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梅
(綿陽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四川 綿陽 621000)
小學階段的教育是學生整個受教育階段中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教師所起的作用至關重要。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同時也是學生心目中的“榜樣”、“領導者”“心理醫生”等多重職務于一身的典范。教師正確的教育理念,合理的知識結構,良好的職業形象,健康的心理素質以及敬崗愛業,勇于探索知識與追求真理的精神對學生都有正面而積極的引導。教師的職業認同感是指個體對自身所從事職業的目標、社會價值以及與其相關的其他因素的看法和社會對該職業的評價與期望與個體保持一致。教師如果對自身所從事的職業沒有認同感或職業認同感較低,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勢必會受到較大的影響,從而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筆者對來自四川的三十位農村教師的小學英語教師通過調查問卷和訪談的方式進行了調查和研究。參加訪談的部分四川省農村地區的小學英語教師談到,小學英語教師的教學水平參差不齊。有些教師是高校擴招后畢業的,本身的知識功底和文化素養并不高,責任心和事業心都不強。此外,部分非師范專業畢業的學生進入教師行列,擔負起祖國的教育事業,缺乏作為一名合格教師的基本功練習以及試講實習和教育心理學知識欠缺,而且有的學校沒有健全的考勤制度,學校對教師的約束力不夠,一些教師有事請長假,無事請短假,個別教師職業道德素質低下,語言粗俗,行為舉止不檢點,教育方式簡單而粗暴,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受到嚴重影響。因此,提高四川省農村地區小學英語教師的職業認同感迫在眉睫。
職前教師對教師職業的認同程度直接影響該學生對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學習的態度與效果,也直接決定了該學生是否會是一名專業的、合格的教師。那么,職前接受的教育至關重要。首先,在課程設置方面,合理配置課程安排,強化職業技能訓練。不僅要有理論方面的知識做指導,實踐操作能力也同樣必不可少。對于英語教師的培養在課程設置方面應以英語教育的實際內容為基礎,加以教育類和心理學類相關科目為輔助。學生不但能夠學習本專業先進的教育理論和教學觀念,還能通過對其他領域知識的學習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教育綜合素質。除此之外,選修課的學習也必不可少。只有通過對其他專業知識的學習,學生才能夠打破專業限制,開闊眼界,加強學科與學科之間的聯系,形成學科之間的知識網,為將來成為集教學型與科研型為一體的新時代教師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學習期間,給學生提供參加各種教育實踐的機會。學生只有在實踐教學中才能更直接地發現自身存在的優點與不足,并作出相應的調整,才能為最終走上教師崗位打下夯實的基礎。在學校方面,應盡量聯系更多本地學校作為學生的教育實習基地。這樣,學生在接受專業知識的同時,能夠學以致用,以學促教,以教促學;應為教育實習基地的學生配備優秀的教育實踐指導教師。這樣,學生就能夠及時、快捷地與指導教師進行教學方面的探討。針對問題集中的教學處理方式,指導教師能夠在學生之間開展多種不同形式的研討活動,總結教學中的成功經驗,改正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以達到揚長避短。其次,在對學生的引導上面,加強學生的職業理想教育。筆者通過對綿陽師范學院部分學生的訪談得出:大部分學生并不是因為熱愛教師職業而選擇師范專業,他們對將來要從事的教師崗位缺乏職業理想。大學在整個大學期間不但要加強學生的職業理想教育,而且應該把這一教育貫穿于整個大學期間學習的始末;學校方面可聘請相關專家開展職業理想方面的講座與專題討論,職業知識競賽等各種活動。此外,在職業規劃方面,指導學生制定符合自身特點的職業發展規劃。近年來,師范類院校的畢業生就業形勢相當嚴峻,這讓職前教師對自己的職業規劃充滿了恐懼感。所以,學??沙浞值貫閷W生提供關于職業發展規劃方面的指導,特別是關于教師招聘方面的指導。當然,學校方面的指導越早越好,應該從入學就開始。在大一階段,教育的主要重心應為幫助學生建立身份認同,開展入學職業規劃教育,在學習規劃和實習規劃方面給予指導。針對大二、大三的學生,開展職業價值觀的樹立和職業意志方面的教育勢在必行。讓學生了解教育方面的專家以及優秀教師的典型事跡,為學生做好引導和示范作用。對于大四的學生,最重要的是進行職業發展規劃教育。針對學生在校學習情況以及實習、見習經歷,幫助他們完成職業規劃的制定。
