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 博
(湖南文理學院,湖南 常德 415000)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革新,我們已步入互聯網發展的2.0時代,即“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教育”并不是兩者的簡單相加,而是一種變革和創新,是利用信息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將互聯網與教育進行深度融合,讓互聯網思維真正滲透到人才培育的方方面面。2014年,國家總理李克強提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口號,創新創業由此在社會各界尤其是學術界掀起一番熱潮。在新常態下,將“互聯網+雙創教育”結合起來,研究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中商務英語人才的培養機制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2016年12月30日,中國教育部副部長李曉紅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政策吹風會上表示,要推動一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現在全國有約200所高校在進行這方面的試點。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主要職能是培養具有實踐應用能力、創新創業能力的高素質人才,辦學重心和特點落在實踐應用上。它區別于傳統的以學術標準為主的普通本科院校,其價值基準是技術積累創新和服務產業的實際貢獻,更強調以真實應用為基礎從而實現培養與需求的無縫對接。
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商務英語專業,則應結合地方經濟發展的特色和自身辦學的特點,充分發揮地方經濟與資源的優勢,針對性地開設商務英語專業的各門課程,致力于培養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專業人才。
目前,全國很多高校都開設了商務英語專業或相關課程。應用型本科高校在角色轉型期間,雖然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但大都缺乏自身特色,理論性不如雙一流高校,實踐性不如職業院校,處于一個較尷尬的境地。且有些地方高校的商務英語專業仍處于盲目跟風和效仿,依葫蘆畫瓢,根據文件生搬硬套,但卻沒有很好地結合本校的特色和實際情況來開展適應“互聯網+”時代的教育教學,重要原因在于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自身局限性。
相較于其他的專業體系,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商務英語專業教材體系還不是特別成熟,教材數量多但普遍質量稂莠不齊,缺乏權威。由于商務英語的更新速度很快,教材內容不能及時地更新,很多部分甚至與時代脫節,缺乏明顯的時代特色。同時,理論的部分過于千篇一律,可操作性和實踐性仍比較低。另一方面,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課程設置大部分還是沿襲傳統英語語言專業的做法,以語言為鋪墊,穿插商務知識,但后者的設置仍顯單薄,不夠系統、完整,面面俱到,卻又缺乏重點。再者,商務英語的實踐課程設置多沿襲傳統模式,學生能真正參與并實踐的環節非常薄弱,這與當代“互聯網+”日新月異的更新速度格格不入,要培養學生的雙創能力更是難上加難。
“互聯網+雙創”的時代背景必然要求越來越多的人從事相關專業,商務英語專業人才便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但我們的教學比重中對于實踐能力的培養的體現并不是貫穿始終的,是有斷層的,缺乏延續性。這一方面體現在教學環節中,教師的教仍占據大部分比重,學生的學和練卻只有很少一部分比例。商務英語的理論與實踐并沒有真正的結合起來,學生的商務實踐能力的培養就可見一斑了。
商務英語專業是一個需要不斷與時俱進的專業,隨著時代發展,除了傳統的對外貿易形式,跨境電商等新興行業亟需相關專業知識儲備的商務人才。而對外貿易的企業單位大多集中于沿海發達及較開放的城市和地區,在向應用型本科院校轉型的地方高校中,很多卻集中在中西部或三四線城市,這對于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來說,想要走進一線工廠和企業進行實踐,親身感受商務英語的應用,地域的限制也成了一道屏障。
應用型本科地方院校目前大部分處于轉型期,原有的商務英語專業辦學模式幾乎千篇一律,雙創教育的開展無法有效進行,個性化實用性教學處于“瓶頸”期,研究和制定應用型本科院校創新創業型商務英語人才的協同培育機制具有時代性和急迫性。加強雙創教育的力度,在“互聯網+”的背景下,促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深度融合,從人才培養方案、專業課程設置、課內課外實踐教學、師資全面素養等幾個方面協同合作,才能有效實現應用型本科院校商務英語人才創新創業教育的培育機制。
應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辦學定位大多是服務于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等,商務英語的人才培育目標也與此緊密相連,但不應局限于此,否則不能發揮學生的創新創業
能力,調動不了積極性。首先,合理定位商務英語的人才培養目標,強調雙創教育的重要性,凸顯教學中的“雙創”意識,營造雙創氛圍,分階段分層次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商務英語專業的課程設置可考慮以商務工作的各個典型項目為中心,合理選擇并搭配商務英語的各類課程,在各年級教學中按照難易程度、重要性等逐步滲透并最終融合商務項目,理論和實踐并進。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商務英語專業課程設置上除了夯實學生的專業基礎外,還要涉及中西方的不同交際方式、文化背景等。同時,充實實踐教學形式,豐富教學模式,構建課內外教學實踐一體化機制。
建設具備跨學科素養的雙師型教師是應用型本科院校商務英語專業建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一方面,高校現有的商務英語教師可有計劃地定期進入外資企業、其他高校等進行學習和充電,接觸最前沿的知識和信息,反思教學中的不足,從而提升教師自身的教學與實踐能力。另一方面,高校可多聘請在外貿或外資企業工作的一線職員,讓他們走進高校,在課堂上直接為學生傳授最前沿最實用的商務英語知識,為建設高水平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創造條件。
綜上所述,“互聯網+”的背景對商務英語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適應社會變革和經濟發展,以“應用型”為目標的地方本科高校應及時轉變思路,順應潮流,從人才培養方案、專業化課程設置以及師資提升等多方面協同合作,培育出真正符合時代和社會需求的人才,服務于國家和地方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