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婧婧 汪 泳
(長春工業大學,吉林 長春 130012)
到2010年,老年人口在我國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已經達到百分之十三,顯然我國已經進入到老齡化社會。我國在2020年老齡化問題將進入嚴重階段,到2050年,我國老齡化人口數量將達到我國總人口五分之一,占據世界老年人口比例將達到四分之一,人口老齡化形勢嚴峻。
為保障老年人晚年生活有尊嚴感、幸福感和價值感,專業社會工作者將老年社會工作理論、方法和技巧應用到醫療保健、社區照顧與服務、精神文化生活等與老年人發展息息相關的領域,協助老年人解決包括失能、空巢和喪偶等一系列問題,使其人生暮年生活變得充實而有價值。老年社會工作成功介入,要求社會工作者對老年人的需要以及現實處境有較為全面而深入了解。這不僅要求老年社會工作者掌握老年相關理論知識和實務操作技能,還需要對老年人的思想、行為和老年人的際遇有一定的認知。可以說,老年社會工作是一項社會福祉性工作。
人口安全是重要的非傳統安全之一,一個國家安全的人口狀態是一定時期內的人口狀況,包括人口數量、質量、結構和分布與該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符合資源和環境的承載力,并能夠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
發展是當下中國的重要主題。透過城鎮化與服務業發展的密切關系來看,城鎮化通過締造大量需求來帶動服務業的繁榮。也就是說,服務業是城鎮就業的強大引擎。
全面小康社會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等全面協調發展的社會,也是人口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人口老齡化是當下中國社會人口發展的已然階段,也是人口可持續發展不可逾越的中間環節,要納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體戰略。
人口老齡化是一把雙刃劍,既是機遇又是挑戰,面對老齡化日益嚴重的現在,必須要重視老年社會工作的發展,由于我國老年社會工作發展相對較晚較慢,因此在實際實施過程中存在許多困境與問題: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在老年社會工作發展落地的過程中可以看出來,制約老年社會工作進一步發展的主要因素就是經濟發展的水平高低,經濟水平發展跟不上,缺少資金扶持,是老年社會工作發展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國家通過立法,頒布社會政策以及政府實施干預,來起到解決社會問題,安撫民生,提高社會大環境,增加社會福祉的進一步建設與完善的作用,其核心是要分擔社會公民的風險,維護其合法利益,更是對老年人的一種強有力的社會保護政策,社會政策的頒布和實施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其生存與發展。
由于子女外出務工求學等現象普遍,導致空巢老人屢見不鮮,傳統家庭養老方式,家庭養老功能受到削弱,孝親文化傳統受到沖擊,這種文化傳統勢必會對中國老年社會工作發展產生制約作用。由于中國文化過分強調家庭養老功能,許多年來老人社會服務網絡體系發展嚴重滯后,給許多核心家庭造成沉重照料負擔。
政府做指導者和協調者而不是操控者。政府要從宏觀上把握老年社會工作發展方向,具體事務交由專門社會工作服務機構運作,讓專業的老年社會工作組織有更大的活動空間,激發其發展活力,更好地服務于老年事業發展。
增強老年社會工作者隊伍的專業化和職業化水平建設,大力培育老年社會工作組織。激發為老年服務的社會組織活力,建立老年社會工作組織孵化機制,為老年人度過舒適晚年時光提供更專業、貼心服務。
老年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的培養是老人社會工作向前發展的基礎。要改變目前我國老年社會工作的現狀,就需要培養一支專業化的老年社會工作隊伍,這是專業化發展的—個方向。
目前,適逢著力構建社會養老服務體系這一有利契機,要積極完善老年社會工作的相關政策法規,以確保老年社會工作在法治化軌道運行。特別要加大對社會工作理念的宣傳力度,讓政策法規制定部門對社會工作進一步了解和接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