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宇
(中南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4)
社會過程研究方法是馬克思、恩格斯對于世界的認識方法,與其他哲學家對于認識世界的方法具有本質的區別,恩格斯指出:“舊的研究方法和思維方法,黑格爾稱之為‘形而上學的’方法,主要是把事物當作一成不變的東西去研究,它的殘余還牢牢地盤踞在人們的頭腦中,這種方法在當時是有重大的歷史根據的。必須先研究事物,而后才能研究過程。必須先知道一個事物是什么,而后才能覺察這個事物中所發生的變化。”[1]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這一研究方法,在他們看來,認識和把握世界的正確方法就是,要將客觀事物置于其發展的具體過程中加以認識,把客觀事物與它存在和發展著的過程統一起來認識,才能更好地、正確地、科學地認識世界。
馬克思、恩格斯是在批判前人思想與繼承優秀文化傳統的基礎上,總結出認識和把握世界的正確方法的。對黑格爾絕對精神的批判與黑格爾辯證法的繼承、對費爾巴哈哲學思想的批判與繼承,構成了馬克思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之一,在對他們的哲學思想進行批判中,恩格斯得出:“這樣一來,黑格爾的革命方面就恢復了,同時也擺脫了那些曾經在黑格爾那里阻礙他貫徹到底的唯心主義裝飾。一個偉大的基本思想,即認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體。”[2]恩格斯所說的“過程”不是抽象的過程,不是與現實的客觀事物的發展相脫離的過程。世界作為“過程的集合體”漸進包含了事物的過程、社會的過程以及思想認識的過程。[3]馬克思、恩格斯認為物質世界是人類世代活動的結果,是歷史的產物,所以一切事物都是暫時的,不存在任何絕對的事物,人們只有在過程中才能實現對事物的把握,只有在現實世界中才能更好地認識世界。而作為歷史過程存在著的人類社會也不是一成不變,也是在不斷的發展著的,正如恩格斯所說:人類社會“永遠不會在人類的一種完美的理想狀態中最終結束;完美的社會、完美的‘國家’是只有在幻想中才能存在的東西;相反,一切依次更替的歷史狀態都只是人類社會由低級到高級的無窮發展進程中的暫時階段。”[4]凡是在歷史上產生的東西,最終都會在歷史中消亡。人的認識過程也是一個過程,人的認識總是具有時代性,時代性的認識就是具體的認識,人的認識是一個發展著的過程,不是一種超越現實的抽象存在。由此可以得知無論是物質世界、人類社會、還是人的認識過程都體現了世界運行過程的集合性。
社會過程研究方法認為社會歷史過程是連續性與非連續性的統一,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世界是由無數的事物發展過程構成的,是事物發展過程的集合體,這些過程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關系,既是連續性的,也是非連續性的,是連續性與非連續性的統一。對于社會歷史過程連續性與非連續性的把握有利于人們正確認識歷史過程中各個階段的聯系和區別,并采取不同的方法解決不同的社會矛盾。而要深入了解事物的連續性與非連續性,就必須分析事物的前進性與曲折性,社會歷史過程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是由事物發展的連續性與非連續性的關系決定的,二者缺一不可。社會歷史的進程遵循否定之否定規律,馬克思認為社會歷史的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螺旋式上升的,強調事物的發展是在曲折的道路上不斷前進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社會過程研究方法還認為社會歷史發展過程具有主體選擇性,社會歷史發展是自覺的、有意識的、有計劃的,是人的活動的結果,這集中表現在社會發展中的主體是具有選擇性的,但主體的選擇不是盲目的、隨心所欲的,而是有客觀標志的選擇。社會過程研究方法指出社會歷史的發展過程是具有客觀規律性的。恩格斯指出:“正像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5]人類社會的發展遵循一定的客觀規律,其規律性是由實踐的客觀性所決定的,而人類的選擇會受到現實生活中的生產力狀況的制約,此外,人類活動的規律需要服從于自然的規律,達到人的思維規律與自然規律的統一。
