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軍
(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湘潭 411101)
隨著云計算、云存儲技術的發展,大數據逐漸在各個行業、領域展現出重要的作用[1]。它以數據的收集、分析和整理為核心過程,通過對大數據的分析得出結論,從而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提升工作效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深刻認識到大數據時代的來臨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的重要機遇,正確面對大數據對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帶來的沖擊和挑戰,創新教學模式的研究,豐富教學內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傳統形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采用談心、主題班會、集體活動、講座以及開設思想政治課的形式,教師對學生思想狀況的掌握還存在著一定的滯后性,影響學生思想教育的效果。大數據為教師掌握學生信息提供了現實基礎,教師可以進行更好的跟蹤、分析和整理,得出學生在校學習生活的軌跡,更好地采集學生的信息,保證大學生信息采集的客觀性、正確性。如可以根據學生卡的使用情況,對學生在校的日常的消費、學習情況等進行追蹤;采集學生的課堂出勤情況可以更好的分析學生的學習生活狀況;利用大數據分析學生的考試情況,可以對學生的學科掌握情況有更清晰的了解,以便能采取針對性的教育措施;如此種種,進一步深化了對大學生的認識,避免因人為因素造成的評價的不科學的問題的發生,為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有的放矢的進行思想教育提供重要依據。
時政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特征[2]。毋庸置疑,思想政治教育是從大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出發,針對大學生個人成長中出現的困惑、成長中面臨的思想問題進行的有針對性的教育,其目的在于培養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效,就要堅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要與時俱進,教師在教學中要針對社會熱點問題,大學生自身出現的問題進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如針對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的問題,可以充分利用大數據對本校、本地區甚至是全國大學生的就業情況進行集中、系統的分析和整理,引用數據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準確性和說服力,幫助學生正確面對就業形勢,把個人的發展與國家的需要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大數據可以了解學生最關心的時政問題,如針對網絡上出現的點擊率最高、某個時期的熱點搜索可以更加客觀的把握大學生的思想困惑,根據大學生的需求及時調整教學方向,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實施。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上是基于教師經驗或直覺,從教師的角度出發對學生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它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大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思想狀況實際,以教師的“想當然”代替學生的“自我發展”,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針對性,導致教育效果不佳。大數據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則是基于具體的數據分析,實現對大學生整體“全樣本”進行的系統分析,這種分析既能反映大學生整體思想政治狀況,又能關照大學生個體,從而為精準化、精細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可能,保證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效。
學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同時在教學中也要注重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傳統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一種單向的教師—學生的教育活動。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個體無時無刻都在接受各種信息,每個人都有可能通過對信息的收集、整理,形成自身的認識,甚至存在學生先于教師接收信息的情況。如針對某個社會熱點實踐的分析,學生可能通過閱讀各種評論,查閱資料事先形成了對該事件的判斷,形成了自己的認識,而教師對該實踐的了解明顯滯后,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教師主導地位的發揮,加大了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解決大學生成長過程中面臨的困惑,促進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成才。其主要途徑是通過對學生情感的教育引領學生的全面發展。大數據時代,用數學來分析、評價學生的思想狀況,很容易造成對學生考評分數的崇拜,導致“唯數據主義”的產生。即教師在對學生教育、評價時,往往一味的依靠數據來衡量學生品德的好壞,忽視學生道德、價值觀、理想信念的教育,漠視了學生的內在心理活動,造成對學生人文關懷的缺失,很容易將思想政治教育引入誤區,甚至起到相反的教育效果,不利于學生思想的良性發展。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使得個人信息、個人隱私泄露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大數據通過收集學生信息實現對學生行為的分析,實現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目的。但在信息搜集收集存儲過程中極易造成大學生信息的泄露,造成大學生身份信息的泄露,甚至還會獲得學生生活習慣等日常行為信息,對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同時大數據背景下的學生無時無刻不處在各種信息的包圍之中,在良莠不齊的信息中,一些消極價值觀念、腐朽思想可能對大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產生不利影響,甚至會誘導學生走向違法犯罪的道路,更有甚者,一些關系國家安全的專業信息一旦泄露,必然對國家造成嚴重的損失,嚴重威脅國家安全。
大數據已經成為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高校要深刻了解大數據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機遇與挑戰,采取積極主動的態度,提升對數據信息的敏感性,積極轉變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方式,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充分發揮大數據的優勢實現對學生有的放矢的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3]。
一方面,高校要建立健全相關研究機構。在將大數據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一個不容忽視的前提是,要對事先收集整理的各種信息進行分析和整理,而對于普通的教師而言,這項工作具有很大的難度。這就需要專業的技術人員的加入,實現對相關數據的統一保存、分析和整理,根據教育教學研究的需要,及時調整各種分析參數,實現有針對性的分析;學校要加強專業的大數據研究機構的建設,加強數據研究的力度,建立和完善相關的規章制度,嚴格保密學生的個人信息,確保信息安全;加強學生校園數據庫建設步伐,有機協調校園各個部分,實現對學生的全面分析。
另一方面,要積極創新思想政治教研方式。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教研方式,主要是教師之間根據學生的學情、思想發展情況,針對教學內容、教學過程設計、教學評價而展開的教研活動;大數據背景下的大學生信息接受渠道越來越多,影響大學生思想狀況的因素也越來越多,這必然導致大學生思想狀況具有更強的復雜性,教師要深刻認識到這一變化,積極引入學生參加教師的教研活動,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根據教學大綱及學生的思想變化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轉變評價方式,將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有機結合,既關注學生評價分數的變化,又要及時關注學生思想情感的轉變,實現對學生的科學評價,發揮評價的引導和促進作用,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