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雙
(中共淇縣縣委黨校,河南 淇縣 456750)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十九大確定了農村優先發展的包括“生態宜居、治理有效”在內的二十字總要求。十九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聚焦鄉村振興戰略,提出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緊隨一號文件發布,明確了這項工作的主攻方向和目標。全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會議4月26日在浙江省安吉縣召開。會議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鄉村振興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李克強總理批示要求,進一步推廣浙江“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做法,全面部署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各項任務。
我國重視三農問題以來,對農村的建設加強了不少,對農村人居環境的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總的說來,城鄉二元化差距依然呈擴大趨勢,農村的整體面貌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觀,距離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的要求還相距甚遠。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的建設遠遠滯后,原來的純樸天然的自然生態也遭到了破壞,所以農村人居環境依然臟、亂、差。具體表現如下:
我縣公路村村通進行的比較早,但是公路基本上已經達到了村村通,但是,公路的規劃不合理,質量不夠高,因為缺少專業人員科學規劃,往往不能統籌協調長遠考慮,通盤設計,就連村莊里的主路也寬窄不一,長短不齊,背街小巷硬化更是沒有規劃,而且硬化率不高,一到雨雪天氣,出門兩腳泥。因為資金短缺,一些路質量差,偷工減料,使用不久便坑洼不平,路基沉陷。農村公路往往沒有路肩,沒有護路石,沒有綠化帶,而且建成之后沒有專門的維修養護人員,到了農忙季節,在公路上打場曬糧現象時有發生,往往留下很多糧食殘屑,公路路面臟亂差嚴重。村莊主街道小商小販占道經營,更有甚者在熱鬧重要的十字路口私搭亂建,擺攤經營,使得本來就不夠寬敞的路面混亂無序,經常發生交通摩擦,這些問題都需要政府部門設立專門資金人員進行管理。
農村的公共設施配套不完善,而且質量差。村民文化活動廣場,只有鎮政府所在地及個別村才有,還沒有達到普及。場地小,活動器材少,而且缺少維護,不少器材缺胳膊少腿,沒有常態化的管理,往往是衛生條件差場面混亂。村級衛生所缺少專門的場地,往往是村醫把自己家住房稍微改造一下,當成診所,設施簡陋,布局不合理。幼兒園也是多設置在農家院內,沒有公立幼兒園。圖書館更是形同虛設。
農村給排水工程幾乎為零,再加上房屋地基高低不一,新建住宅地基高,老屋舊宅地基低陷。生活污水橫流,臭水溝隨處可見。
近些年來,農村新建房屋缺少統一規劃,沒有統一標準。村里在建筑風格和樣式等方面沒有統一規劃。農村基本上都是獨家獨院,自己設計,自己建造。農戶們往往按照自家宅基地的地勢特點隨意布局,按照自身的經濟實力決定房屋的高度,從平房到五六層高的樓房,參差不齊。從外觀上,有水泥涂層的,有涂料涂層的,有瓷磚外層的,而且什么色彩都有,顯得風格雜亂。另外,一方面新建住房不斷向村莊四周延伸,侵占良田,一方面,老宅基地丟棄不管;還有舉家搬遷到城市或縣城居住,人去房空年久失修的房屋;還有長期在外打工無人居住的房屋。農村的房前屋后空地較多,有的用來種菜,有的用來養殖雞鴨鵝牛羊等,有的私搭亂建。這些現象不僅影響村莊的整體風貌,而且使村莊顯得破敗,缺少活力。
