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璐璐
摘 要: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英語的廣泛運用已經成為中外貿易交流中不可或缺的基本語言,良好的英語教學模式是提高職業院校學生綜合素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本文對于新時期職業教育英語教學模式創新與發展展開了探討,從而為關注這一話題的人們提供參考。
關鍵詞:英語教學 創新 發展
引 言
在我國教育制度的深度改革下,英語的教學也得到了更多的關注。為了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職業院校的英語教學模式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在實際教學中的運用仍舊存在著諸多問題。因此,對職業教育英語教學模式創新進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從而更有力的促進職業教育英語教學的發展。
一、職業院校英語教學模式現狀分析
(一)英語教學目標定位不明確
在如今的職業院校中,對于英語的教學沒有明確的目標定位,對于英語對學生職業能力及專業素養的作用認識不足,對英語學科的研究并不深入。此外,諸多職業院校的英語教材大都一樣,沒有區分不同專業對于英語的需求。對于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也沒有明確的考核標準,泛泛的依照英語等級考試來衡量學生的英語水平,致使許多老師為了提升教學業績,對于學生的英語分數看得過于重要,從而嚴重忽視了英語口語交際能力[1]。
(二)英語教學與實際運用脫節
教育部曾提出,英語教學應以“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為原則,注重英語教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而不是簡單的對應課本講單詞,應以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英語的運用為主體,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從而提高職業教育學生英語的總體水平。在職業院校的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學缺乏實踐性,與專業能力銜接不上。例如,計算機專業的同學對于編程所運用的英語詞匯并不熟悉;物流專業的學生看不懂相關的英語資料;市場營銷方面的同學對于談判性的詞語渾然不知。長此以往,導致學生的英語能力與實際生活中運用嚴重脫節,使其職業能力得不到更好的提升。
(三)教學理念陳舊教學方法單一
除此之外,在大多數的職業院校中,英語的教學理念過于陳舊,教學方法過于單一。老師仍舊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授課過程中令學生被動地接受,嚴重削減了學生對于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甚至會使一部分學生對英語的學習產生厭惡情緒,嚴重影響了英語教學的成果。陳舊的思想觀念,在授課過程中僅僅只是使學生被動的接受英語單詞及課文,無法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需求,更不適應職業教育的發展需要。
二、職業教育英語教學模式的創新與發展
(一)確立明確的教學目標
在職業教育的英語教學過程中,首先應確立明確的教學目標,將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在開展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應重新構建英語學科的知識體系,以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為導向,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應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在根本教學的基礎上,增加學生的專業知識、應用能力以及社會實踐能力。通過有效的英語知識和技能運用,樹立學生主動學習英語的意識,增加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對于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在為其進行英語學科授課前,除了基本的課本知識,還應對其專業術語進行了解,計算機語言并不完全等同于普通英語,但區別不大,在授課時對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進行專業術語指導,從而更好地提高其職業能力。
(二)轉變教育教學方法
傳統的教學方法過于單一,老師強行灌輸的應試教育早已經與時代脫軌,為了更好地發展學生的職業能力及以及專業素養,老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以學生為中心,使用多元化的教育教學方法。在信息化的時代,老師在授課方式上應進行一定的改變,告別粉筆黑板,使用電子技術制作教學視頻,將知識點、重點、難點等內容以及相關資源投放在網上,鼓勵學生進行網絡授課、在線考核等。不僅如此,學生還可以利用互聯網在線觀看英語電影,聆聽英文歌曲,用英語對動畫人物進行簡單的配音,增加自身的語感,鍛煉學生利用英語口語進行交流的能力。除此之外,情境教學的運用也有助于學生對應英語學習產生興趣。例如,對于市場營銷方面的學生,老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由學生自由選擇即扮演不同的角色,全程使用英語進行市場營銷方面的交流。此外,也可以將學生帶到市場當中,切身實地的感受英語的作用以及提高學生的英語交流能力。
(三)展開分層式教學
在進行英語授課的過程中,一個班級中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具有一定的差異,分層教學的開展可以一定程度上的減化由于英語水平有所差異而帶來的問題。首先,在分層教學展開之前,老師應對學生的英語水平進行全面的了解,進行理性的評估。對于英語水平較差的同學,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很容易喪失興趣和信心,因此,老師應提前做好教學方案,想好應對措施,在不傷害學生自尊心的前提下,降低這一類學生的英語學習難度,側重于對基礎知識的教導。對于英語水平較高的學生來說,教學重點則傾向于學生對英語在生活中的實際運用,鍛煉這一類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老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制定不同的教學內容,對于內向的學生,老師應時常鼓勵;對于自卑的學生,應常常夸獎;對于自負的學生,應不時提點。以此來充分的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及職業能力[2]。
(四)提供英語交流學習平臺
加強學生對英語的實際運用,也是提高學生英語水平的有效途徑,亦是促進職業教育發展的的有力手段。在職業教育英語教學模式中,學校應為學生提供英語交流的平臺,使學生在課下將英語的實踐交流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更好的鍛煉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例如,學校可以開展英語社團、英文電影賞析社、英文歌唱社、英語配音社等,使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加入喜歡的社團,鍛煉自己的英語水平。不僅如此,學校還可以舉辦英語演講比賽,學生全程運用英語進行宣講,采用現場觀眾投票機制,評選出最佳演講者并予以嘉獎。此外,學校還可以成立語言交流團,將留學生與中國學生穿插起來,進行友好的交流討論,從而鍛煉學生的英語水平,促進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
結 論
總而言之,職業教育的英語教學模式應該摒棄原有的傳統教學方法,推陳出新,不再只看重分數和成績,鍛煉學生在生活中對英語口語的利用,在此基礎上,職業院校還應針對學生的自身特點,制定出符合院校發展、順應時代的英語教學方案,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以及專業
水平。
參考文獻:
[1] 周金秀.職業教育英語教學模式創新思考[J].才智,2017(03):121.
[2] 岳彥青.淺析職業教育英語教學現狀及對策[J].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6,24(04):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