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雪南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大力弘揚偉大愛國主義精神為實現中國夢提供精神支柱[N].人民日報,2015-12-31(001).]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和發展,網絡為青年表達愛國主義提供了一個易操作、可雙向互動的虛擬空間,網絡已經成為人們表達愛國主義的主要陣地。但是,由于網絡環境的虛擬性,每一件愛國主義事件的出現后網絡上都會充斥著紛亂的聲音,而這些發聲下面是真的有一顆“紅心”,還是目的與手段的本末倒置?這些都需要運用理性的分析去撥開迷霧。本文主要是對微博中網民的愛國主義表達進行分析,辨別其真假愛國。
作為歷史范疇的愛國主義在不同國家、不同的歷史時期所表達的具體內容和呈現的形式都是不同的。在我國,古代有屈原的憂國憂民、以死明志;有岳飛的上陣殺敵報國。近代有林則徐的虎門銷煙、抵抗列強、收復新疆等為代表的民族英雄;有以“義和團”為代表進行不屈不撓愛國斗爭的人民大眾;有以孫中山為代表勇于革命求民主共和的革命斗士;有黃繼光、邱少云等為了中國獨立解放而拋頭顱、灑熱血的共產黨人。這些看似千差萬別的行為,卻有著深層次的共性。他們都以超越自身生命為代價去堅持自己的信念,他們的所做都多于所說。而在網絡社交媒體上的愛國主義,除了某些可以落實為線下活動的公益活動,如為災區、貧困地區中小學捐款等,其余的基本上都是以“說”為主。但是真正的愛國是只看“說”了什么嗎?不是的,真正愛國的標準應是擁有一顆愛國的心。愛國之心是“體”,是根本,而愛國行為是“用”,是一種外在的表象。網絡只是在時代變化下人們表達愛國主義的不同媒介,在網絡上言論愛國的人們,也要看其線下的行為是否愛國。由此,網絡愛國主義也應同歷史上的愛國主義一樣,遵循透其“行”看其“心”的原則來判斷愛國的真假。
而對于以“說”為主的網絡愛國陣地,所言應是符合國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應是為人民被不公正對待而發聲,應是對我國在國際上被不平等對待而發聲,應是為維護國家民族利益而發聲。愛國,最先愛的應是生活在這片土地的人們。在我國現狀下,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實現民族復興、實現“中國夢”,發展生產力,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愿望,這才是真正的愛國。真正的網絡愛國主義者所應做的是:以維護國家民族人民利益為目的,關心涉及中國民族利益的重大熱點事件,并能透過政治表象,經過批判思考,運用理性的言語發表帶有愛國主義性質的觀點和看法,以此表達對祖國人民的關切。
微博為人們表達愛國主義提供了一個開放而虛擬的空間,在這個空間里人們可以通過點擊關注熱點的愛國主義事件、轉發相關的愛國主義新聞報道或他人的愛國主義言論和公開發表自己對這些事件的態度。在這樣的互動下,微博形成了一個網絡虛擬的社區,網民們也形成了一個群體。在這個群體中,筆者對在網絡愛國主義事件發生之后網民不同態度的表達類型進行了簡單的歸類,分析了不同態度后面的理性與非理性,為辨別網絡愛國主義的真與假奠定基礎。
間接表明態度。在愛國主義事件發生之后,有一些網民會根據熱搜或關注人得知熱點事件,但是他們只是單純的點擊和搜索瀏覽相關的新聞報道、視頻和評價,觀而不語,不直接發表自己的任何態度。或者有一部分網民會對在熱點事件中與自己立場觀點相一致的新聞報道、觀點文章進行轉發和為其點贊,這些都是一種間接表達自己觀點的行為。例如在南海仲裁案中,人民日報發起的#一點也不能少#話題討論,在當天晚上轉發量就達到了150萬,并且一直在微博熱搜榜首的位置。
直接付諸行動。除了間接表明態度的網民,也有一些網民會直接付諸于行動。這類網民在看到網絡愛國主義事件之后不局限于點贊轉發而是會直接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并且是在群體情緒感染下的一股清流,擁有自己的一點理性和思考,會從維護國際利益、民族榮譽角度出發,慎言慎行。盡管他們的力量薄弱,但是仍然努力發出自己的微光。
