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義
(龍泉中學,河北 唐山 063000)
初中英語新課標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新方式,其中,合作學習模式已廣泛應用于初中英語教學中,成為我國積極倡導的有效學習方式之一,也是培養學生合作能力和創新思維的教學模式。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在20世紀70年代初興起于美國,是一種以小組為單位,學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在小組內進行互動,使學生共同分擔責任,各司其職,思考討論,互動交流,積極完成個人及小組的學習目標與任務[1],最后共同達到教學目標的課堂教學形式。此方法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小組互動中培養學生合作與溝通交流能力以及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學會與別人交流,闡述自己的觀點,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提供學生多元的學習經驗與方式,強調共同分享團體努力成果的組間合作[2],同時更有利于培養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索和創新精神。
然而,雖然合作學習是一種良好的教學模式,成為一種教學新方法,但由于理論研究深度不夠,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有時會存在只注重表面上“合作學習”的形式,忽視實質,缺乏實效等問題,這與合作學習的教學目的相違背。比如:課堂教學只注重形式,小組成員構成沒有經過仔細研究,臨時組成小組成員,等到實際合作學習時,成員間沒有交流溝通意向,分工不明確,無法進行有效的互動;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那些成績偏下以及性格內向的學生則往往被忽視,這些學生就會失去闡述自己觀點、積極動腦思考以及與別人交流想法的機會;小組合作討論前沒有做好充足準備,導致開展小組合作討論時秩序混亂,沒有中心思想;有些小組提出的問題相對簡單,失去討論和研究意義,浪費課堂時間,學習效率不高。以上這些現象會導致整體學習效率下降,無法提高交流合作的能力,合作學習的效果甚微。
綜觀上述一些問題,導致這些現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師對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實質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導致合作學習形式的表面化、形式化。
通過實際在課堂上對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對教學的思考和研究,要想真實有效地實現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在積極提倡小組合作學習之前,應該對合作學習的實質意義有一個正確的理解,合作學習的意義第一是小組成員分配任務,將所需解決的一個問題劃分成若干數量的小問題,然后分配給每個小組成員不同的小問題,讓學生在課后時間各自解決自己所分配到的問題。第二是小組內討論交流學習,小組成員根據所提問題,在各自完成自己所分配到的問題的基礎上,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展開討論,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意見,相互學習,小組所得成績并不是僅由組內某一人的成績決定,而是由組內每個人的努力決定,共同解決所提問題,最后全組達成共識。
教師根據不同的英語教學內容,將小組合作學習發揮真正的教學作用,得到實實在在的教學成果,成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教學工作中,如何有效的開展合作學習,通過合作學習方式獲得教學成果,得到實質性的效果,是我們作為教師亟需解決的實際問題。針對本文之前提到的合作學習模式存在的問題,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在分配小組成員構成時,應對每位同學合理分工,明確職責;
2.教師有選擇地開展合作學習。較簡單的學習內容,可以讓學生獨立完成,而較難的學習內容,可以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
3.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間不宜過長,防止合作形式化,提高合作討論效率;
4.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應對各小組的合作學習情況進行觀察和記錄,應時刻掌握每個小組的討論進度,及時地對各種情況進行調控;
5.教師應鼓勵學生尤其是成績偏低的學生以及性格內向的學生積極地參與討論,讓每個學生都有闡述自己觀點的機會和交流討論的時間,還要留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的時間;
6.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有效的評價,檢驗合作學習質量,使合作學習方式及內容不斷改進和完善,讓學生更好地達到合作學習的目的。
在初中英語課堂中,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符合學生的學習認知規律和新課程改革要求,它不僅能激發初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主動性,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學習是教學的一種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師應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任務,讓學生更加積極自主的學習,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增加英語學習的興趣,提高英語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