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婭
(四川大學,四川 成都 610207)
在物產極為富裕的今天,大家不再為衣食住行而煩惱,更多的會注重精神層面的消費。為了迎合大眾的審美取向,商家紛紛各出奇招,希望可以吸引大眾消費者的青睞。其實不難看出時尚大牌總能引領時代的潮流趨勢,這與他們的跨界聯名合作模式密不可分,這就是目前大家熟知的藝術與時尚界的跨界合作。當然不僅是藝術的跨界,各行各業都出現跨界現象,其中跨界藝術在全球化的今天顯得尤為突出。
跨界這一詞匯對于這個時代早已不再陌生,其中跨界領域也相當廣泛,從最早的建筑設計,平面設計到后來的珠寶和服飾等,利用不同領域的優勢,通過獨特的個性化組合進行再創造再設計,最后產生意想不到的新奇化學反應。
當跨界藝術成為一種業態,對于藝術工作者來說也是一種機遇。我們的時代在悄悄地改變,概念時代已經來臨,不再是信息至上的時代,那些擁有全新思維模式的人正在改變著這個世界。跨界藝術資源整合,正是利用了未來跨界所存在的更多可能性,希望在更多領域做出可行性的嘗試與推動。
跨界一詞的出現并不是一蹴而就,是時間沉淀的產物。表面上來看,跨界是從某一個事物中提取核心價值,通過合理融合進入的專屬運作。跨界的本質運作在于運用事物的專屬屬性,利用自身的優勢資源,將其特性與表面上毫不相干的另外一種資源進行整合,這種跨界的優勢在于可以通過合作放大自身與對方的資源價值,達到雙贏效果,甚至可以衍生出一個新型的獨立個體。
跨界藝術在當今時代已經成為一種業態,大家紛紛與藝術大佬合作,為什么跨界對藝術情有獨鐘?
藝術,是作為一種人類的精神產物,它不是放在商鋪的明碼商品,卻有無法估量的價值,在整個社會產品中占有越來越大的比重。各行業選擇與藝術跨界合作,正是看中了藝術的資源價值,把商品巧妙的轉化成藝術品的方式來進行營銷。當藝術與跨界已成為當代藝術家創作思考的新方向時,不再會是以純粹藝術形式獨立出現,而是利用不同領域多元素進行靈感碰撞和創意整合。貢布里希講到,美的東西并不一定合人們的心意,而只有合人們心意的東西才被認為是美的。[3]藝術跨界行為不斷推進,也正是因為大家對美的不斷追求。
在現在的時代大環境下,各行各業都對藝術情有獨鐘,時尚大牌更是對藝術青睞有加。藝術與商業的跨界合作不僅給品牌注入了新的活力,引領了時下的潮流趨勢,重要的是給品牌帶來了直接的經濟效益,更深層次地可以提高大眾的審美品位,為了解藝術提供了新型的渠道和機會。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種跨界合作不僅可以提升品牌的品味和地位,還可以增加曝光率,拉動潛在的消費人群。藝術作品自身的價值也為品牌的未來發展創造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創造性。
品牌之所以選擇藝術方向進行跨界合作,目的除了增加本身的價值與品位,也可以凸顯自身的文化形象,塑造更強的藝術感與審美感,提升了自身文化的新高度。藝術本身是藝術家心血的產物,作品本身包含著無法估量的精神價值。時尚品牌的跨界選擇絕不單單只是商業的選擇,更重要的在于文化底蘊帶來的無限可能與品味升華。
跨界藝術其實是一件雙贏的新型模式,引領商業新潮流,賦予產品更強的藝術感與審美感,滿足大眾對審美多元化的需求。其實跨界合作帶給藝術的影響也是不可估量的,有多少人是因為LV的新季包包,才了解到背后的藝術家,才開始迷戀上各種當代藝術作品的?更有多少人從此開始接觸藝術,投資藝術品?商業合作亦是它們發展的載體,也是順應時代潮流不斷推動下的受益者。
當審美多元化趨勢下跨界藝術的不斷合作,品牌利用藝術獨有的感染力,號召著喜愛藝術的人們為他們的創造力和設計感買單。藝術家們發揮著自己的創造力與想象力,賦予產品更強烈的設計感與審美感。
在全新思維的帶動下,單一發展的領域已經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跨界合作已成為未來發展的主體潮流。擁有設計感、共情力、娛樂感和柔和能力才能不被這個時代所淘汰。跨界藝術正是共情力的產物,藝術用它獨特的感染力,賦予著跨界產物以更強的藝術感和審美感。
作為設計工作者來說,跨界藝術趨勢是一種機遇也是挑戰。藝術不斷被大家所認可接受,通過跨界合作模式,讓大家對藝術更加了解,給予藝術工作者更多的尊重和認可。跨界藝術使得藝術道路更加地寬泛,發揮的空間也更大,更需要抓住新趨勢,轉變新思路,在未來的跨界藝術發展潮流中,起到積極推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