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萍
(江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西 南昌 330039)
信息化課堂教學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能夠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以學生為主體,教師通過創設情境,發布各種學習任務,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組與組之間相互合作探究,主動獲得知識并能夠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信息化課堂教學實際上就是一種教學模式的創新,突破傳統思政課的難題,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支持學生的“學”。教師只有充分認識到信息化課堂教學模式的特點,才能夠更好地實施課堂教學,發揮更好的教學效果。
首先我對本章的教學年內容進行了分析,并結合本專業的特點對課程內容進行整合,因為課時有限,也不可能對課程內容都一一講述。所以我把本課的授課內容更改為《傳承工匠精神 放飛青春夢想》。其次我對學情進行分析,這一屆的學生都是“00”后,他們的思想非常活躍,善于動腦,比較容易接受新事物,缺點是他們學習基礎差,對思想政治理論方面的知識掌握不多,學習吃不了苦,也沒有學習的恒心和毅力。針對這一學情,我結合服裝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設立以下教學目標。知識目標:通過課程學習,學生能夠掌握理想信念的內涵。能力目標:結合自己的實際樹立遠大理想,并能夠把個人理想和社會理想結合起來。素養目標:通過學習,培養他們的團體協作精神和提高口頭表達能力等。最后我提前布置課程學習任務。第一就是利用學習通我建好的課程提前預習,依托網絡課程對本章的知識進行建構。第二,我發布關于理想信念的調查問卷并叫學生完成。第三,發布分組任務,每組同學利用課余時間在校內進行采訪,了解在校高職大學生的理想狀況并撰寫調查報告。
在課中,我主要從以下三方面進行教學:
1.我以馬加爵臨刑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過的“我覺得沒有理想是我最大的失敗,這幾年沒什么追求,就是很失敗”進行導入,然后讓學生進行思考,為什么一個優秀的大學生會走上自我毀滅的道路?隨機通過學習平臺抽取一個學生回答。然后我聽過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如果把人生比喻成大海中航行的船,那么理想就是船槳,提供源源不斷前進的動力;信念就是船帆,指引前進的方向。
2.通過投屏非常熱門的一份辭職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由此導入課程內容。在講解理想信念的內涵過程中,通過案例教學,讓學生掌握本節課的學習的重點。隨后就重點講述樹立理想信念要正確處理兩對關系,一是理想與現實之間的關系,有些高職學生在樹立理想的過程中把理想等同于現實。18服裝設計1班的一個男生說他的理想就是想賺大錢,但是自己又不想付出任何努力。對此,我對他正確引導。理想不僅來源于現實并超越現實,這就需要我們通過實踐行動克服困難,腳踏實地,化理想為現實。通過播放時代楷模“南仁東”視頻,來說明理想來源于現實并對現實的超越。
3.通過投屏課前調查數據,我們很容易發現,有些在校的大學生在樹立理想的過程中,多數從自我利益出發,無非是為了找一份好工作,學好自己的專業,當一名服裝設計師、工程師,賺更多的錢等等,忽視了社會理想。然后學生觀看一段“馬可的無用之道”視頻。看完后我發布分組任務并派代表發言,大學生到底要有怎樣的人生追求。通過同學們的積極討論和發言,發現他們感觸頗多,跟之前的想法有很大的變化,比如說余同學,之前只是想當個服裝設計師之類的,現在能夠意識到自己肩負的使命,能夠將自己的理想跟國家和社會的發展結合起來,我很慶幸。接下來就引出本課的難點,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的關系。歷史上任何一個人理想的實現,事業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要付出艱辛的努力。
1.課后通過學習通后臺的數據對學生實時進行評價和評分,這個環節對激勵學生學習,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提高對本課的興趣有重要作用。然后我要學生對此次的教學設計評分并提出一些建議,通過意見的收集實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對課程的滿意度。
2.我與教學團隊的分享和交流,在教學中,學生興趣高、參與度高的教學設計環節拿出來跟教學團隊分享,課堂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出來跟大家討論,集思廣益,解決實際教學中的難題。
3.知識的實際運用。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能夠很快地掌握學習內容,但是有個別學生說一套,做一套,出現知行的脫節,所以我認為做好學生的思政工作不僅要教師的正確引導,還要發揮輔導員、校園文化等多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