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晗 王曉月 魏石磊
摘 要:隨著移動互聯網和無線通訊技術的發展,移動學習的優勢逐漸顯現并在教育領域得到推廣。在軍隊任職教育院校中應用移動學習,不僅順應了信息時代的潮流,也符合軍隊院校教育、部隊訓練實踐和軍事職業教育相結合的三位一體的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體系的特點和規律。本文通過對移動學習在軍隊任職教育院校中的設計和應用的研究,以期創新任職教育模式,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益。
關鍵詞:移動學習 軍隊任職教育院校 策略
2016年11月,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浙江烏鎮成功舉辦,對世界互聯網格局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也同樣深刻影響著網絡教育領域。隨著近年來移動互聯網和無線通訊技術的發展與成熟,無線應用覆蓋率不斷提升,移動學習的浪潮洶涌而至。網易公開課、問鼎云學習等一批移動學習平臺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其便捷、靈活、自主、碎片化的學習方式使得移動學習在院校教育、職業教育等領域占領了一席之地。本文將針對在軍隊任職教育院校中移動學習設計與應用策略做初步的探討,以期提升任職教育的效益。
一、移動學習概述
(一)移動學習的概念
全國高等學校教育技術協作委員會對移動學習的定義是指依托目前比較成熟的無線移動網絡、國際互聯網,以及多媒體技術,學生和教師通過利用目前較為普遍使用的無線設備(如手機、PDA、筆記本電腦)來更為方便靈活地實現交互式教學活動,以及教育、科技方面的信息交流。[1]
這個定義包含了三個方面的內涵:
首先,移動學習(Mobile Learning,M-Learning)是在數字化學習(E-Learning)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數字化學習的擴展。
其次,移動學習作為第四代遠程教育,區別于第三代網絡教育,具有其獨特的性質,即移動性。學習者不再被限制在課堂上或電腦桌前,而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自主學習。
第三,移動學習的實現,依賴于移動通訊技術和無線網絡設備,依靠便攜式終端如平板電腦、PDA、手機等實現學習與交互。
(二)移動學習的優勢
傳統的學習模式,包括普通的網絡教學模式,都存在授課組織困難,單次教學占用時間較長,教學內容固化等問題。而移動學習具有任何人(ANYONE)在任何地點(ANYWHERE)和任何時間(ANYTIME)學習任何內容(ANYTING)的4A特性,相較于以往的學習模式更具優勢。
1. 學習便捷靈活高效
移動學習使學習者突破對于學習場所和學習時間的限制,根據自我安排,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隨時隨地進行學習,提升了學習的靈活性。
2. 滿足自主學習需求
學習者,尤其是任職教育對象,可以根據自身崗位任職需要,選擇亟需學習或感興趣的內容,補齊自身短板,拓寬發展視野。而對于已經掌握的和較為熟悉的學習內容,則可以減少精力投入。
3. 便于學員數據收集
移動學習系統平臺對于大量學習者的學習行為習慣,學習內容偏好,學習知識掌握等情況的長期記錄和收集,可以形成教學大數據,以輔助教學管理決策,教學課程設計,評價方案制定,不斷深化教學改革,達到任職教育目標。
二、軍隊任職教育院校中移動學習的設計策略
軍隊任職教育已經成為當前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教育模式,要在軍隊任職教育院校中更好地應用和發展移動學習,必須把握好任職教育的特點和規律,做好移動學習的教學設計。
移動學習教學過程設計,首先要做好學習者分析和教學情境分析。軍隊任職教育院校的主要教學對象是具有一定學歷,為適應崗位晉升或調整后的任職能力要求而進行進修、學習的軍官。所以,在學習過程設計中,要充分考慮學習者的特點,以引導啟發式教學為主,合理安排學習計劃和學習內容,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
三、軍隊任職教育院校中移動學習的應用策略
在軍隊任職教育院校中的移動學習應用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課程資源對移動學習模式的適應性不佳的問題,學習評價機制有效性差的問題,無線網絡信息安全不達標的問題,移動學習系統平臺建設不夠完善的問題等。針對這些問題,應用策略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構建:
(一)合理認識移動學習模式的功能定位
移動學習在很大程度上創新了軍隊任職教育院校的教學模式,極大提高了學員學習的靈活性和自主性,減輕了學員培訓的時間成本和組織成本。但我們也應該理性地認識到移動學習模式的特點和價值,不能只追求這種“高大上”的教學形式,而忽略了傳統教學模式在教學內容體系化,教學管理正規化等方面的優勢。這就要求我們要將傳統的課堂教學和移動學習高度融合,形成教學手段的互補。
(二)設計符合移動學習模式的課程資源
課程資源設計是移動學習模式中的重點和難點,課程資源設計的優劣直接影響到學員學習的質量和效益。所以,做好課程資源設計,在資源內容上應充分認識到移動學習帶有的明顯的“微課”特色,設計短小精干的,專題式的課程資源供學員自主學習;在呈現模式上應匹配移動學習系統平臺所配備的移動終端,設計符合終端設備大小、布局和分辨率的顯示效果。
(三)建立綜合評價學習效果的考核機制
由于移動學習模式的特殊性,直接照搬傳統的教學評價體系對學員的學習效果進行考核并不能完全反映學員學習的真實情況。所以在結合傳統的考核模式的情況下,應設計符合移動學習模式的過程性評價和階段性評價,即通過記錄和收集學員在移動終端的學習操作信息,如學習時間、登錄次數和學習內容等進行評分,也可以通過動態生成的試題實時考察學員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甚至可以通過師生之間、學員之間的交流互動,進行相互的評議打分。在綜合考量各種考核成績的前提下,合理分配權重,最終得到較為有效的評價考核機制。
(四)持續完善移動學習平臺的體系建設
盡管移動學習系統平臺正在越來越多地服務于軍隊任職教育院校的教學實踐活動中,但在平臺的完善程度上還存在較大短板,硬件設備設施的布局不到位,軟件功能模塊的研發力量不足,無線網絡信息安全存在隱患,支撐平臺運行的專業人才隊伍建設落后等問題比較突出。這就要求院校領導轉變教學思路,加大對新型教育模式的重視和投入。只有這樣,軍隊任職教育院校的教學實踐才能在信息時代更好地為學員服務,培養出具有時代特征和較高信息素養的新型軍事人才。
參考文獻:
[1] 黃榮懷.移動學習-理論·現狀·趨勢[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