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濱生 王舞陽 任加寧
(大連外國語大學,遼寧 大連 116044)
現階段,我國將在積極建成小康社會的前提下,逐步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在此關鍵的歷史時期,黨獲得巨大的歷史發展機遇,也需應對嚴峻的風險挑戰。在干偉大事業、建偉大工程、做偉大斗爭、完成偉大夢想的過程中,離不開偉大思想觀念的引導。十八大會議勝利召開后,逐步建立起習近平思想,這是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階段的重要標志。
“中國夢”寄托著國內外所有中華兒女的殷殷期盼,彰顯出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與根本利益,是建設與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性內容。按照十九大會議制定的科學安排,將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設計為“兩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為第一階段,在基本建成小康社會的前提下,利用15年時間,達到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基本性要求。從2035年到2050年為第二階段,在前15年建設的前提下,再利用15年的時間,把我國建成為美麗、和諧、文明、民主、富強的現代化強國。“兩個階段”的科學安排,彰顯出習近平總書記深謀遠慮的戰略思維,充分體現出其思想的創新性與時代感。
統籌制定“五位一體”、“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習近平思想建立與發展的戰略基礎,是黨中央對全國人民進行領導和團結的重要布局?!拔逦灰惑w”戰略布局,就其實質而言,是黨中央充分把握現階段社會主義建設的規律而建立起的重大的、全局性戰略,是對實際問題進行分析與研究,進而制定出針對性較強的科學布局?!八膫€全面”布局,是我黨深入發展社會主義方略的核心內容,彰顯出全我黨的大局眼光與戰略思維,顯示出新時期黨中央整體工作思路和工作布局,屬于完整、全面的體系框架。“四個全面”就是全面從嚴治黨、全面依法治國、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此戰略布局具有豐富的內涵,彼此作用、彼此聯系,響亮地回答了我國在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面前,怎樣制定好總體規劃,在長期執政現實環境下如何妥善完成執政使命的策略。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成果,是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建設及改革的長期經歷中總結的經驗。大力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是習近平思想形成與發展的主線,是中國共產黨一直遵守的理想信念,是新中國建立后共產黨理政與治國過程中總結的經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新時期我國中國發展進步的重要方向,不但是完成“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有效途徑,也是引導人民群眾過上美好生活的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傳統文化為基礎,體現新時代特征,彰顯出中華民族與中國人民的共同心聲。
全球社會主義運動是起伏發展、波瀾壯闊的潮流。進入新世紀后,社會主義運動的變化具有兩個主要特點:即多樣化特點和當代化特點。全球社會主義運動在不同形態中探索各種文化形態環境下的共同發展,此多樣性發展是目前各國社會主義運動的基本共識?,F在,社會主義國家在執政黨共產黨的領導下,以實際國情為核心進行建設。應該說,在現代化發展過程中進行社會主義運動,不斷研究出突破瓶頸的發展途徑,不斷實現振興。毫無疑問,中國在共產黨帶領下努力復興民族大業,同時也為實現社會主義事業獻出自己的智慧與力量。中國的經驗已成為其他國家社會主義運動的寶貴經驗。
實踐的進步一定會促進理論的突破。習近平思想全面回答社會實踐存在的各種變化,有效把握新時代發展集中的、重要的矛盾,制定出建設現代化強國的宏觀戰略。是根據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進程及歷史方位而制定出重戰略抉擇,是為實現民族復興大業奠定基礎的關鍵策略。習近平思想在理論形態上實現重大突破:其一,提出新時代要發展與堅持何種類型的社會主義、如何推動社會主義發展的重要問題;其二,提出了新階段中國社會主義要負起的歷史使命和民族使命問題;其三,提升深入了解社會主義本質和中國社會主義思想理念關系的相關問題。習近平思想是指引我國人民群眾走進新時代、發展新時代、建設新時代的思想,是目前研究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最新成果,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的里程碑。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一定要建立起體現現代化能力水平與思想意識的執政黨。習近平思想是促進我黨實現黨內現代化治理的重要要求。十九大會議不斷豐富黨建設的各項內容,反復重申首要任務是黨的政治建設,建立起“一三三”模式,即一個根本性建設、三個基礎性建設、三個保障性建設。政治建設是根本性建設,是完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基礎性要求,以集中統一領導、堅持黨中央權威、確保全黨服從中央為主要任務。黨的政治建設具有強大的、獨特的優勢,是長期保持共產黨凝聚力、戰斗力的重點所在。
制度的規范性與約束性不足是導致腐敗現象主要原因之一。黨的十八大會議詳細規定要進行制度建設,要借助制度來管人、管事、管權,讓大眾對權力運行進行監督。首先,就國家層面構建多維度、立體式的反腐機制體制,通過反腐體制機制的運行實現全面反腐。其次,構建完善的運動式反腐體制。要建立起常態化的巡視制度以及提倡民眾反腐的機制,既要引發群眾反腐,也要妥善的保護群眾反腐隱私,避免其在反腐中受到損失和傷害,要在中央及各個地方建立起巡視組織。最后,建立透明、公開的權力運行機制。政務公開的制度化、常態化是降低權利尋租、保證權力公開的重要措施,所以,要構建多途徑、透明公開的權力平臺,讓公眾可以快捷、及時的對權力運行進行監督,讓權力一直“以人民為中心”順利運行。
法治的優劣是影響各項舉措是否能落實的重點,是踐行新階段社會主義的重要內容和基本方式,提高法治國家建設步伐對更好實現依法治國國策有特殊意義。首先,逐步完善國家及地方層面的法律法規以實現行政權力運行的規范化與法治化;其次,重視執法隊伍的建設,全面增強執法隊伍素質,以實現執法必嚴的要求;第三,將法治與德治妥善結合起來,不斷尋找“自治、德治、法治”相融合的創新模式;第四是運用法律法規對人民群眾參與社會治理權提供保障,引導公眾積極參與社會治理;最后,是采取法制宣傳、法制講座等方式讓所有群眾都學法、懂法、知法,知道如何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正當權益。
社會治理在經濟新常態下需應對巨大挑戰,所以我國要不斷完善社會治理模式,構建起溫情社會治理體系,讓社會治理從傳統的管理模式轉變到服務模式,以達到居民自治、社會調節、政府治理的彼此融合與互動融合。此模式內國家方面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既要做好監督,也要適當的下放社會管理權力,或通過第三方來評估社會治理模式的優劣,建立起多方參與、共同推進的治理模式。在改革社會治理體系的同時,提高社會治理的民主性和包容性。首先,將協商民主機制融入社會治理,讓社會治理能體現大部分群眾的利益,要開通不同渠道為民眾提意見與建議奠定條件。其次,要完善政協委員、人大代表的工作模式,構建起順暢的政協委員、人大代表與人民群眾的交流協調機制。最后,是在社會治理中引人第三方機構實施考評。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黨在進一步總結社會主義實踐經驗的前提下,重新定義和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重要的是,此思想的提出增強國際共產主義發展的動力,就像十九大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闡述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代表著科學社會在新時期、新階段中國體現出強大的活力與生機,在全球范圍內樹立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習近平提出的社會主義思想以實現“中國夢”為奮斗目標,是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展的里程碑,是促進黨內治理現代化的基礎性要求,要通過建設反腐體制機制、法治體系、社會治理體系等途徑踐行此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