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歡 余漫兒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廣東 廣州 510545)
在現代日語中,日本的外來語極其豐富,在日本人的精神生活、物質生活、文化生活都占據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縱觀日本歷史的長河我們發現,通過與世界各國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和溝通,日本人從各國的語言中吸收詞語并使之日語化,形成了今天為數眾多的外來語。隨著全球化和電子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新的外來語不斷涌現,并廣泛地使用于日常生活和交際中,日語外來語變得更為豐富和復雜,對日語學習者也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本文以近年日本雅虎網頁中出現的高頻外來語為考察對象,試探討日語外來語的變化以及其背后的深層次原因。
在日語中,外來語一般指的是從日本以外國家借用、吸收的語言。廣義上,日本的外來語包含漢語,因為嚴格來說,漢語畢竟不是日本所固有的。狹義上,日語外來語主要指從葡萄牙、英國、德國、法國以及其他歐美諸國引進的語言,在日語中一般用片假名表記,也有少數用漢字或平假名表記。由于經濟的發展與時代的需要,以英文字母表記的縮略詞等也逐漸被歸類于外來語中。
日本的外來語大多數使用片假名(カタカナ)進行標注,例如“フリーエリア”、“デジタル”。以下是來源于日本雅虎網頁中的一些常見外來語。
外來語 詞源 漢語意義
ビジネス 【business】 仕事;事業;商売
チャット 【chat】 閑談;聊天;聊天室
シグナル 【signal】 信號;暗號;信號燈
早在一千多年前,日本無論是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都深受中國的影響。古代日本人通過學習中國的文字并在此基礎上創造了日本本國的文字:平假名和片假名。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實行從上而下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全盤西化和改革:政治上建立君主立憲制政體;經濟上推行“殖產興業”,學習歐美技術,并提倡“文明開花”。這期間日本引入了大量外來語,例如:“ストーア(商店)”、“セメント(水泥)”、“ホテル(賓館)”等明顯與西方的生活方式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日本的經濟、政治受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各國的影響,國民開始崇尚歐美文化,日語吸收了大量來自歐美眾多國家的語言。例如:“コマシャール(商業廣告)”、“ビデオ(錄像)”、“ミサイル(導彈)”。隨后,日本相繼完成了經濟高速增長,踏入發達國家行列,對歐美文化的吸收達到了驚人的程度。其中又以英語的影響最大,據調查,現今源于英語的外來語詞匯占日語中外來語的百分之八十左右。隨著全球化、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新思想、新概念、新文化不斷地涌入日本社會,“APP”、“AI”、“SNS”等電子信息相關的詞匯頻繁出現在日本的網絡、報紙等媒體中。可以說,外來語已經與日本人的生活密不可分了。
在日本雅虎新聞網頁中,我們根據雅虎新聞的欄目進行劃分,有“國內”、“地域”、“國際”、“経済”、“エンタメ”、“スポーツ”、“IT·科學”、“LIFE”等,漢語的意思分別為國家、地方、國際、經濟、娛樂、運動、科技、科學與生活等。通過閱讀雅虎新聞上各個欄目的網頁新聞后,我們發現外來語的使用越來越普及,而且有些外來語是近年來才被使用并逐步為公眾所接受。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經濟的發展同時代的需要,越來越多的人利用英文字母(アルファベット)表記并形成了一種新的外來語,例如:
外來語 外國語 漢語詞意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人工智能
IT【Information Technology】 信息技術
IDカード 【identification card】 身份證
WEB 【WWW(WORLD WIDE WEB)】 網上信息瀏覽服務;服務器
