求學生改變思維,靈活地轉換自己的角度。第二課堂重視主題團日、主題黨日活動的開展,放手讓學生們發(fā)揮創(chuàng)意,舉辦富有學生朝氣與創(chuàng)造力的新型活動。與此同時,大學教育應該重視科學技術和人文融合的融合,提高全體大學生的綜合認識問題,這對于大學生以成熟和積極的戰(zhàn)略、方式對待生活和學習問題、形成獨樹一幟的思維風格有重要的意義。
辯論賽能促進學生將辯論賽的知識收獲與自身的發(fā)展需求相結合,提升主動性和針對性。“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就是一個很好的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平臺。師范類專業(yè)學生支教,法學專業(yè)學生做普法宣傳,都可加強大學生實踐能力建設,幫助大學生開拓思維、拓展視野,不斷提高自身能力,從而夯實自己,促進自己有能力更好地適應社會,并在未來的工作中取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