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慧楠
(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550)
2019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到,“改革完善高職院校考試招生辦法,鼓勵更多應屆高中畢業生和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等報考,今年大規模擴招100萬人”,信息一出“激起千層浪”,緊隨其后的將是高職院校的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方案、招生方案等系列的變化。同時不容忽視的更是面對如此復雜生源的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前高職院校的學生還是以中職對口升學、高職自主招生、中高職銜接等群體為主要來源。綜合來看,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基礎較差,學習能力薄弱,缺乏自律意識,同時又經常會因為學歷等問題產生自卑心理。筆者從事專職輔導員工作崗位近十年,這支隊伍從開始的不被重視、理解,到逐漸確立了其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地位以及不容忽視的作用,如今面對新形勢、新挑戰,作為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力量,輔導員要不斷增強自身工作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不忘初心,在實踐中探索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新模式。
1.“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高職院校學生自我約束力相對較差,學習主動性不強,那么就需要輔導員制定約束的制度條例,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定期召開班會,將思政教育融入到日常監督管理中,同時鼓勵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增強職業技能,畢業后更好的服務社會。2.引導思政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相融合。高職院校輔導員作為思政工作的傳播者和主力軍,有責任在學生中開展主題鮮明、內涵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結合當前時事,組織策劃具有主旋律性質的實踐活動,讓大學生在活動中激發愛國情懷,樹立理想信念,牢記遠大抱負。
首先,輔導員是最直接接觸學生的人,工作的繁雜性和全面性要求輔導員不僅要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同時也要注重日常積累,充實自己,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說過“領導干部要多讀書、讀好書、善讀書。”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組織者和實施者,高校輔導員要與時俱進,用先進的理論知識武裝自己,同時內化于心,在對學生進行理論宣講時不至于枯燥無味;其次,具有獨特人格魅力的輔導員在與學生相處中,扮演著“良師益友”的角色,在開展學生工作中,采用得體的語言溝通方式、談話技巧、高尚的道德情操、表里如一的行為規范等都會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形成自己的帶班風格,班級學生在認同輔導員的同時認同其工作方式方法,有利于輔導員開展日常思政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發揮自我效能感,;第三,積極參與科學研究,提高創新能力。輔導員隊伍建設要朝著職業化、專業化、專家化的方向發展,這就要求輔導員不僅要低頭拉車,還要抬頭看路。從繁雜的日常性工作中解脫出來,識大局,緊跟時代步伐,通過定期參加國培、省培不斷學習,在實踐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找尋新方法,在發展自身的同時,更好的開展輔導員工作。
新媒體時代以數字、網絡及無線通信網等技術為基礎通過對電腦和手機進行利用,給用戶提供相關信息及生活娛樂服務。在此背景下,高職院校對輔導員工作有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傳統的學生工作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代學生工作特點,輔導員利用新媒體開展思政工作已成為必然趨勢。1.新媒體時代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具有更廣闊的平臺。隨著微信、qq、微博等聊天媒介和各類學習娛樂APP等新媒體的出現,大學生越來越依賴于手機,他們通過這些媒介表達自己的思想動態,情緒情感,輔導員應積極學習并運用新媒體技術,及時關注學生動態,加強線上線下交流,懂得使用網絡語言拉進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圍繞學生關注的熱點和話題,及時進行積極正向引導。2.新媒體時代高職院校輔導員更需提升自身媒體素養。高職院校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大部分學生沉迷于手機網絡,導致學生管理監管難度有所增加。高職院校輔導員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時應主動利用新媒體,學習新技術,需對文字信息、圖片,視頻剪輯等技術進行利用,在對學生進行國家時事政策宣講和主流價值觀引導時更加的生動有趣,使其記憶深刻,從而達到理想的效果。引導學生在網絡中規范自己言行,關注當下熱點的同時學會獨立思考,利用新媒體多多開展校園文化建設,促進學生之間相互學習,使學生與輔導員之間形成良好關系,學生思政工作更好地開展。
綜上所述,隨著高職院校的蓬勃發展和擴招,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面臨著機遇和挑戰,在如此復雜的情況下,輔導員更應與時俱進,扎實提高自身理論知識和人格素養,做好常規的學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時學會運用新媒體技術,用創新的思維不斷開發有效的育人機制,構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