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艷軍 陳麥茹
(江蘇省淮陰中等專業學校,江蘇 淮安 223300)
在我國教育領域內,中職德育課通常都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但事實上,中職德育課教學具有較大的潛力,若能很好地挖掘出來,則能對學生的發展起到明顯的積極作用。因此,探討我國中職德育課的有效教學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首先教學內容不夠科學合理,這是中職德育課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雖然近幾年來,我國對于中職教育課已經在教學內容及方法形式方面做出了一部分改革和創新,但是依舊存在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學習的問題,沒有切實體現出德育課的有效性。當前中職德育課教學的內容通常也是以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馬列主義等為主。但是教學大綱規定德育課需要持續六個學期才可完成教學任務,而我國不少中職學校對于德育課的教學內容安排不足,僅僅在四個學期內便結束教學,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
其次,教學方法較為單一。現階段部分中職德育課的教學方式,依然采用教師主導,學生被動適應的方法。這樣的課堂教學顯得比較單一,且創造性不足,容易導致學生厭學甚至于反感。德育課的內容需要學生以理解為主,讓其根據自己的想法去展開實踐,若教師在課堂上喧賓奪主,給學生灌輸自己的思想,就難以體現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最后,有的教師對德育課的理解不到位,其認為德育課很難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對于學生以后的就業更是幫助不大。于是在德育課上照本宣科,或者是給學生講一系列空泛的大道理,無法將理論知識同實踐相結合。事實上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教師曲解德育課的意義,導致教學效果不甚理想。
不少中職學生在二年級時就會參加頂崗實習,因此,要完成中職德育課程的計劃教學任務,教師就必須要選擇合適的德育教學內容,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和實用性。且不能脫離了學生實際,要全面考慮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以此達到理想的德育教學效果。對于中職生來說,技能的學習是至關重要的,若教師一味向其灌輸做人的道理,而不能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和初衷,那么學生就會忽略甚至放棄德育學習。因此教師在開展德育課教學時,必須要將其與學生的專業融合起來。比如教師講到《經濟政治與社會》這一課中關于商品的交換與消費知識點時,就可以讓學生完成以下任務:第一,統計出自己在上一個星期內的消費情況,并列出詳細的清單。第二,對學校中的浪費行為進行觀察,并提出優化建議。而講到投資理財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假設現在要增加一個家庭的收入,最好是從哪些方面來進行?”講到公民的政治性義務時,就可以結合校園征兵的情況,讓學生談談我校學生的應征問題。上述教學內容都比較貼近學生的生活,具有一定的實效性,可以讓中職學生的道德素質得到良好提升。
在中職學校內,有很多學生對德育課都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為了要改變這樣的現狀,達到德育課有效教學的目的,則教師就應當選用創新型的教學方法。比如探討法、辯論法、表演法、案例法等,都是廣受中職學生歡迎的教學方法。在專業課上,時常會使用到模塊教學法,而這一方法也同樣能夠使用在德育課教學中。比如教師講到哲學與人生的時候,就可以采用模塊教學法,將其內容劃分為運動與規律、自然與物質世界、科學思維、人生價值這四個模塊,再分別開展教學。而在講到職業生涯規劃時,則可以組織學生參與一系列活動,比如模擬招聘、社會調查、參觀訪問、社會服務等。再讓學生展開即興演講和辯論,制定出最佳的創業方案,最后評選出表現最為優秀的學生。采用這樣的方式,可以充分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德育課目標的順利達成。
對于中職德育課教學而言,教學評價的方式也是至關重要的,其能夠對教師和學生產生目標導向的關鍵效用。中職學校要對德育教師進行有效考核,要將其視作專業課教師來對待,同時凸顯出中職德育工作中德育課程教學的重要地位。而教師在對學生的德育成績進行評估時,不能僅僅只看其期末理論考試的成績,而要將學生的最終成績與平時的表現聯系起來進行考察,觀察學生的日常行為活動。另外,教師對學生德育考核的形式也應當朝著更多樣化的方向發展,不可僅僅局限在筆試的層面上。而中職教師對學生實施評價時,還應當關注學生自我評價的內容,要多鼓勵和贊揚學生,將帶動學生發展和進步作為基本原則。
綜上所述,要提高中職德育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就應當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創新,同時轉變對學生的評價方式,讓中職學生能真正認識到德育學習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得到發展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