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毫
(廣西師范大學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廣西 桂林 545001)
2017年4月,習近平在廣西北海鐵山港口對廣西提出要建設成為“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成為西南、中南開放發展的新的戰略支點的要求。[1]越南在我國的“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中位于向東南亞延伸的橋頭堡位置。開展中越跨境紅色旅游合作是進一步弘揚中越兩國友好情誼的正確之舉,更是廣西和越南融入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總體規劃的必然之路。
廣西和越南開展中越跨境旅游合作擁有著較久的合作歷史,經過長期的發展形成了積極有效的雙邊洽談機制。2008年4月廣西與越南高平4省簽訂了《中越邊境旅游管理合作備忘錄》。2010年兩國政府簽訂了《中越跨境友好合作備忘錄》。2013年10月中越兩國簽署了《關于建設跨境經濟合作區的備忘錄》。2016年4月,龍州縣與越南高平省簽署《中國廣西龍州和越南高平省北坡跨境紅色旅游合作備忘錄》。2018年4月,國務院同意設立廣西防城港邊境旅游試驗區,成為我國首批跨境旅游合作區,試驗區將從邊境旅游轉型升級新功能、擴大邊境旅游合作新模式等5個方面進行中越邊境旅游合作的新探索。[2]據不完全統計,從2013年以來,廣西與越南邊境省聯合高層互訪就高達650人次,友好往來1300多人次,工作會晤57次940人次。[3]如此頻繁的雙邊政府會晤與合作也為兩國開展中越跨境紅色旅游合作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
廣西靖西和越南高平,能利用開展跨境紅色旅游的資源類型主要有三種。1.遺址遺跡類:廣西靖西以胡志明洞為代表的胡志明歷史遺址遺跡大約10處,越南高平也有著占地5700平方米的北坡國家級特殊歷史遺跡區,遺跡區內有胡志明洞、馬克思山、列寧泉等遺址。2.歷史紀念館類:廣西靖西擁有廣西第三個以胡志明為主題的紀念館——胡志明與壯族人民陳列館,越南有北坡國家特殊歷史遺跡區-胡志明紀念館等建設較為完備的歷史紀念館。廣西靖西在“十三五”期間將建成中越友誼廣場、胡志明革命足跡陳列館、中越友誼紀念林等一批中越紅色旅游合作新景點。3.革命歷史的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胡志明在靖西開展革命運動時生活極度困難,一邊躲避越南反革命分子的追殺一邊指導越南國內開展革命運動,靖西百姓就為胡志明提供送飯、護送、購買彈藥等援助,靖西青年楊濤還因護送胡志明壯烈犧牲,在廣西靖西的胡志明與壯族人民陳列館里還遺存有《胡志明選集》《胡志明與中國》等記錄胡志明與靖西人民那段難忘的友誼的書籍及詩冊。
廣西靖西和越南高平省的邊民一直以來都有民間友好往來交往歷史,目前廣西與越南目前已結為友好城市16對,友好村屯20對。廣西靖西市和越南高平省還經常舉辦青少年友好交流、邊民大聯歡、婦女培訓和發展等活動。2016年5月,廣西靖西市在屯盤鄉孟麻街675號界碑處舉辦了“中越邊民大聯歡”活動,當天大約2萬名中越游客參與到活動中。2016年9月廣西靖西舉辦了“2016中國·百色靖西乒乓球國際邀請賽”來自越南高平省等邊境4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靖西市等地的8個代表隊開展為期三天的中越友誼賽,加強中越兩國邊民的友好往來。
雙邊景區在餐飲、交通、住宿、娛樂等方面需要提高的空間是巨大的。一方面,景區之間的交通通行條件較差、游客候車時間較長,尚未開通景區直通車等;再者,景區缺少餐飲服務和醫療救助服務,雙邊核心景區都需要爬山進洞,且具有一定的海拔高度,有時游客難以適應氣溫、海拔等環境變化,因此景區應當設立醫療救助站以防意外情況的發生。另外一方面,景區游覽區缺少有趣的互動游覽項目,雙邊景區都是以實物靜態展出,無游客體驗互動的旅游項目。針對中青年、國外游客、企業家、專家學者等不同類型的人群設計不同的解說方式,注重場景設計,用體驗性強、代入感強的情景融合的解說,傳遞紅色信息弘揚中越人民友好情誼。如今這樣僅以實物展出的旅游觀光項目已經很難滿足大眾旅游時代下游客的游覽需求。
