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煥 鄭 鈺 虞正迪
(沈陽農業大學,遼寧 沈陽 110866)
在網絡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網絡思政教育已經成為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思政教育網絡化已經成為必然發展趨勢。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高校網絡思政教育的發展戰略,開辟了思政教育的發展新途徑,占領了網絡思政教育的新陣地。網絡思政教育作為課堂教育的延伸和發展,本質是利用網絡平臺傳遞不同形式的正面信息,對信息接受者開展正確的思政教育。以輔導員作為整個思政教育系統的核心,充分發揮輔導員在網絡思政教育中的積極作用,從而為輔導員正確開展網絡思政教育提供正確的途徑。
本文通過網絡資料查詢、在校輔導員訪問,重點調查輔導員和學生之間的聯系情況、思政教育方式、網絡思政教育構思三個方面內容。其工作現狀表現在:
在調查當中,輔導員利用網絡與學生聯系的比重為96%,可見網絡平臺成為了師生溝通的重要渠道。其中有1/10的輔導員不經常和學生交流,主要的因素是班級學生較多、工作繁忙。
據調查數據顯示,有80%的輔導員依然采用傳統的教育形式開展思政教育,如主題班會等,網絡開展思政教育次之,有20%左右。在網絡思政教育模式下,通常都是借助社會典型事件和敏感事件進行引導,社交平臺主要是采用類似主題班會、宿舍走訪的形式,短信郵件的方式比重較小。在掌握學生工作狀況方面,面談由于具備自身的優勢,因此大部分輔導員通過面談展開心理輔導,采用談心談話的方式掌握困難生的實際情況,對于這些問題,網絡交談依然無法替代面談。在班級事務方面,班會作用在逐漸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微信群、QQ群等。
調查中有一半的輔導員已經開設了專門的思政教育微信群或QQ群,少部分輔導員沒有通過網絡展開思政教育工作。在群里所談論的話題中,關于就業指導的內容占絕大部分,這種現象一方面體現了輔導員更加重視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另一方面反映出思政教育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脫節,沒有和學生意識形態、學習交流、心理健康等內容掛鉤,難以得到學生的關注。
結合國家提出的《新時代高校思政政治理論可教學工作基本要求》以及《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校“形勢與政策”課建設的若干意見》相關內容,高校需要順應時代發展需求,主動搶占網絡思政教育的新陣地,需要輔導員在網絡思政教育中發揮自身的積極作用,拉近思政內容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掌握網絡特點和網絡信息,了解當代學生的思想動態,從而針對性開展網絡思政教育活動。首先,輔導員需要維護傳統思政教育途徑,充分利用新聞宣傳網站、思政教育網站、生活服務網站等,不斷發揮網絡育人的價值;其次,實時關注校園BBS、貼吧等學生溝通平臺,這些交流平臺上難免會出現一些錯誤信息、負面信息,此時即可發現學生的隱性問題,幫助學生答疑解惑;最后,充分利用新媒體的教育作用,特別是廣受大學生歡迎的微博、微信等,構建微博賬號、微信公眾號等,融入思政教育工作,潛移默化的開展網絡思政教育活動。
首先,構建符合當代大學生教育的思政教育機制,抓住學生的內心特點,貫徹“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不斷總結更加成熟的網絡思政教育方法。明確各個主體在思政教育中的責任與義務,發揮引導作用,形成教育合力。進一步健全網絡思政教育保障措施,總結行之有效的制度與規章,形成標準化的網絡思政教育流程。
其次,構建高效網絡思政教育隊伍,培養責任強、覺悟高、有擔當的學生骨干隊伍。學生骨干要具備網絡思政教育能力、熟練應用網絡技術、緊貼學生群體生活實際,做好輔導助手的工作,幫助輔導員開展網絡思政教育工作。
在網絡思政教育生態系統當中,由于信息傳播快、種類繁多,負面信息更能夠引起學生注意,從而產生“蝴蝶效應”,影響范圍進一步擴大。強化網絡思政教育工作,不僅要能夠識別網絡中的負面信息,提高錯誤信息導向能力,還需要時刻提高警惕性,反對極端勢力、非法組織。輔導員要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念開展思政教育工作,不斷凈化網絡環境,培養學生堅決抵制邪惡的觀念,從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對于一些突發性網絡事件,輔導員要保持對網絡輿論的警惕性,在網絡上搜集案例信息,并進行分析,與學生共同討論,分析學生的反饋信息,特別是對于大學生輿論爭議事件,需要主動干預、加強引導,客觀看待問題,避免被錯誤輿論所引導。
綜上所述,網絡化思政教育已經成為了必然發展趨勢,這就需要抓住網絡時代的機遇,迎接網絡帶來的挑戰,結合線上、線下的思政教育方法,不斷挖掘自身的思政教育資源,充分發揮思政教育的作用,這樣才能夠豐富思政教育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