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 涵
(四川傳媒學院,四川 成都 611745)
到了21世紀,為了優化高等教育布局,提升高等教育入學率,我國高等教育經過了一系列的整合、優化和提升,在地方建立了一大批新建的本科院校,這些新建的本科院校擔負起了提升我國高等教育入學率的使命,也在促進地方文化經濟發展上貢獻自己的力量。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應時代而生,但也要保證高等教育質量,切實培養出優秀的人才,因此,教育部在2011年發布了《關于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評估工作的意見》,對新建的本科院校進行合格評估,從教學的質量、教學管理、辦學基本條件、學校人才培養、服務地方發展、教育教學創新改革等多方面來評估新建本科院校的發展。教師隊伍建設是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環節,教師質量直接關系著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的質量,一所高水平的本科院校必然有一批優秀的教師隊伍,所以在合格評估體系中,教師隊伍的建設直接在一級觀察指標中,是合格評估是否通過的關鍵。因此,教師隊伍的建設在數量與結構、教育教學水平、教師培養培訓上都是十分重要的。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由于是新建學校,在教師隊伍建設中還是存在很多問題的,根據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每年的評估報告,都可以分析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教師隊伍建設的相關問題。
首先,教師總量與學生人數不匹配問題。隨著擴招,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一方面為了生存發展規模、建設學校;另一方面因為多種原因,教師的數量還不能達到合格的生師比,尤其民辦院校,情況更是嚴峻,各專業之間生師比不平衡,更因為民辦院校教師流動量大,直接影響了教師隊伍建設的穩定性;
其次,教師隊伍年齡結構和職稱結構也呈現相應的不合理。其實,可以想象,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由于新建,大量的年輕老師站在了第一線,這些老師剛入校,職稱也很難得到晉升,另外民辦院校還存在兩頭大中間小的問題,大量年輕教師和退休后其他高校的教師成為師資隊伍的中堅力量。
再次,教育教學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因為新建,多數教師工作量都是十分大的,尤其很多年輕教師在上崗之前也沒有經過系統和科學的崗位培訓,上崗后,教育培訓機會也較少,很難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在合格評估視域里,本著以評促建、以評促改的原則,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教師隊伍建設迎來了新一輪機遇,地方本科院校的師資隊伍建設應該立足于教師本身,從應用型出發,加強教師教學培訓,全面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要立足于地方性和應用性的辦學定位,按照合格評估的要求,本著“內培外引”的原則,一方面,對現有的在職教師加大培訓力度,可以選派優秀的教師到高水平大學去進修,到一線企業去培訓,支持教師參加各類學術交流,加強教師團隊建設,深入的發展教師發展中心的地位,讓教師在多渠道獲得提升自己。另一方面,為解決師資隊伍數量不足的情況,引進和補充高學歷、高職稱和有行業經驗的教師也是刻不容緩的,拓展教師結構的層次和行業的多元化,用新鮮的血液來充實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師隊伍,為建立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奠定基礎。
地方本科院校教師的課堂教學要按照合格評估的要求,落實教學在學校中的中心地位,按照人才培養目標的總要求,努力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教師的教學方法改革要通過各種途徑探索,尤其在信息化發展的今天,把科技結合教學,翻轉課堂、慕課、微課等多種教學形式都可以運用在教師的教學上;學校還要鼓勵教師利用傳幫帶的教學團隊建設,多參加教師講課比賽,各類微課慕課比賽,促進青年教師的進步;學校還要完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對教學評價結果及時反饋,促使教師持續改進,結合獎懲制度,促進教師提高教育教學的水平。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教師隊伍建設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關鍵,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立足地方,也要植根地方,培養教師要積極參與地方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中來,植根地方發展,服務地方發展,用在地化的視域來辦好一所人民滿意的大學,才能更好的打造一支高水平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綜上,合格評估視域的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教師隊伍建設路還很長,高校要引起重視,把教師隊伍建設抓到實處,深刻解決教師總量不足、生師比問題、職稱結構不合理等一系列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