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麗
(延邊大學,吉林 延吉 133002)
軟實力是指政治價值觀,外交政策和文化創造所反映的國家力量。①所謂文化軟實力,就是通過文化和意識形態的相互吸引力所表現出來的力量。文化軟實力是世界各國文化戰略制定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參考,是一種不容忽視的力量。任何國家在改善其軍事、政治、經濟等硬實力的同時,都不能忽視國家軟實力的建設。它不僅關乎一個國家自身實力的高低,也決定了一個國家在國際互動中的影響和地位。就中國而言,“提升中國的文化軟實力”不僅是文化建設的重點,也是構成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戰略思想的重要部分。
十七大報告將中國的文化軟實力建設列入國家戰略這一高度;十八屆三中全會也提出了通過增強國家軟實力完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要求。文化日益成為民族精神凝聚和創新的重要源泉,日益成為影響國家間國力競爭的重要內容,日益成為使社會政治經濟穩定發展的必要保障。
十九報告中寫到,要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我國的文化軟實力。習近平主席也指出:國家的軟實力,關乎我國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關乎“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政治經濟發展迅速,尤其是經濟建設領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成為僅次于美國第二經濟體,亞洲第一的經濟體。但中國一直以來偏向于經濟建設,而忽視了文化建設,致使經濟建設遠遠領先于文化的建設。這與我國不斷提高的國際地位和非常豐富的文化資源不相符,這與中國的大國地位極不相容。因此,文化軟實力建設對我國的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文化是構成上層建筑的重要部分,文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社會的發展進步。先進的文化能夠促進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有助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有助于加強我國文化強國建設的步伐,提升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文化是國家軟實力的載體。文化強則國強,其在社會發展中的推動作用也就越強。
文化軟實力是體現國家實力的一種重要的意識形態,是推動國家的發展的強大的精神動力。先進的文化能凝聚社會新風尚,凝聚國民力量,為社會的建設和發展帶來巨大的影響。文化產業建設的迅猛發展也必將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為經濟建設提供強大動力。
冷戰結束以后,世界格局演變成“一超多強”,和平與發展成為世界的主題。“軟實力”更好的闡明了除經濟力量和軍事力量外一種由價值觀念主導的看不見的力量,這是一場各個國家之間一場沒有硝煙的博弈。軟實力的競爭越來越成為各國所關注的重點。對于中國來說,如何借助自身強大的文化資源優勢,在這場競爭中勝出,實現我國文化強國的建設目標,已經成為我們重點思考的問題。
在中國自身國際地位不斷提高的同時,中國的文化軟實力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但如上所述,中國的文化建設剛剛起步,文化軟實力弱于西方世界這一局面短期內還沒有辦法改善。中國的文化發展和綜合國力發展是極其不相符的。中國是一個擁有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但就目前激烈的國際文化競爭形勢分析,我們卻處于劣勢。尤其在今天,文化在綜合國力的競爭中占據的影響地位越來越高,各個國家都開始把提高文化軟實力放在國家戰略的首位,注重文化實力的建設。
增強我國的文化軟實力,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更好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繼承和弘揚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吸收其他國家的優秀文化。進行文化創新和文化建設,不斷增強中華民族文化的魅力與影響力,建設文化強國,提高綜合國力,提高我國國際地位。具體還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為指導思想,以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為核心。在長期的革命和歷史實踐中,作為指導思想的馬克思主義,為我們指出了進步的方向;共同理想激勵人心,凝聚力量,使中國的建設蓬勃發展;民族精神是我們幾千年傳承的優秀文化,更應當繼承和發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中國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是構成國家文化軟實力不可或缺的部分,影響著我國的建設及發展。
2.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這要求我們充分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汲取其精華,拋棄其糟粕。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文化一直以來都是我們的驕傲,作為有著濃厚文化底蘊的大國,在提升文化軟實力的建設上有著的得天獨厚的優勢,如何把握這一優勢,對我國的優秀文化進行創新和發展,是如今我們應該重點思考的問題。
3.提高文化創新能力,加快文化產業的建設。文化產業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推動優秀文化發展進步的必然途徑。積極推進文化內容、形式、體制的傳播創新,才能創造出具有時代意義的文化產品,滿足人們精神文化的需求,推進文化軟實力建設。
[ 注 釋 ]
①摘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