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浩
(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杭州 310000)
(一)高職學生各個裝扮后都是人才,卻寫的一手爛字。筆者在六月期末考試期間隨機調閱了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共六個班212名學生的試卷,查看她們的筆跡。從翻閱的字跡來看,能寫得規范,寫得一手好字的同學真的不多。只有37位同學試卷上字寫得還好,其余82%的學生的字只能說仔細看能看得懂。要知道筆者所在的高職院校歷年在浙江省高職院校的招生分數是排在第二第三的,也就是說學生生源在高職中算是好的。隨機口頭詢問了一個班39名學生她們小時候是否學過硬筆書法,得到的結果是:來自一般城鎮的學生在幼兒園大班和小學一二年級時或多或少都在校外培訓結構學過、練過硬筆漢字。她們普遍反饋現在的字沒有小學高年級時段寫得好,寫得工整規范,盡管在初中、高中時她們也知道字寫得好、寫得規范在中考高考時是多么的重要。
(二)隨著電子產品、手機的泛濫,越來越多的學生依賴上手機,她們的興趣愛好發展成為就是上網玩游戲,發微信,高職教育面臨嚴峻挑戰。每年高職新生上專業課前筆者會對其做興趣愛好及一技之長的調查。幾年下來,發現在電子產品如洪水泛濫的今天,如100名高職學生有二三十人擁有興趣愛好已經是很好的現象了。而且有意思的是,男生愛好多為體育運動如打籃球,女生則為購物、聽音樂。喜歡文學、書法、畫畫、樂器或收集郵票等的學生越來越少,主要受家庭環境影響和要求。這類學生在高職學習受到教師的歡迎,她們在社團和各類競賽中也如魚游水。反而令人擔憂的是,更多的學生坦言自己的興趣愛好就是上網玩游戲,收發微信。學生時刻離不開手機甚至上課下課都在打游戲的現象令人心驚。
(三)這兩年升上來的高職學生多不會做家務,缺乏生活常識和生活技能。成為一名高職生時就意味著要獨立生活、自主學習。與初高中學習、住宿生活不同,到了高職,需要生活自理,規劃自己的生活。這時就能發現高職生自我管理程度不高,缺少生活常識,遇事不能獨立生存。除對燒飯做菜有興趣的同學和來自偏遠地區或下有弟弟妹妹的學生會做飯洗衣外,很多高職學生吃飯依賴叫外賣,洗衣扔洗衣機或家人幫洗衣物,寢室住宿整潔依賴室友,這樣的學生就業、結婚、生活令人堪憂。
高職教育工作者張欣欣在《重視生活技能教育,提升高職學生競爭力》一文中指出:到目前為止,無論國家還是教育部都還未倡導或制定相應文件或措施鼓勵高職院校學生進行與她們生活學習關系最為緊密的生活技能的學習和比賽。她認為目前高職院校學生的生活技能普遍存在與之年齡不匹配的問題[1]。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那到底“培養什么樣的人?”的問題需要學生、家長、教育者以及全體社會一起來回答。
(一)從高職生的字看中小學教育——需要寫好硬筆漢字嗎
在高職,在現在的社會工作生活中,字一定要寫好嗎?字寫的好有用嗎?雖然,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字如其人”的說法,但現在的情況是:人們借助手機或電腦“書寫”的較多,開始忽視漢字書寫,很多孩子的字寫得不好。高職學生選修毛筆書法的同學也遠遠少于選擇學習視頻制作等其他課程。
筆者詢問了20位高職教師,高職生需要寫好硬筆漢字嗎?她們的回答是能寫得好,當然好,讓人賞心悅目,寫得不好,問題不大,只要寫的讓人看得明白就好,畢竟在高職各課程學習中需要手寫漢字的機會不多。但是上海教育界卻給出了一個不同的回答:上海中小學生寫不好字將不能畢業。上海中小學于2016年起就開始實施這一要求:上海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必須參加等級考試,五年級學生參加一級考試;九年級學生參加二級考試。一級、二級考試成績分優秀、合格、不合格三等??荚噧热轂橛补P書法占總分的60%,軟筆書法占總分的40%,成績記入《上海市學生成長記錄冊》,其中,考試成績不合格的同學需去外校進行補考[2]。
上海中小學教育的做法旗幟鮮明,很好地回答了需要字寫好這個問題現象。在手機、電腦、IPad等高科技電子產品高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的今天,“漢字書寫”的重要作用和意義仍不可忽視[2]。
(二)從高職生的興趣愛好反思中小學教育——需要從小培養養成一個人的興趣愛好嗎?
筆者不禁要問:一個人要有興趣愛好嗎?在幼兒、小學、初中、高中學習成長過程中不能“強迫”培養一些除了學習、好的行為習慣以外的興趣愛好嗎?
杭州錢江晚報曾報道過杭州六年級一個男生小胖,成績不好但每天放學回家后不是去上興趣班或者玩耍,而是立馬回家給全家做一頓豐盛的晚餐。這個習慣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持續了3年之久。最后教育沒有好好呵護孩子自發地對“做飯”的興趣和愛好,而是把它給扼殺了。因為在這個注重學歷、看重出身的社會現實下,只有文化成績好,只有考上了一所不錯的大學,才能找一份算是較為體面的工作。一個小小的新聞案例折射出中國當前整個職業教育發展所面臨的尷尬[3]。
對高職教育而言,培養或繼續養成學生的興趣愛好任重而道遠。因為進入高職后,每個學生都到了“解放自我”的時期,而這個時期往往也是走彎路的時期,需要培養興趣愛好來豐富充實高職生活。高職教育能否拿出特色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不僅要幫助學生們去發現、找到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更要將這種興趣和愛好錘煉為一種過硬的技能和本領,這才是職業院校的本職工作[3]。
大家都知道,從幼兒園開始,小學、初中都會布置作業要求學生回家做家務包括洗衣燒飯做菜等等,高中要求生活自理。但是事實上,會這些生活技能的孩子真的不多。更多的學生是在高職生活中適應逼迫鍛煉出來的。有人說,飯可以在食堂吃,可以叫外賣,甚至今后機器人會燒飯做菜洗衣解決這一切。馬得清則在文中指出:孩子的生活技能是在長期的生活實踐和社會實踐中逐漸積累起來的,是孩子運用學到的生活知識和生活經
驗完成生活任務、獨立解決某些生活問題的能力。這種能力需要從小培養和歷練,而不是等到孩子上了大學再抓[4]。剛剛頒布的健康中國行動中就要求把學生健康知識、急救知識,特別是心肺復蘇納入考試內容,其掌握程度影響評優和畢業考核。
當前社會普遍對孩子生活技能教育不夠重視,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需要掌握的生活技能都是在應付學校,應付作業,這不是素質教育。對現在的高職院校來說,應該亡羊補牢,重視學生的生活技能,這能使高職生更有競爭力,今后生活更幸福。筆者希望能通過政府或者媒體使家長、學生、各階段的教育從業者都能意識到生活技能對學生的重要性。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需要進行相應的生活技能學習,向上海學習,掌握后通過認定才能進入下一階段。高職院校更應開設實用性強的生活技能方面的選修課,讓高職生學會服務好自己,也能服務他人,服務家庭和社會。
應該培養什么樣的人?素質教育要怎樣實現?期待一起努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