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雅潔
(鹽城師范學院,江蘇 鹽城 224000)
無論從歷史淵源還是當今發展來看,俄語在中國都具有發展前景。中俄兩國從明末清初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交往史,經歷了一段曲折、多變的過程,有對抗也有合作,有沖突也有和睦,到目前為止,進入了全面接觸的蜜月期,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將繼續維持這種態勢。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普京在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年度會議上表示,俄中兩國互信已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總之,俄羅斯與中國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互補、互利關系,具有合作前提:
(一)俄羅斯領土遼闊,資源豐富,尤其在能源與軍事等重工業領域十分突出。
(二)中國在加工出口方面具有優勢,在生產生活必需品制造等輕工業領域發展勢頭強勁,而俄羅斯寒冷的氣候以及長期對軍工等重工業建設的偏重導致其在該領域需要與中國合作。
(三)隨著中俄兩國各種文化活動的舉辦,兩國之間文化交流日益深入,2017年5月14日“一帶一路”國際高峰論壇在北京順利舉辦,進一步推動中國與中亞,西亞,俄羅斯等地區的貿易往來。
(一)發展策略需求
“一帶一路”倡議穩步開展,其所涉及的重要港口包括浙江寧波—舟山、上海,重要省份包括浙江、上海,以及作為一帶一路中心線起點的江蘇城市連云港,這些地區或與江蘇省毗鄰,或位于江蘇省內,這直接帶動了江蘇省經濟的發展以及俄語人才的需求。
(二)與俄業務交往
從國家與國家政治經濟文化交往的角度看,俄羅斯及其他使用俄語國家與中國有著長期且深入的聯系,業務往來頻繁,這利于俄語人才的就業和發展,因而在江蘇省內開展中小學俄語教育,既可以為國家培養優秀的俄語學苗,又可以適當分散江蘇省內其他領域的就業壓力。
(三)與俄貿易往來
從科技與經貿往來的角度看,省內涉俄企業、與俄方聯系交往的合作項目及周邊上海、浙江等地企業對俄語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對高質量、復合型人才更是求賢若渴。以江蘇省與托木斯克州的合作為例,促進了雙方科技創新領域的合作,雙方主要合作項目有很多涉及專業知識,需要具備一定研究能力的人才。江蘇省內的學生往往都是大學才開始接受俄語教育,專業知識學習周期較短,更不用提其他領域專業知識的累積了。
(四)江蘇省俄語教育現狀
從江蘇省俄語教育現狀來看,江蘇省俄語基礎教育匱乏,全江蘇省共有五所院校開設俄語專業,相對于全國很多,省份來說還有一定優勢,但至今沒有一所開設俄語的中小學校,沒有俄語教師資格證考點及認證機構。僅靠大學四年的學習不足以使學生具有充足的知識和相應的能力開展工作,試想這樣又怎能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復合型人才呢?
從俄語專業就業方向來看,俄語畢業生主要有以下幾類選擇:考公務員、新聞傳媒機構、高校俄語、出版社、國企外派至俄羅斯和獨聯體國家、旅游公司、外貿行業。而前面幾類對俄語水平的要求非常高,以高校教師為例,除了北方部分學校因急需俄語人才還引進碩士外,一般都要求博士學位。因此,從小培養學生的俄語交際能力,步入大學甚至更高的教育環境提升專業知識的同時涉略其他領域知識,對增強就業競爭力十分必要。
(一)豐富的省內教育經驗
江蘇省作為教育大省,積累了一套中小學英語教學的寶貴經驗,這能為中小學俄語教學提供很好的借鑒或模板。
(二)可供借鑒的省外中小學俄語教學模式
國內已經有地區(主要是東北地區)擁有成熟的中小學俄語教學運作體系,這為江蘇省中小學開設俄語提供一個借鑒。隨著江蘇省經濟的發展,人們對自身發展的需求也有了明顯不同,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方向的開放性已經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人們常說“興趣是學習最大的老師”,如果能給語言學習多一個選擇,那么必然能激發一部分對英語學習沒有興趣的學生學習語言的積極性。
(三)俄語語言技能需求的增加
據歷年辦理赴歐洲留學申請統計數據顯示,國內赴白俄羅斯、烏克蘭、俄羅斯、愛沙尼亞等俄語國家留學人數呈逐年遞增趨勢。在中、俄兩國關系逐步升溫的大背景下,中石油、中國銀行、中建、中信、華為、中興等大企業迅速入駐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擁有俄語語言技能的重要性。
(四)高層次俄語人才的急需
從當前俄語就業者現狀來看,無論江蘇省還是全國范圍內,低水平翻譯泛濫,而真正急需的高端翻譯緊缺,更不用說深諳兩國文化及國際交往禮儀的高端翻譯人才了。這類人才的培養不僅需要系統的教學方法,更需要相當長的一個周期。
面對目前國內外俄語市場的現狀,江蘇省作為教育大省,理應肩負起壯大俄語人才隊伍,活躍俄語市場,引領教育新思潮的重任。因此,在江蘇省中小學開展俄語教學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現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