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楊 鞠秀晶
(長春理工大學光電信息學院,吉林 長春 130114)
大學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地方,學生不應該只是在教室學習。社團的出現是源于學生的需要。這不僅是學生展現自己的一個平臺,同時還是學生能夠實現脫離高中學習生活的被動性以學習為主的生活方式的一個平臺,能夠使得學生邁向成年世界的重要的一步,學生還能在社團活動中提高諸多能力,學習能力、動手能力、統籌安排能力、合作共贏的意識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時對于學校來說,學生社團的存在可以提高校園文化文明建設,使得老師能夠充分的掌握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動態,加強師生之間的聯系,不至于雙方脫節。社團對教師和學生的好處從近期和長期來看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目前高校的社團管理的活動是逐漸走向專業化、制度化、完善化、規范化的,這都大大的激發了社團發展壯大的基因,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各項活動,同時可以主動的宣傳各種活動,而且現在的社團更是有很多公益性的活動,將學生捐獻的物品送往災區,大大的提高了學生的慈善意識。此外,社團還會組織一些綠色活動,比如地球熄燈一分鐘等等,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同時,不忘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愛護地球,保衛家園。同時,社團也會組織跳蚤市場的二手物品交換的活動,可以廢物利用,形成避免資源過度使用和浪費的良性循環,提高學生的環保節約意識。
雖說高校學生理論社團的好處多多,但是在實際運行中還是存在不少問題的,在實際的發展規劃過程中,資源的供給不足,學生活動缺乏創新性,人員配備不合理,學生對傳統活動的興趣不夠等等。比如,高校存在許多個舞蹈協會,那么在真正需要社團登臺表演的時候,就不知道選擇哪一個。同類社團之間無法完美的統籌協調,成員之間的互動、交流都很少,所以對于學生社團來說,這并不能算作一個好的信號,十分影響高校學生社團的長遠發展。
其次,雖說現在的社團都很注重活動的組織,但是組織形式十分老套,缺乏創新性,缺乏吸引力,這樣就無法對社團起到一個良好運行的效果,使得質量和效率都無法保證。社團活動的強度不足,交流性少,這樣對于學生的發展其實是十分有害甚至是不利于學生發展的。久而久之,社團就會名存實亡。
高校社團企業化管理模式指的是將企業管理模式移植到非營利組織學生社團的管理上,從而形成的高校社團的企業化管理模式。在企業化管理模式這一概念中,企業管理模式是指企業在其生存、發展過程中所逐漸形成的,得到企業界廣泛認可和使用的,能夠推動企業持續發展、維持企業穩定的有形、無形的管理方針、管理套路及管理方式。企業化管理模式是在企業不斷的自我革新自我創新中形成的企業文化。在形成的過程中企業注重人才管理,和核心競爭力的提高,企業內部優化設置成為主要的手段,創新型的社團管理就是要借鑒這種企業管理的模式,形成創新型思維,為社團的發展鋪路。
社團通過效仿企業運作的模式,將經歷幾個重要的階段,最重要的就是將社團的規章制度建立起來,這是社團能夠存在的基礎和保障,只要建立了高度一致的管理制度,才能被逐漸認可,能夠讓學生自愿的加入社團并且貢獻出自己的力量,逐漸發展壯大社團也要通過建立規范和制度化的體制。
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社團存在的最重要的意義就是建設校園文化,提高校園文明建設,不斷完善社區的管理制度之外,是要發展出自己社團的特色就像企業要形成自己的品牌效應一樣,社團也要有自己獨樹一幟的地方,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社團是一個能夠包容多元化。個性化的地方,同時也應該有個統一的標準,讓成員在發揮個性化的同時不至于迷失了方向,社團成員要互相交流,積極的宣傳社團活動,廣納賢才,提高社團的凝聚力和創造力,使得學生的能力有所提高的同時,并打造出一個獨一無二的完美社團。
本文講述了理論社員為何存在,對學生的積極意義并且分析出了當下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辦法,最終的目的是希望學生能夠通過社團的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成為一個優秀的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