新入職的小學英語教師大多數都是從學校剛畢業的大學生,這一時期是從準小學英語教師到小學英語教師角色的轉變時期。新入職教師在工作上呈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現象:一種是興奮喜悅,對工作充滿信心、熱情和期待;另一種是思想、情緒焦躁不安,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在學校里面建立的職業價值觀,職業信仰在遇到實際問題的時候瞬間崩塌,于是在工作上畏手畏腳。在電視、網絡上,曝光的體罰學生事件頻頻發生,多發生于剛入職不久的小學教師身上。當一名教師對自己所從事的教育事業毫無興趣與認同感,以至于對自身所從事的工作產生了反感情緒時,這對于教師本身來說是極其痛苦的。同時,工作單位管理方面的疏忽以及對新入職教師的關心和教育不夠,極易導致不良事件的發生。因此,人事部門在教師招聘的時候,應該嚴格把控質量關。對沒有愛心與責任感,心理不健全的應聘者應堅決杜之于門外。對于新入職的小學教師,用人單位要及時地進行培訓,幫助他們盡快地適應小學教育。用人單位要嚴格按照各項規章制度對新入職教師進行教育與考核,強化教師職業道德素養,讓新入職者能夠體會到學生帶給他們的快樂與成就感。另外,為每一位新入職教師安排一位優秀的指導教師,在工作與生活上進行指導與提供幫助。學校的工會組織也應及時關心新入職教師的具體情況,使新入職者能感受到大家庭帶給他們的溫暖,以更快地建立職業認同感。新入職教師雖然在學習期間取得了畢業證和教師資格證,但這并不代表學習的終結,只是大學階段的學習告一段落,教師應將終生學習的理念貫穿于生命始終。新入職教師自身要樹立積極進取與主動學習的觀念。小學新入職教師要具備持續發展與終身學習的意識、動力與能力,成為終身學習的先進典范。工作中努力做到向書本學習,向同行學習,向名師學習,向專家學習,向媒體學習,時時做好自我總結與反思。不僅要了解小學教育發展的最新動態,學習小學教育先進的教學理論,提高教育教學綜合素養,而且要加強職業理想的形成與建立,成為一名為人師表,愛崗敬業,具有合作與協作能力的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合格教師,幫助小學生自信、快樂與健康地成長,成為祖國事業的接班人,以促進四川省農村地區小學教育的發展。
四川省農村地區的小學英語教師,尤其是偏遠山區的小學英語教師,難以面對和應付來自于生活與工作的各種壓力。以前部分教師處于半耕半教的狀態,遲到早退現象時時發生,他們難以適應農村教育改革對小學教師職業的要求。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不斷地發生變化,這就要求教師本身要不斷地進行學習與思考,以適應當前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農民工為了改善生活和居住狀況,進城務工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農村的留守兒童越來越多。父母缺失兒童的教育,給留守兒童造成了性格和心理方面的負面影響,這也導致了鄉村教師對教學滿意度普遍不高。部分教師開始懷疑自己當初選擇成為教師是否是明智而正確的選擇,難以形成高度的職業認同感,這種情況下,教師極易產生職業倦怠感。職業倦怠感的產生對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存在潛在的隱患,不利于教育事業的良性發展。亞佰拉罕·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與愛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這五個需求呈現出逐級上升的特點,當人們的低一級的需求被滿足后,便會向高一級需求邁進。改革開放近四十年以來,人們的溫飽需求以及安全需求已經得到了充分落實,歸屬與愛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成為了人們的奮斗目標。但是,要實現高層次的需求,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需要良好的精神環境以及政策來支撐。通過和受訪談教師的談話得出:從業多年的教師,不管是在精力方面,還是在教學理念方面,都稍顯力不從心的狀態,極易導致職業倦怠感的產生。職業倦怠感的產生內外兩方面都有原因:外因是變化的外部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本,外因通過內因起變化。照此看來,職業倦怠感產生與否,問題在于教師本身。四川省農村地區的小學英語教師只有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通過不斷地積極主動地學習,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不斷地自省,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走出職業倦怠的困境,才能為四川省農村地區小學英語教育作出應有的貢獻。
綜上所述,四川省農村地區小學英語教師職業認同感的建立要貫穿于整個教育事業的始終。入職前期,入職初期以及職業倦怠期是職業認同感建立的最重要的三個時期。需要社會、學校以及教師多方面共同努力,共同發展,才能構建出完整與和諧的教育發展體系。同時,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加強職業認同感建設,使自己成為一名快樂與幸福的小學英語教師,給學生創建一個有利于身心健康發展的良好環境,為四川省農村地區的小學英語教育事業的發展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