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明陽 張東澤 王旭 王亞娟 趙建軍
【摘要】近年來抑郁癥已經成為高發病率疾病,趙建軍教授結合辨證論治,提出了抑郁癥的病因病機歸結為臟腑功能失調,致氣機阻滯,繼而肝郁氣結;通過自擬抑郁方加減治療抑郁癥臨床效果顯著,不僅避免了西藥的副作用及依賴性,而且也為廣大臨床醫生治病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抑郁癥;肝郁氣結;抑郁方;趙建軍
【中圖分類號】R74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27..02
抑郁癥是以心情、情緒低落、或易怒喜哭、或伴胸脅脹痛、或咽中如有物梗阻、失眠等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病證。屬于中醫“郁病”的范疇。古籍中所記載的郁病有“百合病”、“臟躁”、“梅核氣”等。國內流行病學顯示[1]:綜合醫院門診抑郁癥已經是一種高患病率、高復發率、高疾病負擔及高自殺率的精神疾病。WHO報告的中國疾病負擔分布情況也顯示:抑郁癥已成為我國疾病負擔最大的第二號疾病。雖然西醫在近10余年對抑郁癥的治療已經有比較完備的方案及藥物,但其副作用及依賴性仍然不可被忽視。
抑郁方藥物組成是:柴胡10 g,郁金20 g,香附10 g,川芎10 g,當歸10 g,白芍10 g,遠志10 g,淡豆豉15 g,梔子10 g,炒酸棗仁20 g,首烏藤40 g,琥珀5 g(沖服)此十二味中藥為主。方以柴胡疏肝散、梔子豉湯、琥珀安神丸為底方加減變化而成。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升陽,用以為君;香附、川芎、郁金活血行氣解郁共為臣藥;梔子、淡豆豉清熱涼血,瀉火除煩;當歸、白芍活血調經、養血柔肝;遠志、炒酸棗仁、首烏藤、琥珀鎮驚安神益智,祛痰補肝寧心;共為佐使,全方共奏疏肝解郁,活血行氣,安神寧心之功。
1 案例1
患者楊X,女,45歲,于2017年9月28日就診。患者主訴入睡困難7個月。無誘因出現入睡困難,自覺整夜未入睡,兼有心煩易怒,脅肋部脹痛,心慌,乏力,喜熱飲,手足冷,停經4個月,納可,大便溏,小便可。查看舌質淡暗,苔薄白,邊有齒痕,脈沉弦。輔助檢查:Zung抑郁自評量表[2]:結果0.725,重度抑郁狀態。中醫診斷為:郁病;辯證為:肝郁脾虛,兼腎陽虛證。西醫診斷為:抑郁狀態。處方:抑郁方加黃連10 g,神曲15 g,茯神15 g,坤草20 g,佛手15 g,枳殼15 g,朱砂0.5 g(沖服)。上方7付水煎取汁300 mL,150 mL日兩次口服。囑患者忌辛辣、油膩、生冷食物,忌飲濃茶、咖啡。
2017年10月5日復診,患者自訴夜眠心情稍好。查看舌質暗,苔白,脈沉弦。患者癥狀有所改善,上方加香櫞15 g,煅龍齒15 g(先煎),肉桂5 g,磁石15 g(先煎),桃仁10 g,紅花10 g,繼服上方7付,囑托不變。
2017年10月12日再診,患者主訴心情較佳,夜眠好轉,月經已至,精神轉佳,稍有怕冷。查看舌質淡暗,苔薄白,脈沉弦。上方加巴戟天10 g,蓮子心10 g,上方14付水,囑托不變。隨訪已痊愈。
按語:更年期女性抑郁癥狀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鄰里的關系、長期慢性疾病、或圍絕經期綜合征、以及運動因素和居住環境同自我調節能力,同時也包含家庭和社會的支持等[3]。《內經》云“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該患者正處在絕經前后階段,患者憂愁思慮日久,以致肝郁氣滯,肝經氣血失調,經絡阻滯,出現脅肋脹痛;長期睡眠不足,血不養神,心失所養而心慌,乏力;肝郁日久,母病及子,以致脾虛,脾虛運化失調,以致大便粘膩;天癸漸竭,腎陽不足,故手足涼,喜熱飲;舌質淡暗,苔薄白,邊有齒痕,脈沉弦,皆為肝郁脾虛,腎陽虛證表現。趙教授通過疏肝理氣,健脾化痰,溫補腎陽的治療方法收效顯著;抑郁方為底方加減變化而成。抑郁方疏肝解郁,活血行氣,安神寧心,佐以黃連、佛手疏肝理氣,燥濕化痰;枳殼、神曲理氣健脾;茯神、朱砂清心鎮驚安神;坤草活血調經共為佐使。7日后復診,患者癥狀好轉,繼予香櫞疏肝理氣,寬中化痰;煅龍齒、磁石鎮驚安神,除煩熱;肉桂補元陽,引火歸元;桃仁、紅花活血化瘀以鞏固療效。7劑后再次復診癥狀已經明顯好轉,月經已至,患者對治療效果非常滿意;根據患者的癥舌脈繼以巴戟天補腎陽固本,蓮子心清心安神鞏固療效;14劑后隨訪患者已經可以正常入睡,同時心情轉佳。
