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娜 呂曉娟 周曉麗
(1.鄭州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動力工程系,河南 鄭州 450000;2.鄭州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所,河南 鄭州 450000)
近年來,雖然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各自實際情況,在健全心理健康服務體系、搭建心理關愛服務平臺、拓展心理健康服務領域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現有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不太健全,好多政策法規不是很完善,導致社會心理服務體系不能滿足廣大群眾的需求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積極探索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措施,以期推動社會平安和諧建設迫在眉睫。
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各種群體,國家的強大離不開各類人才的貢獻,將來各國之間的競爭是各類人才之間的競爭。因此,要想保證社會平安、穩定、和諧發展,就離不開各類人群的貢獻。社會心理服務體系要想得到完善和健全,就得要求全體動員:加強全體人們的心理教育意識,讓其認清社會心理服務的重要性;加強全體人們的心理學知識的培訓以及處理各種心理問題能力的訓練。目前由于我國的心理教育和服務機構還不完善,社會心理服務建設的工作任重而道遠,需要人們群策群力,自主學習心理健康知識,共同參與,共同提高。
壯大社會心理服務人才隊伍,對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建設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只要有堅強的人才隊伍做后盾,就不怕遇到任何心理難題。參照發達國家現有水平,每1000-1500人對應1位心理健康服務專業人員,則我國需要86萬-130萬專業人員。而我國現有取證心理咨詢師實際從業人數不足發達國家水平的1/10[1-2]。因此,通過加強心理健康人才隊伍建設,普及應用心理學知識和心理健康教育,支持心理咨詢師培訓,表彰志愿心理服務行動,逐步形成學歷教育、社會教育、大眾服務模式[3]。
從整個社會發展的趨勢來看,當前新媒體發展迅猛,基本覆蓋了大街小巷。民眾通過電話、微信、QQ等平臺進行心理咨詢,通過相關公眾號和網絡搜索來獲取心理健康服務知識,方便快捷。尤其是在經濟發達的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新媒體發揮作用更加明顯,通過智能手機、智能電視、手提電腦中安裝心理服務平臺,共享心理健康常識,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都是可以實現的,并且投入小,見效快,更能得到廣大民眾的認可[4]。同時也借助大數據心理服務平臺建立心理服務線上支持系統,提供專業資源,以此推動社會心理服務走向科學化、規范化、便捷化與高效性的軌道[5-6]。
構建多層次的社會心理服務工作體系,以便不同級別的機構明確各自的心理服務目標和期望達成的心理服務效果,按服務目標、服務內容、服務人數、服務形式和效果要求,反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立項目內容。我省各市可依托于各級綜治中心建立縣市、鄉鎮、村社會心理服務三級平臺。從場地設施、人員配備、工作職責等方面來完善各級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根據我國現階段社會發展的實際,積聚專業和社會力量,通過多層次的教育體系,打造區域社會心理服務典范,培養區域專業人次,建立區域工作平臺,評估區域發展現狀,助力區域社會心理服務深入發展。
社會心理服務是維穩工作的“心防”工程。積極研究探索適應社會治理需要、適應社會穩定需要的社會心理服務的新模式、新思路、新方法,建立健全社會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化解各種社會問題帶來的心理問題和負面情緒,增強廣大民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進社會平安建設,促進社會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