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年霞
(中共鎮江市丹徒區委黨校,江蘇 鎮江 212018)
所謂政府公信力就是政府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與基層群眾所建立的信任關系,且這種關系是建立在自愿基礎上的,也直接代表了政府能力受人們認可的程度,而鄉鎮政府的合法性則是指基層群眾對政府政治權利的支持,二者都與群眾有直接的關系,側面來講,政府職能行使的好壞可以直接影響其在民眾心中的形象,這對后期政府相關政策的推行是否順利也會有很大影響[1]。鄉鎮政府服務能力的提升其實也就意味著其服務效率的提升以及相關服務范圍的進一步擴大,力求做到為鄉鎮人們做實事。鄉鎮政府只有義無反顧的履行自己的責任,將人們的利益始終放在首要位置,才能不斷提升群眾對鄉鎮政府的公信力,使民眾對政府有較強的歸屬感。除此之外,鄉鎮政府的相關服務信息還要能夠做到公開、透明化,對于一些不負責任的部門要在第一時間對其進行責任的追究,這樣才可以一步步提高民眾需求的滿意程度。
于我國來講,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對于推進現代化進程有著重要作用,所謂新農村建設的宗旨就是能夠做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這樣才可以促進“三農”問題的解決,對推動我國經濟的發展也有很大的幫助。鄉鎮政府作為鄉鎮發展建設的領路人,也堅決不可以忘記作為服務者和參與者這些多重身份,這樣才可以將自身的職能更好的發揮出來。鄉鎮政府服務能力的提升對于促進當地的環境、醫療以及教育等方面的發展都有不同的效果。環境的保護可以進一步提升群眾的居住條件,而健全的醫療條件則可以解決鄉鎮看病難的問題,基礎教育發展的好[2],可以普遍提高當地人們的受教育水平,將一些新思想不斷的注入其中,繼而使人們的思想觀念有所革新,提高他們的創造力,一起為新農村建設出一份力。
要想不斷提升鄉鎮政府的服務能力,建立合理有效的績效評估機制是個不錯的選擇,要知道,基層群眾是鄉鎮政府的服務對象,那么他們對政府服務的滿意度以及評價是相當重要的。所以,政府應不斷加大公眾評價的影響比重,這個評估機制不是僅僅適用于政府組織的基礎活動的,而是適用于對外公開的一切活動。這樣一來,基層群眾才能夠直接感受到政府對他們的重視,因此,群眾的評價作為鄉鎮政府服務的重要指標,政府服務有效的績效評估機制一定要把群眾的參與設為一個不可忽視的環節。當然,最好在此基礎上能夠引入一個第三方的監督機構,這個監督機構可以是社會上的一些企業,這樣會更具公平性、客觀性,也間接實現了鄉鎮政府服務評估主體的多元化。
群眾是鄉鎮政府服務的基礎,也就是說,群眾的需求才是鄉鎮政府服務發展的一個主要方向。現如今,我國的群眾利益表達機制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表達的渠道過于單一,群眾的表達能力有所欠缺等。鑒于此,鄉鎮政府應該健全群眾利益表達機制,更好的解決已出現的問題,同時這對和諧社會的構建也有較大的幫助。一方面,要不斷完善群眾利益表達的政治體制,這對拓寬群眾的表達渠道是有立竿見影的效果的。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3],那么鄉鎮人大作為最接近基層群眾的群體,就應該發揮自己的作用,加強與群眾的聯系,多聽一聽群眾的訴求,從而能夠及時的將民意反饋給政府。另一方面,鄉鎮政府可以利用一些電子化平臺與群眾進行更直接的交流,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網絡辦公可以為鄉鎮政府提供更大的便利,與此同時,群眾的網絡水平也在不斷提高,這種方式也在逐漸被他們所接受。
要知道,鄉鎮政府人員的服務意識對其行為是有很大影響的,只有自身不斷的樹立正確的服務意識和理念,才能夠從根本上帶來服務質量的提升。除此之外,政府還要加強對內部人員的崗位培訓工作,為其多提供一些外出與基層群眾接觸的工作機會。還有一點最重要的就是建立合理有效的考評機制,這樣可以在保障政府人員基礎的薪資及福利待遇的同時,還能夠對其實行合理的獎懲制度,以提高他們的辦事效率,于政府人員而言,既是一種前進的動力也是一種壓力。
總而言之,鄉鎮政府在行使自身職能時,一定要將基層群眾的利益作為工作開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提升鄉鎮政府人員的服務意識,健全現有的群眾利益表達機制以及建立健全鄉鎮政府服務有效的績效評估機制來提高政府的服務能力與水平,從而不斷推動鄉鎮經濟、文化、教育等各項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