首先,歷史主義方法。歷史包含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歷史事件和歷史細節的真實,二是歷史本質和歷史規律的真實。人們認識歷史是通過歷史事件和歷史細節來把握歷史規律和本質。人們認識社會歷史,離不開個人的眼光,但是,當人們在認識以前的社會歷史時,必須要注重具體的歷史條件和歷史語境,不能以當下的情況和標準去衡量歷史上的事件,要認識歷史事件就需要將歷史放到當時所處的環境中去,這樣才能準確而真實地認識歷史事件,同時更不能以個人的好惡,去評判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堅持歷史主義的方法,就是要求我們在看待歷史時,要用客觀的眼光看待,要將歷史放入歷史進程中,放到歷史發生的具體時代中去考察,才能通過歷史現象與歷史細節發現歷史的本質和規律。
其次,科學預見的方法。研究社會歷史過程不僅需要認識歷史,還需要面向未來,在認識歷史的過程中總結經驗教訓,為未來社會的發展做出正確的預判,制定正確的發展規劃,以推動社會的良好發展。科學預見是依據歷史發展的客觀進程和客觀規律,運用科學的思維認識方法來對未來可能發生的社會事件和社會過程進行的預測。主要研究的是與社會發展有關的未來問題,目的在于幫助人們正確認識社會發展方向和發展過程,確立和設計社會發展目標,探尋實現理想目標的有效方法,最終實現社會發展的目標。
最后,邏輯與歷史相統一的方法。主要強調思維的邏輯應當概括地反映歷史發展過程的內在必然性。邏輯對歷史的反映不是簡單的照鏡子式的反映,而是“歷史從哪里開始,思想進程也應當從哪里開始,而思想進程的進一步發展不過是歷史進程在抽象的理論上前后一貫的形式上的反映;這種反映是經過修正的,是按照現實的歷史過程本身的規律修正的,這時,每一個要素可以在它完全成熟而具有典型性的發展點上加以考察。”[6]因此,研究社會歷史過程必須堅持邏輯與歷史相統一的方法,用科學抽象和邏輯的方式來把握社會歷史的發展進程,既堅持了歷史的方式,又運用了邏輯的方式排除了歷史的各種偶然性因素。
第一,有利于人們樹立科學的認識世界的方法。社會過程研究方法是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與繼承前人的優秀文化的基礎上得出的對于認識世界的方法,人們在認識世界時,運用社會過程的研究方法,將人類社會的發展看成一個動態的過程,將人類的認識放到過程中去把握,利于人們正確的把握客觀世界的發展規律,對客觀的現實世界有正確的認識,能更好地促進世界的發展。
第二,是人們反對歷史虛無主義與歷史復古主義的理論基礎。歷史虛無主義不是全盤的否定中國的歷史和文化,而是虛無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虛無改良主義和反對進步和革命的歷史。歷史復古主義主要表現在文化保守主義,其基本思想就是全面復興古代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用一成不變的古代文化解決不斷發展著的當代實際。強調社會過程研究方法,將事物放到過程中去研究,就要運用客觀的標準評判歷史事件與歷史細節,不能用主觀的模式看待歷史事件,歷史虛無主義用過于偏頗的眼光看待中國革命,對中國革命持完全否定的態度,是在顛覆歷史過程中的歷史事件,必須加以反對。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文化,儒家文化是我國的傳統文化的精髓,在解決當代的現實問題時,可以將儒家文化與當代文化相結合,以探尋最有效的解決方案。但不能完全照搬儒家文化,儒家文化誕生于春秋時代,而現今中國的發展無論是經濟、社會還是生活都與春秋有巨大的差別,不可能用同一種文化來指導現今的發展。堅持社會過程研究方法,就是要求人們客觀評價歷史,但也要注重歷史是一個發展著的狀態,不是靜止的。
第三,有利于人們遵循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認識現存世界,科學地預見未來世界的發展。波普爾用“歷史趨勢”否定“歷史規律”,認為歷史只有根據統計規律計算出來的趨勢,沒有普遍發生作用的規律。這是對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的否定,我們要堅持社會過程研究方法中的科學預見方法,是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的必然要求。通過科學預見方法,我們可以了解客觀世界發展的規律,運用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可以預見未來世界發展的趨勢,根據趨勢制定一個目標,尋找達到目標的方法,以指導具體的實踐,再從實踐中總結經驗完善規律。
第四,堅持邏輯和歷史相統一的觀點,既要反對把歷史碎片化、否認歷史發展規律的錯誤傾向,又要反對從邏輯出發剪裁歷史,用邏輯統一歷史、用邏輯代替和說明歷史的錯誤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