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青
(武進技師學院機械系,江蘇 常州 213161)
本堂課《銑削的相關知識》是一堂復習課,學生已經學習過銑削的相關理論知識,也經歷了一段時間的銑削實習操作,又回過頭來梳理和總結銑削的相關理論知識,以更好地指導后期的實踐操作。本堂課面對的學生是模具制造中技術教學改革班,該班級是學校教學改革的實驗班,從入學開始的教學流程便是以項目為載體,教師根據完成項目的需要及時向學生傳授各種知識,充分地進行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改革。
針對“銑削的相關知識”這個課題,我主要采用了“小組拼圖”的教學方法。課堂一開始,我首先和學生一起回顧了近期加工的一些銑削件,引導大家來思考銑削過程中的知識和問題。然后利用PPT圖文并茂的闡述了“小組拼圖法”的學習過程,達到這種學習方法的目的。
師:“大家一起來看這幾張圖,今天我們這堂課將運用這種名為‘小組拼圖’的教學方法。每組6名成員,現在都已經拿到了一張和小組其他成員不同顏色的卡片,一會活動開始以后,各組中拿到相同顏色卡片的同學坐到一起,組成臨時小組,每個臨時小組討論解決一個問題,時間為8分鐘,討論結束以后,臨時小組解散,個人回到原位,將自己剛才所學的內容表述給小組其他成員聽,時間為5分鐘,最后,小組每個成員都要將自己小組學到的6個知識點整理出一張完整的思維導圖:銑削知識的6個方面,時間為15分鐘,最后將6張思維導圖展示在白板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比。”
師:“老師今天帶來了一張簡單的拼圖,大家可以看到,拼圖里的每一塊對于整張拼圖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缺一不可的,每一塊小拼圖就像現在我們每一位同學在小組里的角色,一會你將學到的知識點都將為小組最后畫出完整的思維導圖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請你務必明白自己在合作中的重要性,沒有人能替代你,你的努力程度決定了小組最后成績的高低。”
師:“好,老師就強調這么多,下面看你們的嘍,Action!”
學生迅速投入工作,教師開始計時,第一個環節“臨時小組討論”計時8分鐘,第二環節“表述自己所學”計時5分鐘,第三環節“整理思維導圖”計時15分鐘。教師預想在這些環節中會有學生懈怠、無作為甚至搗亂,教師將巡視指導、教育,記錄要表揚的和要提醒的點,但是就這節課學生的表現而言,完全超出了預想,每一個學生都在聽著、爭論著、記錄著……教師在環節切換中間的點評中不斷點名表揚同學的積極行動。
在思維導圖張貼在白板上以后,全班就教師布置的6個問題進行了集體討論,每組派代表發言,精彩發言可給該組加分。最后大家一起參與了評比,評選出了3個優勝小組。整堂課教師沒有講專業知識,只是設置好了問題,指導學生去查、去討論、去表述、去整理,整堂課學生都很投入。
(一)足球是練出來的,不是教出來的,同理教學的主體是‘學’,而不是‘教’。讓學生動起來,老師觀察學生表現,點評。重過程,輕結果,如陶行知先生說的“人像樹木一樣,要使他們盡量長上去,不能勉強都長得一樣高,應當是:立腳點上求平等,于出頭處謀自由。”知識是學不完的,教師更應該教會學生學習的本領,而不是內容本身。就像這堂課一樣,也許結果是不漂亮的,學生的思維導圖不是完整、整齊的,這個結果會讓老師遺憾或尷尬,但這不是作為教師最應該關注的,最應該關注的是每一個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狀態:學生是否投入,他在團隊合作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他的優勢在哪里,劣勢在哪里,他是不是比上次進步了......教師分析學生各種非專業能力及學習能力,每堂課都要進行點評,從各個方面進行點評,積極的人和事及時表揚和鼓勵,出現的問題分析原因,指導解決辦法。
(二)不同的教學內容適合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師學習得到或自己開發不同的教學方法,可以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套用。比如這堂課用的“小組拼圖法”是不適合用在新授課上的,學生在小組討論、講解及最后梳理的過程中都是基于對知識點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即使是沒有參與討論只是聽別人說,也能對說話的內容有個基本的理解,而新授課是沒法保證所有的學生對每個知識點都進行了充分的預習的。
(三)課前教師需充分準備。這里的準備,不是指教師對教學內容可以非常熟練、不出任何錯誤的講解給學生聽,而是更多地思考如何引導學生去學相關的內容,鍛煉每個學生的能力。同樣的復習課,即使用同樣的教學方法,復習到什么程度設計什么問題,又是不能照搬照抄的......過去,同事間經常討論到“預設”這個問題,公開課前討論課堂的每一個環節可能會出什么紕漏,課后討論怎么沒有預設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導致課堂呈現效果不完美。隨著認識的加深,現在的想法是“完美”才是不正常的,在教師充分準備的課堂上出現各種“紕漏”,才是學生和教師真正的進步和最寶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