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濤
(大慶師范學院,黑龍江 大慶 163712)
近年來,隨著高考改革的深入,高校之間競爭的激烈,高校招生工作越來越重要。在高校招生工作體系中,招生宣傳工作是重要的一環,也是提升生源質量的重要途徑。高校要想長遠發展,離不開源源不斷報考的學子,離不開不斷提升的生源質量,而招生宣傳工作直接影響高校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所以,高校應加強招生宣傳工作,尤其是地方高校,更應該不斷創新招生宣傳工作方式,適應更加日趨激烈的高效招生競爭形勢。
近年來,我國中小學在校人數總體一直呈現遞減趨勢,可是我國高校規模卻不斷擴大,招生數量逐漸增加。根據教育部2017年統計數據顯示,我國高校數量多達2879所,其中普通高等學校2595所,成人高等學校284所。這導致高校面臨生源減少的巨大招生壓力,為了保證高校的生源,高校招生宣傳工作壓力巨大。此外,中學生自主選擇意識普遍增強,在選擇高校的過程中,學生大多根據自己的喜好,受高校招生宣傳影響較小,這也為高校招生宣傳工作制造了難題。
隨著高校招生政策的調整,平行志愿投檔、本科批次合并錄取,“專業+學校”等政策出臺,這給很多高校招生錄取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新政策給予了考生更多的報考自由度,促使他們擁有對高校更多的選擇機會,有效防范了巨大的報考風險,尤其規避了高分低錄取現象,但是這也導致很多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優質生源的減少,這增加了高校招生宣傳工作復雜性和難度。
目前很多高校還主要通過招生咨詢會進行招生宣傳,宣傳形式比較單一,這影響了高校招生宣傳工作質量的提升。最近幾年,信息技術飛速發展,互聯網平臺已經成為人們獲得信息的重要途徑。然而,目前我國一些高校遠沒有跟上互聯網發展的步伐,即使借助互聯網,也基本上限制在學校網站范圍,使得高校對網絡平臺的利用比較單一,僅僅在互聯網平臺上掛高校拍攝的招生宣傳視屏,而且對高校內涵文化的宣傳不夠。此外,高校招生宣傳工作需要優質的師資團隊,可是目前很多高校在這方面缺乏專業的人才,這無形中降低了招生宣傳工作的水平。
目前,高等教育已經實現了大眾化,高校面對激烈的辦學競爭,必須要增強教學質量和教育水平,辦出高校自己的特色來,在建設好“軟件”條件的同時,也要進行“硬件”建設,從完善校內建筑、教學場所和教學設施等硬件設施,到重視培養校園文化、教學質量和學校名人宣傳等軟實力,提升高校自身知名度和認可度,從而更好地與其他學校競爭生源。高校應加大招生宣傳投入,要有相關專業人員的保障,同時也要投入充足的資金,確保招生宣傳工作順利開展,提高自身在眾多高校之間的競爭力。
高校招生宣傳工作的開展,必須加強招生宣傳設計,其中包括宣傳口號、宣傳標識、宣傳短片、宣傳海報(冊)等,要注重高校文化的宣傳,將辦學優勢展現出來,吸引更多的學子報考。在招生宣傳形式方面,高校應該注重綜合性、多樣化,傳統手段與新媒體手段綜合運用,不但要善于發動在校學生深入自己母校宣傳,利用宣傳短片、宣傳冊、自我宣講等宣傳方式,為高校招生提供幫助,讓更多的學子有報考本校的意愿。
高校還應該通過互聯網招生平臺,向廣大考生宣傳學校,在利用主流新聞媒體進行招生宣傳的同時,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招生宣傳,通過運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工具,發布招生宣傳信息,在新浪、騰訊等知名網絡平臺開通高校招辦官方微博,積極創辦高校招辦微信公眾號,組建招生短信群,注意新媒體、自媒體的力量,根據宣傳需要及時推送最新信息,回答關注者的相關咨詢問題,積極尋求與咨詢者的互動,讓學生能夠通過新媒體渠道獲得招生宣傳信息。當然,高校招辦也應該增強服務意識,重視日常招生咨詢電話,及時接聽考生及家長的電話,并進行耐心的解答,讓電話隨時保持暢通,通過電話咨詢的方式宣傳學校,吸引更多的優秀學子報考。
高校招生宣傳工作離不開優秀的工作團隊,對學校政策、教學設置、教學資源、校園文化、辦學理念等內容進行更好地宣傳。首先,應轉變招生宣傳人員的工作理念,積極向學生展現學校的培養模式、生活條件、校園文化和教學資源情況。第二,高校應加強對招生宣傳人員的崗位培訓,進行專業化的心理學、交際學、傳媒學等專業知識講授,培訓招生宣傳人員掌握扎實的數據、事例宣講能力。第三,招生宣傳工作隊伍要做好計劃與行程安排,增強招生宣傳對象的指向性,努力提高生源質量。
總之,針對目前高校招生宣傳工作面臨的主要挑戰,高校應形成立體化、全方位的招生宣傳策劃和實施體系。通過加強高校自我建設,加大招生宣傳投入;加強招生宣傳設計,注重形式多樣化發展;優化招生宣傳隊伍,提升招生宣傳能力,促使高校招生宣傳工作有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