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潔
(貴州裝備制造職業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0)
工匠精神的內涵不僅包括嚴謹的專業態度,還包括優秀的專業能力及創新的專業追求。工匠精神是歷史發展所表現出來的一種意識,它是時代性和歷史性二者的有效結合,是政治社會和教育之間的有效結合,不僅具有穩定性的特征,而且具有與時代同進步的創新性。工匠精神是古代歷史的傳承,在新時代背景下,其內涵并沒有發生實質性的變化,它是人們不斷追求的一種完美的態度。新時代下工匠精神的培養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勢所趨,不僅能夠傳承中國優秀文化傳統,而且可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以實現。
分析我國傳統教育理念可以看出,成績作為衡量學習的唯一標準,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在家長和學校的壓力下,將大部分的時間均用于學習上,使得學生對學習產生厭煩心理,其興趣愛好也得不到很好地發展,由于學生活在成績的陰影下,其創新能力也得不到發揮。因此,工匠精神的融入,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讓學生能夠從小樹立職業觀念,對自己的理想目標進行明確,合理規劃其學習和休息時間,提高孩子內在的學習動力,因此,工匠精神培養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是教育發展的現實需要[1]。
個人成長成才的主要目的是成為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個人要成為時代所需之人就需要工匠精神的指導。工匠精神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教育人和發展人,它很好地解答了如何合理利用資源促進個體發展進步,因此,更加豐富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學習,可以促進個體更好地塑造其人格,激發其學習的興趣,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從而推動個體全面發展,最終促進社會穩步前進。
工匠精神有效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政府要對相關法律進行有效完善,建立健全相應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加大中小企業知識產權優惠力度,對知識密集型產品進行更有效的保護,完善知識產權交易平臺建設,提高科研成果的轉化速度。從稅收和融資等方面加大對企業科技創新行為的支持力度,鼓勵校企之間的合作,促進跨學科合作力度,有效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促進學校創新性人才的輸出。加大創新基金的投入力度,從而有效引領企業參與到創新進程來,提升市場產品價值。
首先,新時代下工匠精神的融入,需要對人才評價體系和獎懲制度進行健全完善。對于人才評價體制進行進一步完善,改變傳統單一化評價指標,關注職業技能鑒定,使評價指標更多的指向職業道德和素養,對人才獎懲制度進行有效完善,加大對技術性人才的獎勵力度,從而促進人才的創新動力。
其次,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還需要政府對就業制度進行有效的完善。政府要對收入分配結構進行優化,更多的提高技能在收入分配中的比例,使得創新性勞動成果能夠得到更多的回報,改變現階段經營管理者收入過多高于高技能人才的現狀。對技能人才進行合理的獎勵,提高高技術人才崗位津貼,對于有條件的企業可以實施股權激勵政策。在就業政策方面,進一步擴大技術型人才落戶優惠政策的實施廣度,從而為各區域吸引更多的高技能人才[2]。
首先,新時代下工匠精神有效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宣傳工作的支撐,要不斷加大線上宣傳力度。通過在宣傳欄和電梯等公共設施場所張貼工匠精神的宣傳紙張,在公共設施電子大屏播放小視頻,有效宣傳工匠精神的內在意義。也可以通過建立專門的宣傳長廊,結合圖文并茂的形式,引導全社會深入了解工匠精神,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主動了解工匠精神。
其次,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通過線上對工匠精神進行宣傳。網絡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將工匠精神制作成宣傳片,投放于網絡直播和電視直播等渠道,從而引起群眾的關注,通過新聞網站的形式讓全社會參與討論,將關注點引入到工匠精神層面上。
將工匠精神設置為高校教學內容,通過開設相應的課程,更為有效地宣傳工匠精神。各學校可以將工匠精神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中來,讓大學生能夠在日常學習中充分學習工匠精神,從而促進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其能夠更好地明確自己的職場觀,為其未來就業明確方向。學校可以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專設老師學習講授工匠精神相關課程,從而更好地引導學生對工匠精神的學習。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背景下,工匠精神是我國教育發展的現實需要,是個體發展的必然需求。要更好的將其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就需要國家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政府要加大其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獎懲制度,對就業制度進行進一步完善。通過加大線上宣傳和線下宣傳,引導全社會積極了解工匠精神實質精神。工匠精神是人們不斷追求的一種完美的態度,不僅能夠傳承中國優秀文化傳統,而且可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