以前,農戶院中基本都會有糞坑,生活垃圾,自家散養的家禽糞便,以及院落中的樹木枯葉都會集中到糞坑里,漚成糞灑到田地里。現在的農戶院中已經不再建糞坑,生活垃圾往往是隨意堆放。農村的房前屋后,村里村頭閑置空地大都隨意生長著一些廉價樹木,落葉量大,沒法下手打掃的死角多,再加上秸稈,蔬菜廢棄物。遇到大風隨風飛舞,塵土飛揚。有個別村里有垃圾池,但大多是開放式的。即使收集起來也是堆到廢棄的河道、池塘、村頭人少的路邊等,并沒有經過處理,也沒有進行填埋,而是裸露在外。有的養殖戶直接把養殖大棚建在院中或村中,把畜禽糞便房前屋后隨意堆放,周圍鄰居不堪其擾。農村也在經受著城市垃圾向農村轉移的困境。農村基本上使用的都是旱廁,而且我國是世界上的畜禽養殖大國,在廣大農村地區,分散養殖,規模小都使畜禽糞便污染已經達到非常嚴重的地步。
農村相對城市來說更為廣闊,土地更多,但是農村的綠化卻沒有一點規劃,在村邊有原始的隨意的粗放自由生長的一些樹木,樹種單一,觀賞性不強。村莊內部街道兩側基本是光禿禿的,缺少綠化。村民的房前屋后包括庭院內部,大多是種植一些蔬菜、糧食作物,往往高低不一,藤蔓纏繞,地塊兒雜亂。
基礎設施建設往往需要大量資金,但是大多數村集體經濟非常薄弱,缺少資金搞基建。農民自治能力又有限。農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事業的短板,我國社會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我國發展最大的不平衡不充分就是城鄉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讓廣大農民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我國總體上經濟發展已進入新階段。要統籌城鄉發展,就要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就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要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整合各種涉農資金,嚴格把關資金用途,把好鋼用到刀刃上,把廣大人民反映強烈的基礎設施項目建起來,要長遠規劃,不能一步到位的,要一步一步推進。要因村而宜,分清主次。對路、水、電、網、燃氣管道進行改造。
村莊建設規劃嚴重滯后,散亂臟是農村普遍存在的問題。要搞新農村建設,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對農村今后的發展有長遠的規劃。要進行節約集約建設用地,不能讓村民隨意選址建房,對新建房屋面積、風格、地點等要有村規民約,要嚴格審批細則,使村落整體面貌整潔有序協調。要避免一戶多處宅基地、避免占用耕地,避免沿河路建設,避免超大面積建屋。對閑置院落,廢棄舊院,閑置空地,要進行再利用,避免搶占、亂占、重復建設。要改變只見新房,不見新貌的現狀?,F有的村文化活動廣場一般面積較小,地點不合適。要重視這些公共場所的布局建設。提高村民的物質與精神生活質量。
垃圾治理首先要配備垃圾箱或建垃圾池,讓村民有倒垃圾的固定地點。然后要與縣城管部門對接,成立鄉鎮一級的管理機構,有管理的專業隊伍。近一兩年來,有的村里面一般都安排一到兩名保潔員,但是這種做法還不普遍,另外給的工資較低,多是由貧困戶承擔這項工作。要將這項工作規范起來,人員要聘用有能力負責任關心集體的村民。農村垃圾要分類,特別是旱廁糞便和小型養殖場畜禽糞便,對水體污染、大氣污染、土壤污染以及細菌病蟲害傳染都很嚴重,所以一方面要推廣糞污的無害化處理技術和循環經濟,通過科學技術變廢為寶,達到資源再利用;另一方面,要加快畜牧業轉型升級,要加速推動養殖業向集約化,現代化,健康的方向發展,要搞生態養殖,以達到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田園風光是農村優勢,搞好村莊綠化,對建設生態宜居新農村也很重要。村級公路兩旁要有綠化帶,可以護路,也可以隔離田地,防止塵土。村內公路兩側,房前屋后,都要進行綠化,這樣既符合農村特點,又能美化環境。個別村莊在房前屋后種一些果木樹,比如柿子樹、桃樹等,形成了本村獨特的風光。對院落內部及房前屋后種蔬菜的情況,這是農民的愛好,又符合農村的特點,不能一刀切。
總之,解決好農村人居環境問題,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基礎,是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s小城鄉二元化差距,建設和諧美麗中國,讓廣大農民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就要從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