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梅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城學院,江蘇 南京 211156)
2018年9月以來,第一批00后步入了大學,90后和00后幾乎占據了整個大學校園,他們都是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高校作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前沿陣地,從立德樹人維度開展90后和00后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研究,為豐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論研究提供了理論研究新維度和新方法,有利于拓展價值觀教育多學科研究范式,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研究新進展,也是積極的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
當今時代多樣性造成了90后和00后大學生的思想和價值觀的多元化,不同的價值取向和思想信仰并存。這樣的現狀在一定程度上對社會主義價值觀造成沖擊,當代高校90后和00后大學生價值觀總體是健康的,對個人、社會和國家發展都是有利的,但在以下方面存在缺失現象[1]。
敬業是中國夢能否實現的重要因素。而當代大學生就業在選擇崗位上,主要考慮崗位的舒適、安逸、高收入等要素。根據就業反饋情況發現,大多數學生在工作后都是抱有應付工作的態度,真正愛崗敬業的也越來越少,還存在在工作崗位上投機取巧現象。
誠信是中華民族悠久的傳承。而當代大學生在學術誠信上和考試誠信上存在誠信觀念的缺失。部分學生為獲得獎勵不惜抄襲或雇人代寫學術論文,嚴重污染了誠實守信的學術氛圍;還有部分同學為了通過考試,采用電子高科技等手段作弊,使得校園考試作弊現象嚴重。
友善是人與人相處最基本的情感與準則之一。當代90后和00后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且自我意識較為強烈,導致與他人相處感情較為淡薄,有時因為某些瑣屑造成爭吵,甚至出現傷害性的不法行為,這都是友善情感淡漠造成的。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主導價值觀,是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指導。在高校進行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一方面是因為部分價值觀缺失帶來的現實要求,另一方面也是歷史發展選擇[2]。
1840年鴉片戰爭打開中國國門,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隨后封建統治階級的洋務運動、資產階級改良派的戊戌變法、資產階級革命派的辛亥革命以及地主階級的革命都是失敗結局。而工人階級的中國共產黨最終推翻了“三座大山”,把中國引領向繁榮富強,隨著時代發展形成并逐漸完善思想政治理論,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以,進行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是歷史發展必然選擇。
當代90后和00后大學生存在部分缺失現象,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是很有必要的。第一,培育大學生的價值觀,是培養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在當前多元化的時代,在大學生匯聚的高校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助推良好的社會風尚在校園形成,鼓舞大學生建功立業的斗志。第二,建設好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強文化自信必然要求開展核心價值觀教育,高校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良好傳播的紐帶,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第一,優化高校核心價值觀教育,增強針對性,擴寬覆蓋面。針對大學生存在的敬業精神缺乏、誠信觀念缺失、友善情感淡漠等問題對癥下藥,如:開設就業創業專題指導課引導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改變自身不良的習慣和風氣,培養積極向上、誠實守信的優良品質,做一名遵紀守法的大學生。
第二,完善教育機制,注重核心價值觀培育方法。從核心價值觀培育系統工程出發,從教育主體、理論、制度、方法、渠道、機制等系統要素的整體優化出發分析其系統化工作模式,并結合學院大學生實踐教育特色活動,創新教育載體,主要是將核心價值觀教育與“周恩來班、鄧穎超班”內涵挖掘與外延拓展相結合,把核心價值觀融入學生們日常學習與生活,融入學校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第三,注重學校和家庭教育結合。家庭教育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也具有深遠的影響。除了學校教育,學校還加強與家庭之間聯系和溝通,了解學生思想動態與表現,以起到學校和家庭教育共同教育的良好作用。
大學生作為社會的核心儲備力量,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尤為重要。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能只在思想層面開展,更應該注重具體的實踐教育。增強針對性,擴寬覆蓋面;完善教育機制;注重學校和家庭教育結合等方式都有效的促進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合力形成,從根本上提升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