我們可以看到,在日本雅虎新聞網站中,以“IT”為題的欄目的名稱,這本身就體現了新的外來語在不斷地滲入日本社會文化并被吸收應用,同時在日本社會的影響力也在不斷地擴大。例如,在“IT·科學”欄目中,這篇《もはや人間と區別できないレベル テクノスピーチと名古屋工業大、AI活用の新バーチャルシンガー技術を発表》道中,“AI”一詞正是由于信息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才會不斷地被運用并廣為人知。還有在《ヱヴァ新劇場版シリーズついにWeb配信開始 Amazonビデオ、ニコニコ動畫などで》這篇報道中,“WEB”一詞也不斷地被廣泛運用。像這一類詞都是來源于英語的縮略詞,這些英文縮略詞在中國也較為常用,且意義相同,對中國的日語學習者來說掌握、理解這些詞匯并不難。
需要注意的是還有一類以英文字母表記的外來語詞匯,則來源于日語單詞的羅馬字讀音。例如“KY”一詞,于2007年開始在日本流行,該詞來源于日語中的詞組“空気、読めない”,分別取了日語單詞“空気”、“読めない”中的第一個羅馬字構成了“KY”這一新詞。“KY”一詞在日語中既可作名詞也可做形容詞使用,相當于中文“沒眼力見(的人)、反應遲鈍(的人)、揣度不出周圍形勢(的人)、不知趣(的人)”等意思,現在在日本仍廣為使用。類似“KY”這一類詞,在日語中并不是少數,例如“3K”、“MK”等,對于這一類詞,即使是懂英語的人也未必能正確地理解在日語中的含義。
如今我們正身處于計算機信息技術化時代,我們正面臨著一場偉大的革命-移動網絡的普及應用。電腦網絡和移動網絡是現代社會的產物,是文明進步的體現。網絡使得我們的眼界越來越開闊,使得世界各地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下,同樣也使得外來語傳播速度越來越快,由初次使用到普遍使用的時間也在逐漸縮短。新的外來語一旦出現,就會立馬呈現在人們面前。像“アクセス”(數據)、“ユーザー”(用戶;客戶)等外來語在網絡出現后,深得人們認可并被廣泛使用。社會傳播媒介的增多,傳播覆蓋面的日漸寬廣,為外來語新詞被引入日語提供了契機。日語外來語在報紙、廣播、電視所占比例很大,而且就近些年來,各種廣告、西餐菜譜以及音樂等方面使用的外來語也越來越多。日本與世界各地越來越頻繁密切的交往,同時對世界各地的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關注,客觀上使大量經濟政治文化上的外來語大量流入日本國內。日本在文化傳播技術方面的進步,各種傳播媒介應運而生,也使得日本更快捷、更方便的跨越地域界限去更全面地認識世界。
日本在經濟政治上不斷地發展,日本社會也在不斷地進步。外來語作為日語詞匯的其中一大種類,也是一大創新,文化上的創新則是經濟發展的最好表現。整個社會為了適應日本經濟的快速發展,逐漸趨向于對知識信息的追求。在這種情況下,日本整個社會對于外來語新詞這種新事物、新概念就更加容易接受并吸收使用。此外,外來語的大眾化、簡便化使得人們愿意使用于日常生活中。例如:
外來語 外國語 漢語詞義
ツイッター 【Twitter】 推特,一種社交軟件
インスタグラ 【Instagram】 Ins一種社交軟件
マイクロソフト【miscrosoft】 微軟公司
マルウェア 【malware】 惡意軟件
由于日語外來語輸入的便利和日語構詞方式的簡便,同時使用外來語給人“時髦”的印象,一個新詞的產生到廣為使用也變得更容易。可以說,日語外來語充斥著日本社會的方方面面,數目龐大。
當然,外來語的迅速增長也給日本人的生活帶來了不便的一面。根據日本文化部 2010年實施的“關于國語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41.8% 的人抱怨“不明白某些流行語和新生詞的意思”,緊隨其后的是39.1%的人表示“搞不懂某些外來語的意思”。盡管這些對日語學習者來說是一個難題,但是日語學習者也可以把這個難題化為一種新的挑戰,通過對日本新產生的外來語的調查與研究,不僅可以發現日本社會、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變化,而且也有助于日語學習者更好地掌握并正確地使用外來語。
在全球化發展的大時代背景下,不同國家間的經濟政治文化交流是必然的,日本吸收外來語的趨勢也會持續下去,這對于日本教育界在重視外語教育方面也有巨大的促進作用。對外來語的吸收不僅有助于日本學習外國的先進技術與文化,而且會大大地豐富日本本國詞匯的寶庫。
縱觀日本歷史的長河,日本外來語是伴隨著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的交流而產生的,況且日本民族善于積極模仿、敢于求新,相信今后隨著國際化的不斷深入,將會有更多的外來語進入現代的日本語體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