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英
(遼寧輕工職業學院,遼寧 大連 116100)
高職經管專業設置以現代服務業為背景,專業辦學以服務區域經濟為目標,以我院為例,近年逐步整合成三大專業群,即旅游類(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休閑服務與管理)、財經類(財務管理、會計)、商貿類(商務英語、商務日語、報關與國際貨運、連鎖經營管理、移動商務)。經管類專業群建設,以優化實踐教學體系改革傳統教學模式,以重視校內外實踐基地建設改革傳統人才培養模式。
經管類專業群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按實踐教學模式劃分:技能實操實訓基地,包括傳統文化服務技能實訓中心、休閑服務實訓中心、多功能禮儀實訓室等。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包括外語情景模擬、財會崗位技能仿真、國貿報關業務仿真、連鎖門店經營仿真、經管跨專業企業運營仿真等。現代服務實體創業實訓基地,包括大學生輕咖西點創業中心、大學生電商創客工作室、大學生輕淘+線下體驗店、大學生輕苑茶舍等基地。
各基地既功能獨立、又可專業群融合共享,實現“技能實操+虛擬仿真+職業養成”的經管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經管類專業群密切行業、企業聯系,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模式靈活多樣,促進多方多維共同發展,形成“校、企、生”三贏。
根據經管類專業群和課程體系特點,先后組建經管類“經管類專業建設校企理事會”、“經管類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經管類專業課程建設指導委員會”,使得校企合作機制建設逐步完善。校企共同研討、明晰培養經管專業人才目標,確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內容;專業根據社會企業人才需求標準和行企崗位用工規格,適時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及教學計劃。
經管專業群與企業簽訂訂單定制培養協議,明確校企雙方的權利與義務、協同育人。探索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的雙主體育人模式,校企雙方共同制訂教學計劃、課程設置、實訓實習標準,引嵌企業用工培訓課程體系并由企業承擔實施;探索校企共同管理教學過程、提升教學質量,共同建立良好的監控體系;整合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訓實踐等教學基地,建立長效的校企合作機制,實現產教融合、校企共育人才目標。
新生入學教育和專門實訓周深入合作基地進行行業認識。學生通過初識企業,對企業文化的學習及企業生活的體驗,使得學生提高了學習興趣、培養了職業精神,專業理論也得到了實踐檢驗;各專業在課程教學實施過程中還采取課程“平移企業、工學交替”的模式,在企業接受職業、工作技能訓練,實現理論教學和課程實訓交替。
根據市場需求和企業崗位規格,專業學生在對口型校外實踐基地進行課程實訓和跟崗實習,在校外基地導師指導下實操訓練,進行頂崗實際工作;了解企業初級崗位的業務流程,逐步提升職業崗位技能,實現與企業的無縫對接。實習期間,按照職業教育法規精神,校外實習基地企業結合學生崗位或實習內容給付學生相應勞動報酬。通過頂崗實習模式,校企共育職業人才。
經管商貿類專業(群)校企成立“優才聯盟”,即由牽頭企業發起、有合作意向的數家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聯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利用聯盟單位的企業環境條件,培養學生行業意識、職業素質、實踐能力、創新精神,提升專業教師深入行業實踐的機會,促進專業教師實戰技能提高;聯盟單位也可從實習生中優先選拔優秀人才,滿足企業日益增長的用工需求,引企入校(校中廠)企業文化進課堂、推生進企(廠中校)頂崗實習零距離就業。
專業群選擇具有一定經營規模、經濟效益較好、社會責任感較強的區域性、大中型集團企業,建立企業教師工作站,定期安排理論基礎知識扎實的專業教師輪流到企業系統學習,為企業進行崗位培訓,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課程實訓、頂崗實習平臺。專業教師經過企業工作站的鍛煉,能夠及時更新專業知識,掌握最新行業發展動向,把企業文化等要素融入專業教學,使人才培養匹配社會需求,使專業教學更加貼近企業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
經管類專業群各專業人才培養以校內“技能實操+虛擬仿真+職業養成”和校外“跟崗實踐+頂崗實習+上崗就業”的模式,過程培養循環交替;同時,堅持“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理念,積極搭建校企合作大平臺,推動“專業同建、人才共育”的高等職業型現代經濟管理人才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