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曉莉 李海霞 杜盼盼
(西京學院,陜西 西安 710123)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要“適應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建立動態調整機制,不斷優化高等教育結構。優化學科專業、類型、層次結構,促進多學科交叉和融合。重點擴大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人才培養規模。”作為應用型人才培養院校,錯位競爭、差異發展,將目標定位于應用型、小眾人才培養,是基于高等教育大眾化和經濟社會發展現實需要的科學合理定位。
目前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不同程度存在管理干部和教師很多本身就是精英教育的培養人才,不可避免地帶有精英教育、重點大學學術型人才培養的痕跡,重理論輕應用,尤其缺乏對地方人才市場的了解。從規格和類型上看,當前社會和用人單位急需一專多能、有很強適應性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如果定位不準,容易陷入人才培養模式單一的傳統誤區。
根據麥可思數據有限公司2013-2015年就業調查分析,會計專業位列全國24個省、市、自治區高考生志愿填報的十大熱門專業之一。但是,目前許多高校會計本科專業的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脫節,各學校人才培養方案趨于一致,標準化人才培養盛行。造成一方面是高校培養的會計類人才“找工難”,另一方面是企業需要的能服務于新需求的會計類人才又“招工難”,這種“找工難”與“招工難”的矛盾凸顯出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的錯位,無法精準對應。面對社會經濟發展對會計人才市場的新需求,基于精準需求的小眾會計人才的培養迫在眉睫。
具體表現:
第一,中國注冊會計師缺口大。注冊會計師制度是現代市場經濟體制中重要組成部分,由于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需要,目前注冊會計師缺口約100萬,具有注冊會計師知識體系的會計人員很是緊缺。對此,基于CPA以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實踐操作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應用型會計人才已成為平衡財會專業化人才市場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徑。
第二,有會計背景的互聯網金融從業人員缺乏。據統計,互聯網金融2015年新上線平臺全年新增1917家,平均每月新上線159家平臺,2015年全年國內P2P網貸行業共計新上線平臺1917家,其中8月份上線228家為年內最高,2月份77家為年內最低,包括12月份的89家,全年僅有這兩個月份新上線平臺數未過百。
第三,國際注冊會計師人員缺乏。所謂“國際注冊會計師”在國內主要指ACCA,即“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The 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該資格被認為是“國際財會界的通行證”。許多國家立法許可ACCA會員從事審計、投資顧問和破產執行工作。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具有國際化人才需求越來越旺盛。
第四,急需具有管理素養的會計人員。2014年1月,財政部下發《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使得管理會計師成為社會人才需求的新增長點。其在國際領域內的資格代表是CMA,即Certified Management Accountant,是美國注冊管理會計師協會(IMA)的資格認證,被譽為財會領域的三大黃金認證之一。它要求學員掌握管理會計及財務管理等方面工作經驗、教育背景、專業知識、實踐技能及持續學習發展的能力。
主要有以下人才培訓模式改革:
第一,“會計+R”的人才培養模式。該模式一方面較好反映了市場對會計人才的需求,提醒教育者思考經濟發展帶來的對人才培養要求的變化,另一方面使人才培養個性化可以較好實現,即使在同一時期,也可以根據具體需求定制具有針對性的人才培養模式。
第二,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以及教學內容充分反映企業實際需求。校企合作做到了深度融合,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授課,共同指導實習和畢業論文,共同建立實驗室。最終必將達到科研服務社會,反哺教學的效果。
第三,以項目帶動師資和課程建設。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和課程建設同步進行,有效保證了教學質量。
第四,重視學生訴求,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希望獲得一個較為滿意的工作,是絕大多數學生的訴求,針對高校會計學專業辦學泛濫的社會環境,有著一個高質量就業愿景,回應了學生的訴求,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