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婧 劉 暢
(1.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廣東 廣州 510286;2.南方醫科大學,廣東 廣州 510515)
我國本科醫學教育標準的出臺,為我國醫學教育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基本標準[1]。醫學教育,是“人”學教育,更是“仁”學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傳統文化教育二者統一于培養合格醫學專業人才的教育要求與教學實踐[1]。梳理二者的關系,探索耦合思路的可能性,對于培養德才兼備的合格專業醫學人才有重要的理論價值。
優秀傳統文化涵蓋了愛國精神、創新精神、務實精神、和諧精神等諸多內涵,其核心始終“以人為本”,融匯新思想、新觀念,凝結思想與智慧,順應時代變化不斷修繕創新,生生不息、歷久彌新[2]。
“耦合”,是指通過二者或多者之間的彼此復雜作用,促使研究元素之間相互融入和滲透,從而實現“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目前心理學和社會學等諸多研究也引入了“耦合”的概念。
傳統文化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二者對象相同,都是以人為核心;培養目標相同,即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側重點不同。傳統文化教育更多是文化范疇;獲取方式不同,思政教育側重正面的灌輸,傳統文化中的精神無法直接傳授,需要在熏陶和自省中逐漸內化。
比較傳統文化和思政教育,此二者始終都以“仁”為共同核心,以“愛”為根本基調,為二者的耦合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面向醫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旨在樹立醫學生的價值觀,傳承優良基因,從意識到實踐的過程中塑造醫學生的價值理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多元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
從歷史角度看,前者以優秀的傳統為主要的關注目標,后者以未來的發展而堅定方向,二者既有共性亦存在差異??赏ㄟ^結合其中的文化元素、教學載體與內容,將兩種不同的教學模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政教育的耦合,需要挖掘有代表性的價值、觀點,事件、故事載體,進而構建二者之間的聯系[3]。
耦合思路:將人文關懷作為思政教育的著力點,充分尊重醫學生的心理特質和生理特點,貼近學生實際需要,關注醫學生的個體差異,全面促進大學生的和諧發展和健康價值體系的建立;將思政教育作為人文教育的擴音器,充分發揮國內高校思政教育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氛圍,通過構建相互關聯性,從而形成彼此促進功能最大化的耦合整體,發揮二者更高的實效性,最終培育出具有完善人格、全面發展的綜合性醫學人才。
對于青少年的成長發展,文化教育和思政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兩個方面,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更理性,而文化教育更生動,也更重視情感需求。二者相互耦合,不僅是時代發展的必然需求,也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然需求,更是醫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然需求。
(一)應對社會轉型時期多元文化沖擊的必然要求
改革開放以來,國際形勢多變,國內各個領域逐步開放,各種社會思潮也競相登場。與此同時,西方敵對勢力的意識形態攻勢也向多樣化;經濟快速發展,社會的價值追求發生改變……這些價值的沖擊都直接影響到了大學生的觀念和行為,近幾年醫患糾紛呈上升趨勢,醫德問題行為失范等不斷爆出,這些都對高校思政工作和文化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時代要求。
(二)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然要求
二者以“人”為目標,以“愛”為基調,旨在培養關懷人類自身、愛國愛黨愛家、具有社會擔當的醫學專業人才。提升人文素養和職業能力。
(三)保障醫學生能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
醫學教育不能只是單純的醫學專業知識的傳授,學校教育的范疇還需要包括塑造正確價值觀與價值判斷、指導形成良好的人格與修養、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創造與思辨的能力,醫學教育應該是醫學科學精神和醫學人文精神的有機結合,是知識、素質和能力的高度統一,將為醫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