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珍科
摘 要:有一句話說:教師的戰場在課堂。沒錯,本人從教已有十多年,在自己的戰場大概上過有五千節課,但我很幸運的是,工作第五個年頭開始參加城區、市里面等賽課機會,更讓我幸運的是從此讓有緣加入到柳州市小學數學研究指導中心。進入小數中心以后,我一直跟隨著柳州市教科所陳進主任先后到南寧、桂林、賀州、玉林、融安、三江等各地上研討課,不斷地去挑戰一個又個更高更新的起點,打造著開放、大氣、和諧的課堂文化,讓我悟到數學文化以“文”化“人”的數學魅力!今天,我選擇《分數初步認識》這節課與名師課堂進行賞析和比較進行研究,以詮釋自己現階段對學生、對課堂、對教材這經典三個元素獨特的理解和感悟。
關鍵詞:教學 課堂 學生
一、教材分析
1.人教版教材編寫把《分數意義》的教學要求分成兩各階段。即分成“分數的初步認識”與“分數的意義”。很顯然,“分數的初步認識”是學生學習分數的開始,是學生學習數概念的一次擴展。這是學生已經對整數的四則計算、運算定律等內容有了較好的認識,特別是對除法運算中的“平均分”的概念已經有了較好理解的基礎上安排的。這種課被稱作“種子課”。
2.各種版本教材對比。
共同點:
(一)創設不同的情境,引出分數。(分數產生的必要性)
(二)都從認識1/2開始學習分數。(建構基本分數單位的表象)
(三)再認識1/4等其他的分數理解分數各部分的名稱。(理解分數意義)
(四)最后進行簡單的分數大小比較。(建立數感)
第一個疑惑:《分數的初步認識》到底應該讓孩子認識什么?認識到什么程度?(運用聯系的觀點對“分數”全面的解析)
第二個疑惑:“教什么”? “怎么教”?如果從追求教育的價值取向上來說,“教什么” 比“怎么教”更重要;從關注教學效率的角度講,“怎么教”比“教什么”更重要。一節理想的數學課有兩個標志,即教與學要有效率,要有靈魂,因此,要在“教什么”和“怎么教”之間尋找最佳的連接點。于是,“教材”、“學生”、“教師”三個課堂教學中最原始的元素在我腦海里穿梭。
第三個疑惑:學生學習分數初步認識的真實起點在哪里? 基于自己的學生情況,我的策略是抽取個別學生進行前測,了解到三年級學生對分數的知識認識還真是很少,學生對分數的概念、讀寫方法以及大小比較等知識基本上是空白。有一些學生認為“分數”就是平時考試時的“分數”;在測查“分數大小比較”時,幾乎所有的學生并非按照分數意義或大小比較的方法來進行比較。他們比較分數的大小大致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用加法,即把每一個分數的分子與分母相加得到和,然后比較和的大小,由和的大小來決定對應的分數的大小。另一種是用乘法,即把每一個分數的分子與分母相乘得到積以后比較積的大小,由積的大小來決定對應的分數的大小。 綜上所述,學生對有關分數的知識認識較少。在這樣的前提下,在設計分數的初步認識時,教學起點應該低一點,應多考慮動手操作、實物演示、圖形直觀,這樣才更有利于學生學好分數。
二、名師同課賞析
話題一:如何有效的創設情境?
觀看視頻片段,分別節選吳正憲、張齊華、朱樂平以及我的課例進行觀摩賞析,對于同一教學內容,運用不同的教學設計進行教學,我通過觀察、比較、分析引入環節思考:哪種創設情境引入課題更合適或者學生更喜歡?
話題二:小學數學課動手操作的學習方式重要嗎?多少次合適?
【觀摩吳正憲和張齊華老師的主動建構教學片段賞析】
動手實踐使數學問題生活化,有利于培養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愛動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們對生活中的事物都充滿好奇心,他們都想看一看、動一動、量一量。通過動手,學生學得更有趣;有時教師單一的講解,無法使學生真正的領悟,新改版的教材為學生提供了好多操作的機會,動手操作、親身體驗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恰當地讓學生動手,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真正讓學生參與每節課的學習過程是很有效果的,并能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話題三:數學課如何營造學生的數學表達空間?
【觀摩吳正憲和張齊華老師的組織教學片段賞析】
在動手操作中強化數學語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經常要使用教具先進行演示,再讓學生邊自己動手操作,邊用語言講述過程,用語言表達數量之間的關系。學生的語言表達過程反映的是學生的思維過程,加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訓練可以提高學生思維的邏輯性、靈活性、準確性,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對小學生進行語言表達能力訓練,對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等方面都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三、研究收獲
共同點:對于同一教學內容,運用不同的教學設計進行教學,比較發現各具特色,各有風格,研究其背后對應的教學目標,我們發現價值追求如下兩點:
1.學生需要豐富的學習經歷與體驗
幾位名師的課堂都是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從不同的需求入手引人分數。不管學生經歷從“生活到數學”,還是“數學到數學”。無論是運用哪種導入的教學設計,學生都需要豐富的學習經歷與體驗,純數學化與生活化數學皆是風景。
2.學生需要足夠的思考時間與空間
教師是否預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與空間,將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質量,尤其是學生的創造力。
四、研究感悟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我們不僅要看出遠近高低,更要看到它們各自的美,各自的神韻。看山如此,看課亦是如此。同課異構,不在于比較優劣,重在讓讀者學會品賞“同中之異,異處求同”的那份對數學教育的執著,重在讓讀者欣賞不同的設計理念、不同的教學風格的背后那份對專業鉆研的精神。我相信,作為一名年輕的數學教師,當你無法超越別人時,你完全可以超越你自己,用你對數學課堂的獨特理解與個性演繹,成就屬于你自己精彩靈動的課堂。畢竟,你的課堂你做主!
課題名稱:數學開放式教學法的探索研究
課題編號:JKS80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