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婷婷
(北華大學,吉林 吉林 132000)
在新媒體環境下,信息的傳播速度極大提高,信息傳播的范圍也大大擴展,文字、圖片、視頻等各種形式的信息,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傳播至世界各地。當代大學生是智能手機、電腦等各種現代信息產品重要的使用主體,也是新媒體信息接收和傳播的重要人群。思想、觀念都不盡成熟的大學生,時刻面臨著來自各種渠道,包含各種內容、主題、思想的信息,并很容易被其中的不良信息所浸染,或者成為虛假、負面信息的傳播者。這就要求高校必須重視并有效實施對大學生的媒介素養教育。
在新媒體語境下,媒介素養包含的內容廣泛而復雜,概括來說,主要包括在新媒體環境中,收集、處理、應對、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面對各種信息時,所應具有的懷疑精神和道德素養。
從整體上看,新媒體環境下的大學生,在媒介素養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作為新媒體信息的接收者,大學生由于政治覺悟、思想認識,以及對信息真假、善惡、優劣的辨別能力不足,往往容易被蘊含著錯誤思想、價值觀念的信息所影響,產生錯誤的思想觀念和行為傾向,影響其形成正確的思想和信念;另一方面,作為新媒體信息傳播的主體,很多大學生由于法治觀念、思想信念、價值觀念的不成熟,甚至存在的錯誤傾向,而成為虛假、負面信息的制造者和傳播者,為營造健康、良好的新媒體環境造成了一定阻礙。
在新媒體語境下,高校對大學生媒介素養的教育應該著眼于三個方面。首先,在信息知識方面,要通過適宜的教育方式,使大學生在理論上掌握媒介、新媒體的功能和特點,以及新媒體環境下信息傳播的內容和特點等基礎性知識,使他們認識到,在新媒體環境下,信息的豐富性和復雜性。其次,在信息能力方面,要通過多方面、多形式的教育,培養大學生在新媒體環境中收集、處理、利用信息的能力,使他們學會積極利用各種信息豐富見識、增長能力。再次,在信息道德方面,不僅要培養大學生辨別新媒體環境下各種信息的好壞優劣,避免個人的人身、財產、思想因各種新媒體不良信息受到傷害,還要培養他們自覺維護新媒體環境,不造謠、不傳謠,乃至自覺監督、批判、消除新媒體環境中的負面信息,做自由、健康的新媒體環境的守護者。
另外,對大學生媒介素養的教育,除了注意內容的全面性和層次性,還應該注意遵循一定的原則,例如,教育內容和方式要契合大學生的思想、行為、喜好等方面的特點,同時,要注意與社會現實狀況相聯系,讓大學生切實了解和掌握現代社會形勢下與新媒體相關的知識、特點、情況等內容。又如,教育過程要體現系統性和專業性。高校要從總體上制定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方案,在實際教育過程中,有效落實方案的每一個步驟和內容。另外,還應該注意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專業性。重點培養具有豐富、扎實的媒介知識和素養的師資力量,或者聘請具有這些能力特點的社會人士,作為大學生的媒介素養教育導師,以保證媒介素養教育的實效。
第一,確定媒介素養教育的重要地位。不可否認,在當前以及可預見的未來,新媒體環境將會向著更加多元、先進的方向發展,媒介素養已經成為現代社會人才素養的必然內容之一。與此同時,高校的媒介素養教育也應該順應社會形勢的發展,認識到并確定媒介素養教育在整個高校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只有這樣,才能夠從整體上規劃媒介素養教育的具體內容,有效培養大學生的媒介素養。
第二,構建媒介素養教育的系統課程。在新媒體語境下,高校的媒介素養教育并非一朝一夕、一時一刻就能夠完成的工作。在不斷發展變化的新媒體環境下,高校的媒介素養教育要與其他學科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一樣,建立系統、全面的課程制度和體系,以實現對大學生媒介素養的系統、全面、全程性培養。
第三,豐富媒介素養教育的具體形式。從根本上看,我們所注重培養的學生媒介素養,是一種面對現代媒介和信息環境正確甄別、應對各種信息的能力,具有極強的實踐色彩。因此,與之相對應的教育過程,便不應該是呆板、單調的灌輸形式,而應該采取囊括知識教育、活動培養、實踐鍛煉等多種形式,使大學生不僅掌握必備的媒介知識,更具有相應的實踐能力,真正培養其素養。
總之,在新媒體語境下,媒介素養已經成為現代社會人才的必備素養,高校作為社會人才培養的重要主體,應該認識到媒介素養培養的重要性,采取靈活有效的形式,培養大學生的媒介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