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琪
(湖北輕工職業技術學院中德啤酒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0)
教師職業道德是指教師在從事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等職業活動的過程中所形成和遵循的,與教師的職業特點相適應的各種道德規范以及由此產生的道德觀念、道德情感和道德品質的總和。
良好的教師職業道德有利于促進和保障教育教學活動正常進行,有利于教師個體塑造健康人格,有利于引領良好的社會風尚。①
客觀上,個別教師受拜金主義和個人主義觀念的侵蝕,敬業奉獻的精神有所淡化。主觀上,個別教師將本職工作視為謀生手段,從而缺乏對學生進行思想和情感交流的動機。
一方面,個別教師科研觀念陳舊,課堂上照本宣科;另一方面,個別教師輕易否定學生的創新觀點和行為,進一步造成教學效果的弱化。
個別教師和學生之間長期缺乏聯系,彼此形同路人,不利于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
對學生進行體罰和對學生放任不管,這兩種極端行為都是對學生不負責任。教師熱忱的關懷會影響學生尊重他人、與人為善;反之,若學生受到不公正的對待,必然對學生成長帶來損害。
個別教師在課堂內外發布不恰當的言論,讓學生對教師群體,乃至國家和社會產生消極看法。
教師職業道德源自社會生活,同時又受社會生活制約。在眾多教師職業道德缺失的原因中,既有社會不良風氣的侵襲,又有傳統教學方式方法的慣性;既有績效評價體制、高校管理方式不合理不健全等客觀原因,又有思想上的主觀原因。
長期以來,高校忽視了教師職業相對于其他職業的特殊性,簡單將教師視為經濟人,認為教師只要獲得工資報酬和物質獎勵即可,而忽視精神層面激勵。目標管理和科層制管理讓教師淪為工具人,導致教學過程片面重視書本知識,忽視了學生情感需求。不可否認,我國高校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人才培養模式同國際先進水平仍有較大差距,這種自上而下的“路徑依賴”短期內難以撼動,但是,教師自身缺乏思想修煉,也是導致教師不愿擔當,喪失主動性和創新精神的重要原因。當前高校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面臨的過大競爭壓力也導致個別教師不惜鋌而走險,采取學術不端,投機取巧的行為來獲得不正當利益。這些現象不僅破壞了正常學術風氣,長遠來看,也負面影響了學生這一未來學術接班人學術態度的養成。高校教師如果不自覺培育良好的職業道德,就必然難以培育適應新時代要求的合格大學生。②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學校黨組織要承擔起教育管理高校教師的主體責任,黨員教師要帶頭履行立德樹人的神圣職責。③
“以黨建促師德”,全面落實《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精神,離不開黨支部這個關鍵。④黨支部對教師職業道德的積極作用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黨支部作為組織平臺,聯系黨員眾多,覆蓋面廣泛,能夠及時捕捉教師思想動態;另一方面,黨支部作為宣傳平臺,為黨員集中學習提供了平臺和紐帶,能夠激發教師個體對于職業道德建設的內生動力。
因此,高校黨建工作與教師職業道德建設二者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緊密聯系,相互促進的。
不斷學習是提升教師個體能力素質的關鍵。依托黨支部這一思想教育平臺,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習近平總書記全國教育大會重要講話》等會議和講話精神為統領,組織高校教師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樹立對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四個自信”,引導黨員教師增強“四個意識”。
打造一支高素質教師隊伍是實現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的人才基礎。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對高校教師加強培訓、管理、監督和宣傳,對部分教師的不當言行進行批評、糾正和處罰,對校園內的錯誤思潮給予堅決抵制和斗爭。時刻保持政治敏銳性,牢牢掌握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動權。黨員教師要發揮模范表率作用,樹立共產黨員的良好形象。⑤
提高黨支部服務保障能力是鞏固教師職業道德水平的必然要求。將教師職業道德培養融入業務能力培訓、黨員培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訓中,提升高校教師綜合能力水平。開展優秀支部評比活動,先進教師評選活動;加強黨支部各項活動的工作協調、經費保障。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⑥
總而言之,高校必須始終把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工作置于突出位置,深入貫徹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以黨建促師德,努力培養一支適應新時代要求的高素質師資隊伍。
[ 注 釋 ]
①焦信敏.淺談加強高校師德建設[J].高校后勤研究,2018(4):76-77.
②錢曉芳,周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邏輯起點與路徑選擇[J].中國高等教育,2016(21):28-31.
③朱玲,張釗.新時期加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幾點思考[J].科技信息,2012(28):66.
④姚弋霞,張文舜,何久鈿.“雙一流”戰略視域下一流本科師資隊伍建設的問題與思考[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2):127-133.
⑤石海軍,柳軍.“雙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師資隊伍建設路徑探析[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8(1):120-121.
⑥蔣敏.新形勢下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思考[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1):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