臨床超過50%的抑郁癥患者的主訴是入睡困難,很多患者盲目治療,自行購買西藥服用,導致藥物依賴,服用后次日精神不振,停藥癥狀反復加重,非常痛苦。中藥治療抑郁癥有明顯優勢,且效果明顯。趙教授結合多年臨床經驗,在治療抑郁癥的經驗頗豐,很多患者長期服用西藥,通過中藥治療已經減量,甚至停藥。不可忽視對于更年期男女抑郁癥,發病機制即腎虛為本,肝郁氣滯為標,治療上應用疏肝理氣,結合不同患者辯證為腎陰虛,或腎陽虛,或腎陰陽兩虛;該患在治療上通過先祛邪在扶正的思路,疏肝理氣健脾,行氣活血,鎮驚安神后,在繼以溫補腎陽扶正氣以善后固本。通過標本兼治的方法,防止疾病復發。
2 案例2
患者張XX,男,62歲,于2018年2月23日初次就診,患者主訴心情抑郁2年,無誘因出現心情抑郁,悲傷欲哭,易怒,胸悶氣短,雙下肢涼,口干耳鳴,眠差,納可,二便可。既往腦梗死病史2年,查舌淡暗,苔白膩,脈弦滑。Zung抑郁自評量表(SDS)[2]:結果0.5625,輕度抑郁狀態。中醫診斷為:郁病;辯證為:肝郁氣結,痰瘀阻絡證。西醫診斷為:中風后抑郁狀態。處方:抑郁方加黃連10 g,神曲15 g,茯神15 g,佛手15 g,枳殼15 g,香櫞15 g,蟬蛻10 g,朱砂0.5 g(沖服)上方7付水煎取汁300 mL,150 mL日兩次口服。囑患者忌辛辣、油膩、生冷食物,忌飲濃茶、咖啡。
2018年3月2日復診,患者自訴心情抑郁稍好,仍足涼。查看舌淡暗,尖紅,苔白膩,脈弦滑。上方加桃仁10 g,紅花10 g,淡竹葉10 g,川木通6 g,巴戟天10 g,繼投14付以善其后。囑托不變。
按語:臨床調查中風后抑郁癥的發生率越為56.7%。中風后抑郁的發生與患者本身日常的生活能力、和神經功能缺損程度,以及腦損傷的部位等因素相關,其發病離不開生物、社會和心理等多種因素[4]。該患者中風后出現心情抑郁,趙教授認為中風后,腦絡受損,腦髓失養,神機受損,氣血逆亂,精神失去主宰,而致情志抑郁,出現肝氣郁結的表現;加之該患者平素嗜食肥甘厚味,損傷脾胃,痰濁內生,痰瘀阻滯經脈;《雜病源流犀燭·諸郁源流》中提到:“諸郁,臟氣病也;其源本于思慮過深,更兼臟氣弱,故六郁之病生焉。”提出臟器虛弱是郁病根本病機之一。可知思慮,臟器虛弱或氣血失調是郁證發病的主要因素,病機核心為氣機郁滯。該患者舌淡暗,尖紅,苔白膩,脈弦滑,皆為肝郁氣結,痰瘀阻絡之像。通過自擬抑郁方加減變化治療,通過疏肝解郁行氣,健脾化痰,活血化瘀的治療方法為主,輔以補腎陽清心火,祛邪扶正兼顧,以鞏固療效,臨床收效顯著。
3 小 結
抑郁癥患者應個體化辯證治療,結合患者癥舌脈辯證后,應用抑郁方加減變化往往收效顯著。郁病的病因病機雖然各家治療思路不同,但總的病因病機離不開臟腑功能失調,氣機阻結,而致肝郁氣結;無論何種病因導致的抑郁癥,只要辯證準確,臨床上運用抑郁方加減皆可收到明顯的治療效果。抑郁方全方寒熱并用,性質溫和;補瀉并用,使補而不滯;理氣行氣并用,氣順郁除。
參考文獻
[1] 盧 靜.綜合醫院門診患者抑郁/焦慮障礙現況調查[D].中國協和醫科大學、2008.
[2] 中華醫學會神經科學會.腦血管疾病分類 (1995)[G]//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1995:1.
[3] 黃銀娟.更年期抑郁、焦慮癥的相關因素及臨床干預[J].現代醫用影像學,2018,27(05):1811-1812.
[4] 宋 娟.卒中后抑郁的相關因素及中醫證候研究[D].北京中醫藥大學,2011.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