通過廣西靖西邊關國際旅行社的游客數據統計,每一年的游客數量維持在200—400人之間。雖然每年接待中越游客數呈逐年上升趨勢,但開發出這一條國際旅游線路需要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與獲得的收益相比遠遠是不夠的,項目成本回收期太長。2017年,紅色旅游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游客平均年齡只有35歲,其中00后和10后占比13.8%,90后占比12.7%,80后占比24.2%,70后占比20.1%,60后占比17.3%。[4]目前雙邊中越跨境紅色旅游線路的游客群體是以廣西靖西、越南高平本地及我國廣東部分地區的中老年團隊出游為主,消費潛力更大的經濟發達市場客源地、青年群體、家庭等客源群體尚未挖掘開發。
語言通暢是順利傳播中越友好情誼的重要橋梁。中越跨境紅色旅游合作需要使用的最基本的語言是中文和越南語,但是經過實地調研走訪,無論是廣西靖西還是越南高平國家特殊歷史遺跡區等紀念場所,能提供雙語講解的景區工作人員只有6位,廣西靖西有4位,越南高平有2位,其中廣西靖西能提供越語講解的導游都是邊民兼職,缺乏對越語的全系統性學習和掌握。越南是一個有著54個民族組成的多民族國家,因此有眾多少數民族語言,雙語專業人才的缺乏對中越紅色旅游線路的合作造成了較大的不利影響。
廣西靖西和越南高平統籌推進鐵路、公路、航空體系銜接建設,積極構建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的立體化、智能化旅游交通大通道。雙邊政府需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合作,以統一的建設標準進行建設,打造一條通關便利、具有邊境特色并且能連接雙邊紅色旅游景點的交通路線。在旅游服務配套設施方面,景區缺少餐飲服務和醫療救助服務,雙邊景區適當的引入民間資本,引入市場競爭機制,不斷餐飲、救助等必要的旅游服務設施。景區游覽區缺少有趣的互動游覽項目,雙邊景區都是以實物靜態展出,無游客體驗互動的旅游項目,雙邊景區應該加強景區展館科技化和智慧化運用,針對中青年、國外游客、企業家、專家學者等不同類型的人群設計不同的解說方式。注重場景設計,用體驗性強、代入感強的情景融合的解說,以生動、有趣、具有民族特色的方式向到訪游客展示中越這段“同志加兄弟”的情誼。
目前雙邊經濟發展水平不高,靠“內需”發展跨境紅色旅游的動力遠遠不足。因此需要“借力”,加強與廣西經濟較為發達的南寧、柳州、百色等城市聯合推出“中越邊關秘境游”“追尋胡志明足跡”等旅游專線。在越南客源方面,加強與河內、胡志明市相關旅行社的聯合營銷,在線路設計上加強互補性,一方面以時間為軸,設計一條重走“革命路”的中越友誼線路,滿足游客深度體驗需求。另外一方面,結合雙邊的“邊境自然風光”、“邊境少數民俗文化”等優勢,開展“紅色旅游+”的線路組合設計。在紅色旅游客源群體上,在鞏固團隊中老年群體基礎上,充分挖掘青少年和家庭出游市場潛力。通過定期舉辦中越青年友好交流活動,組織雙邊家庭到這些歷史遺跡區開展追憶等活動,在過關上放寬停留時間,簡化通關手續,在激發旅游動機上,通過給予一定的旅游門票優惠、購物補貼等措施,開拓青年及家庭出游消費客源群體。
中越跨境紅色旅游合作順利開展,加強人才的培養也至關重要。一方面,通過高等教育培養雙語旅游人才,通過獎學金計劃,互派留學生到廣西和越南交流學習,接受中文和越南語及導游服務知識、通過專項培養中越跨境紅色旅游合作人才計劃,培養對口的專業人才。另一方面,增加暑期夏令營等短期學習形式,參與對象既可以是在校學生的寒暑假研學也可以是在參與到中越跨境旅游合作中的一、二線人員,不斷更新旅游管理知識,學習新的導游服務技能,以便在開展跨境紅色旅游合作中遇到的困難時及時探討解決對策。最后,加強雙語導游隊伍建設。在講解員來源上,既要有專職的中越語導游,也需要注重發揮“民間的力量”。可以通過發動兩國大學生、高中生參與到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中,親身講述這段歷史來進一步的了解中越人民的友好情誼。也可以引導當地居民以及企業家和知識分子等參與到旅游活動中來,充分激發當地居民參與到旅游服務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