真愛。在網絡上判斷一個人是否愛國,筆者認為應是根據網絡愛國主義的內涵出發。真正的愛國是滲透在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中的,他應該是有著堅定愛國的信念,理性表達愛國情緒和態度并且其行為能為維護國家主權和榮譽、符合社會主義價值觀的要求即對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推動祖國的命運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
真愛卻不懂愛。在每一場網絡愛國主義事件中,總有那么一批人,他們處處打抱不平,他們像是手中秉持著世間最正義的魔杖,只有他們才能把握著社會真正的愛國導向。從他們的行為是可以看出,他們擁有一顆愛國的心,他們對國家人民遭受的不公義憤填膺,但是他們的手段極端,一般運用謾罵他國等不理性的言論表達愛國。他們是空有一腔愛國熱血,但卻不懂得掌握理性愛國手段。由此,這部分人是可以歸為愛國的,他們的行為是受從眾心理驅使,只要網絡上的意見領袖和媒體等起引導作用的角色對其加以積極引導,是可以爭取到真愛國隊伍中的。
不愛卻說愛。在網絡愛國主義事件中利用人們的關注為自己的品牌做宣傳的商人,為流量點擊率而在線下破壞我國人民私人財產的網紅等,他們都在大肆鼓吹自己是愛國,但是我們只要揭開他們的遮羞布就可以看到,他們實則是利字當頭、利欲熏心。他們借愛國的名義去破壞人民的財產,甚至在網絡上所發表的言論還會給國際公民留下我國國民是不理性、甚至流氓的印象。法國著名政治思想家托克維爾在《論美國的民主》中指出,“有一種愛國心可能不夠熱情與豪爽,但非常堅定與持久。因為它來自真正的理解,它摻進私人利益后削減”,這句話就充分地說明了,真正的愛國者應是堅定而持久的,他的堅定和持久是來自對愛國的真正理解,即必然尊重、遵守憲法和法律,不會以愛國為借口肆意違法;尊重和愛護每一個本國公民,不以愛國為名義侵犯他們的權利,不以愛國為借口危害同胞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個人真正擁有一顆愛國的心。正如托克維爾所說的,愛國應是來自擁有一顆真正理解愛國的心。因為真正的理解,愛國這件事才會堅定而持久。而因受到愛國心的感召去愛國的目的才會單純。無論是歷史上的愛國主義英雄還是網絡上真正的愛國主義表達,他們的行為千差萬別,但是卻都擁有一顆愛國的心。因為擁有一顆愛國的心,他們克制住內心噴涌而出的氣憤,運用理性去思考如何才是有益于國、民;他們堅守住法律的底線,絕不干有損國家民族人民利益的事。
自媒體和“意見領袖”發揮引導作用。在網絡環境中充當引導作用的不再是主流媒體,而是一些由個人運行的自媒體和“意見領袖”。他們常年在網絡中游行,嫻熟掌握網民的痛點,更懂得怎樣運用網絡言語和思維去調動輿論的方向。從平時的微博留言和互動可以看出,主流媒體的留言寥寥無幾或者同樣官話通篇,而自媒體和“意見領袖”任意一條微博下面都是一眾的網民互動。因此,自媒體和“意見領袖”應從維護國家民族利益出發,加強自身的愛國素養,發揮好自身的導向作用,在網絡愛國主義事件中引導網民運用邏輯縝密、理性的言論表達愛國主義。
網民在法治框架內愛國。有一些網民在在生活中表達愛國主義時還會做出違法行為,他們對我國公民的財產打砸搶,甚至危害到公民的生命安全。他們借愛國的名義行違法之實。真正的愛國者,都會以法律為底線,維護人民的利益和安全。國由民組成,國家因為人民而可愛,破壞人民財產和威脅人民安全的人,更不是真愛國者。因此,以法律為底線,維護人民利益和安全,維護國家尊嚴和權力的愛國者,才是真愛國者。
愛國主義是歷史永恒的主題,隨著時代的變化,人們表達愛國主義的手段與時俱進,但是愛國是不變的初心。擁有愛國的初心,對人民、對國家的苦難能夠感同身受,在情感閥門沖潰之前保持一點理性,做出的愛國主義表達對能夠維護國家民族利益,對國家前途擁有正面的影響。只有這樣的愛國主義的表達,才是目的的純潔、手段的理性和結果的益處相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