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旬,四川瀘州68歲王大爺到瀘州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看腸胃病,出院診斷書顯示懷疑為子宮肌瘤。9月2日,醫院給媒體發來文字說明,向王先生公開道歉。文字說明顯示,當事醫生未認真檢查直接打印存檔導致該事件發生,調查未發現住院期間診療行為異常。
對于這起事件,有觀點認為,是涉事醫生極不負責任的體現,暴露出醫院在管理方面的漏洞。這一觀點當然有一定道理,但卻是用傳統的眼光來看待信息時代出現的新問題。在信息時代下反思這起事件,或許更應該擔心醫療信息方面存在的諸多新風險。近幾年,類似笑話已多次發生,一個重要原因是,電子病歷和電子處方都存在很多模塊,醫生通過復制粘貼可以省很多事,但也很可能將其他患者的內容保留在病歷或處方之上,卻未覺察。
醫療信息化帶來很多好處,但也帶來一些新的風險。更要看到,預防風險的傳統方式,難以適應信息化時代的特點。復制粘貼在病歷書寫等方面的廣泛運用,會使出錯的可能性大增,且個人存在視覺盲點,醫生很難自己發現問題。因此,是否應該順應信息時代的特點,針對醫療電子信息出臺查對制度,值得醫療系統認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