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永亮
(山西焦煤,山西 太原 030024)
青年團干部培養的過程中,制定可行的培養方案,并組織系統培訓活動,從整體上提高共青團員綜合素質以及實踐能力,確保基層工作高效、順利推進。由此可見,本文這一論題分析的現實意義較顯著,希望能為共青團工作組織者和管理者提供借鑒,論題探究如下。
共青團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的過程中,應明確人才培訓目的,為實現培訓目標制定合理的培訓計劃,最終能夠取得良好的培訓效果。具體培訓目的:提高共青團干部綜合素質以及職業素養,強化共青團干部實踐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培養工作責任感,實際工作中貫徹落實黨的方針政策;引導共青團干部樹立正確的服務理念,掌握語言表達技巧,起到榜樣示范作用[1]。
培訓對象具體指的是優秀技術創新小組、集團礦廠級單位基層一線專兼職團干部、青監崗員、青年崗位能手。確定培訓對象后,為其提供有效的培訓形式,并做好培訓準備工作。
共青團內部人才隊伍培訓時,實踐輔導講座培訓形式,調動培訓對象參與的積極性,通過培訓了解基礎知識,循序漸進提升政治覺悟以及文化素養。培訓過后,培訓對象能夠盡職盡責的完成本職工作,并且在實際工作中互相幫助、互相關心,從整體上提高共青團工作效率。
共青團開展內部人才隊伍培訓建設工作時,應做好充分準備,以便為工作開展奠定良好基礎。具體準備工作包括:成立培訓管理辦公室,并制定多種培訓方案,培訓管理者根據辦公室規定以及培訓方案要求,有計劃的組織培訓活動,針對培訓情況全面總結、及時記錄;組建教學組,通過外部招聘和內部選拔的方式選出教師,并賦予教師培訓職責;全面了解《培訓計劃》內容以及相關要求,大范圍宣傳《培訓計劃》,確保培訓對象熟知培訓任務;做好培訓對象登記以及培訓組織管理等工作;培訓過后進行考核,根據考核結果了解培訓效果,并針對性改進培訓模式,認真、準確填寫培訓評估表;全面總結共青團培訓活動,針對培訓資料妥善整理、有效分類;客觀匯報培訓活動效果。
人才隊伍是共青團工作的執行者,人才隊伍建設情況對共青團工作效率以及質量有重要影響。通過制定合理的培訓講師選拔方案,為共青團人才培訓工作開展提供正確指導,下文從選拔范圍、選拔條件、選拔程序、講師職責等方面具體探究,希望能為共青團優秀人才培養工作提供依據,最終取得共青團人才培訓的良好效果。
根據培訓對象限定選拔范圍,即在優秀技術能手、青年崗位能手、集團各子分公司專兼職團干、青監崗員范圍中選拔優秀的培訓講師。最后選定的培訓講師,既能了解共青團工作現狀,又能掌握內部人才隊伍培訓要求,確保培訓工作任務順利完成,實現共青團干部隊伍順利升級和快速轉型。
1.基本條件
培訓講師選拔的過程中,應了解選拔條件,掌握選拔標準,確保培訓講師能夠起到榜樣示范作用,得到共青團干部的擁護和支持。其中,選拔條件為:待選培訓講師的政治文化素養較強,并且職業道德水平較高,對待培訓工作心無旁騖,嚴格遵守培訓要求,規范培訓行為;共青團工作經驗最少三年,能夠熟知政治理論,動態關注黨的政策、方針,并且企業工作經驗豐富,透徹領悟、貫徹企業文化;培訓講師具備組織協調能力、表達能力,并且具有較強工作責任感,熟練運用辦公軟件;培訓講師具備隨機應變能力,動態關注共青團員情緒變化,滲透仁愛理念。
2.選拔程序
培訓講師選拔的過程中,應遵循擇優推薦原則,在尊重培訓對象意愿的基礎上,有序組織培訓活動。培訓講師選拔后,各級黨委進行全面考核,結合共青團工作內容、參照共青團工作要求嚴格審核,最終通過審核的培訓講師,全權擔任共青團內部人才隊伍培訓建設職責[2]。
首先,培訓講師以問卷調查、訪談的方式了解培訓需求。接下來根據培訓需求,合理制定培訓計劃,調整培訓方案,在此期間,適當規定培訓時間,提供實踐機會,將理論聯系實踐的培訓工作落實于過程。然后,針對培訓內容組織現場考核,根據考核成績了解培訓效果,檢驗培訓結果。最后,堅持客觀、公正評估原則,真實了解內部人才學習情況。
共青團開展內部人才隊伍培訓建設工作,能為基層工作順利組織提供優秀共青團干部,與此同時,還能從整體提高共青團干部綜合素質以及政治素養,有利于具體落實黨的思想,大大提高基層工作效率。這對和諧社會建設、國家形象良好樹立有積極影響,最終加快時代發展步伐,順應社會主義改革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