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夢麗
摘 要:青年是共青團的主力軍,而團員青年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也都相繼發生了變化,所以共青團的工作必須針對團員青年的實際狀況來進行。本文就將圍繞長江大學文學院所開展的共青團工作來分析高等院校的共青團工作以及所取得的實踐成果,以提高高等院校共青團工作的質量。
關鍵詞:高等院校 共青團 發展
一、前言
一般情況,學院的共青團工作是中國共產黨密切聯系廣大青年學生的橋梁,學院共青團工作必須要按時、穩定、踏實的開展,使學院充滿著一股積極向上的文化氣息。所以我院必須要理論聯系實際,從思想、行動等多方面上結合團員青年的實際情況開展相關工作,讓學生能夠有興趣的、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我院共青團工作建設之中,為我黨培養一批有活力、有能力、有作為的后備力量。
二、高等院校共青團工作現狀
在進行思想教育等方面,高等院校是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據相關數據統計,我院截止2018年9月,共有在校黨員34名,共青團團員基本全覆蓋,可見團員的覆蓋面積是非常大的,因此我認為本院應該對共青團工作進行一個有效的定位,把握好發展航向的同時力求創新,增加更多的團建活動,從而加強學院共青團工作,培養有思想、有能力、有個性的共青團員,統一思想,挖掘才能,促進我院共青團工作良好健康常態化發展。
三、高等院校共青團的工作、成果以及分析
1、基礎工作,穩扎穩打
高等院校想要促進共青團工作常態化發展,就必須做好基礎工作,在基礎工作穩扎穩打的基礎之上力求創新。我院每月都是積極響應校團委下發的相關團建教育活動文件,號召學院開展主題班團會或主題團日的活動,以2018年上半年為例,四月份,我院舉行了以兩會精神為主題的團日活動,進行了教育視頻的集中觀看,從而使長江大學文學院的學子的愛國主義精神更為強烈,從思想上深刻的武裝,使個人思想道德水平得到全面的提高;五月份,在五四青年節期間,為了更全面的號召廣大青年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組織我院團員青年中集中開展爭取“雙一流”建設的五四主題教育活動,結合時事促進廣大青年思想上的提高;每月我院不僅僅是響應團會活動,還在各個班級舉行了主題班會,對廣大青年的思想進行一定程度的教育,統一思想,更新觀念,不斷前進,使文學院的共青團工作在穩中求進。
2、團建活動,夯實基礎
在中央的文件中提出,要“堅持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既要充分發揮學校教師、黨團組織的教育引導作用,又要充分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他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意味著高等院校需要將綜合素質提高起來,來激發廣大團員的興趣,增加吸引力,才能夠深入的貫徹思想,提升團員自身素質,在實踐活動中做好共青團工作。我院也就是奉行這種理念,將團建活動舉辦得多姿多彩,例如舉辦開學升旗儀式,學院領導、老師共同參與,通過教育類文化活動,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之中學習到團建內容,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社會責任感,將良好的校園文化、學院文化在潛移默化之中傳遞給莘莘學子;為了培養同學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愛校的意識,讓學子關注學校官方微信,發動學生的力量為我校招生做出貢獻,學生積極轉發學校的招生宣傳的推文,從自身力量為學校宣傳,也間接的體現了學校從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團員身體力行;為了從實踐上讓學生接觸社會,還舉辦了清掃迎賓樓城墻垃圾的活動,樹立一種奉獻精神,培養團員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
3、分析成果,力爭上游
新媒體技術與環境的校園信息化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信息傳播的 “時間無主控 、空間無主控 ”狀態 ,信息的獲取更加隨意自由 。一些消極的 、反動的思想文化及違反社會公民道德的信息等都可以利用新媒體技術在大學生中傳播 。[2]所以,要加強監管,只有思想上堅固,工作才好開展,為了促進學院更好的發展,所以我院及時的反思自身工作,分析學院團建的相關成果,積極尋求更好的方法來促進學院的團建工作開展。長江大學文學院雖然也是從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基礎之上來促進團組織活動的開展,但筆者認為,想要力爭上游,就得突出實踐活動,讓實踐活動符合青年學生的愛好、趣味,現代大學生都是有個性的一代,所以我們院的活動的開展僅僅局限在了學校和學校周邊,我認為學校可以創新方式,比如說讓大學生下鄉進行農民生活的體驗,干農活,收獲生活感悟,促進思想的改變和人格的發展;還可以以班級為單位舉辦去紅色旅游景點,體會當地的紅色文化,或者是親近大自然,體驗生活,都是可行的實踐活動;還可以讓學生利用寒暑假,回到自己的家鄉走街串巷的進行相關文化的調查活動,進行信息搜集統計,服務社區等活動可以使我們院的文化建設更為豐富多彩,也從實踐活動中讓團員青年的思想得到提高,人格得到鍛煉和發展。
4、跟隨時代,開拓創新
“以人為本”的提法源自費爾巴哈的人本主義哲學, 馬克思也明確指出:“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第二課堂制度的實踐課程體系正是“人自由發展”的完美體現,第二課堂制度的實踐課程體系就是以一切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活動為出發點,充分反映他們的利益、愿望和要求, 一切為了學生發展, 一切依靠學生的進步, 從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終目標。社會的大學生都是思想活躍的一群人,所以學院所舉辦的相關活動必須要是團員青年所喜聞樂見的,要緊跟時代,這樣才能在現代高等院校建立一個強大的、有凝聚力的團組織。我院團組織需要在實踐的過程中創造與時俱進的文化產品,要結合時代特點,充分發揮網絡優勢,運用互聯網等多種媒體宣傳工具,增強團員青年的凝聚力,增強團建工作的吸引力,讓團員青年能夠自覺地、積極主動的學習相關知識文化,主動投入相關活動的建設之中,促進自身思想進步, 尊重青年主體地位,,以人為本的基礎之上開拓創新。
四、結束語
高等院校作為文化產業中的一種中堅力量,必須要力爭上游,做好優質、高效的團建工作,符合時代發展潮流,加強學生思想建設,從而使青年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學院團建活動,增強團員的凝聚力。
參考文獻:
[1] 陳菊平.新媒體對高校共青團工作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青少年研究,2010(6).
[2] 朱烜伯. 淺談共青團第二課堂與高校第一課堂教育結合[J] .戲劇之家,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