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一批原先有一定基礎的學校在市、區教育行政部門的關心下,緊緊依靠學校頂層設計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足球教學特色活動,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勝浦實驗小學就是其中的一所。
蘇州工業園區勝浦實驗小學將足球作為學校特色,普及足球運動,以期達到全民健身的效果。基于此,學校組建的足球隊一直采取“廣選苗、精培育、出成績”的做法,在低年級中進行廣泛選才,讓那些擅長跑、跳以及身體靈活性佳的學生能有更多的機會接觸足球,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發現其中有足球潛力的學生,將他們定為學校的“足球小將”,并開始進行一系列的入門訓練及提高訓練。目前,學校已形成三個梯隊,與每年蘇州市的“市長杯”和區內的“江南嘉捷杯”比賽相對接,以保證學校足球特色教育持久延續。
學校開展的每一項活動,除了有很好的方案計劃外,還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近幾年來,學校高度重視教師和校外青訓隊教練的搭配管理,青訓隊教練主抓訓練業務,教師則負責隊員的學習態度、學業狀態、家校聯系等工作。周六的比賽日經常是教師帶隊,教練指揮。教師發揚奉獻精神,使得學校訓練團隊保持昂揚的斗志與高質量的訓練水平。
家長的支持在學校的足球教育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學校設法協調訓練與學業的關系,把學生的文化課成績以及在班級的表現作為參加學校足球隊的條件。如果有學生因為參加訓練,導致學業退步或班級表現不好,教練就暫停其訓練,配隊教師再找其進行個別溝通,促使其轉變行為,努力提高學業水平。如此一來,家長看到孩子的進步,就會對學校的足球教學活動大力支持。
學校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足球活動為特色,以足球訓練為“龍頭”,抓普及、促提高、求發展,有力地推動了學校特色工作的開展。
隨著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我們在組織足球教學活動時,根據足球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水平,把學生分為入門級、提高級、精英級三個層次,同時,采用“自主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學中,教師用趣味性足球游戲吸引學生參與,讓學生以歡愉的心情學習各種足球技能,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足球運動的興趣和鍛煉習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