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云飛
(無錫技師學院,江蘇 無錫 214153)
任務驅動教學法實際上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為學生設置一個探究型任務,可以使學生有方向有針對性的訓練。學生在教師良好的引導下可以實現合作學習、獨立思考、動手實踐等學習過程。這樣的教學過程可以保證每個學生都能真正參與課堂教學,能夠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有誰興趣那么就可以提高學生的研究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專業知識運用能力的增強,從而使學生學得輕松老師教得輕松,有效提高教學效率,促進課程的快速發展。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夠合理利用任務驅動法教學,那我就能夠對教學質量起到一定好的效果。首先利用任務驅動法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教學分層。每個學生的發展程度都是不同的,由于學生生長環境不同,家庭教育不同,興趣愛好不同,導致每個學生都是相互聯系,又相互獨立的存在。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能夠使每個學生在自己學習的基礎上實現提升,也能夠激發自己對于學習的興趣。教師從每個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出發,對不同學生采用不同的任務教學法,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應當采用挑戰性更強的任務。對于學習能力稍弱的學生給予其較為簡單的任務。但教師也應當控制任務的難易程度,任務如果過多學生無法解開,那么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同時如果任務過于簡單,學生只要稍作預習那么就能夠獲得答案,那么也會使學生形成原來學習非常容易的想法,不利于學生未來的學習規劃。只有合理有效地利用任務教學驅動法,有計劃有分層的設計和分配學習任務,才能夠真正激發每個學生的學習熱情,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課堂教學。在任務驅動法中,必須要遵守由淺入深由易至難的任務模式,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自我知識構架。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懂得如何用自我所學過的知識進行新的知識提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特點。現在用人單位除了要求學生的實踐技能以外,還要求學生的創新精神,所以教師在利用任務驅動法教學時,應當引導學生自我去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在傳統教學模式影響下教師教學過程中往往使用“我教你記”的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模式雖然能夠更直接地傳授給學生知識,但是也會限制學生的思維,抹殺學生的創新創作能力。再利用任務驅動教學法的過程中,學生在執行任務時一定會遇上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中應當注意學生的不同意見,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且可以通過自我研究來解決問題。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導者,而應當將課堂還給學生,教師在課堂中的作用應當是作為知識的引路人。
任務驅動教學法主要有以下幾個環節組成,首先,任務設計分配環節,機械加工制造專業的教學目標往往需要通過實踐操作來完成,所以任務和教學目標應當在教學情境中實現。教學情景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最主要因素,特別是在非常看重學生實踐技能的機械加工制造專業。所以教師在進行任務導入的時候,應當注重情境的設定,這就是課程中可以為學生提出還未學過的知識點問題,引發學生的探索欲望,能夠為后續的教學有強烈的引導作用。其次,任務時間研究環節,這個環節主要突出的就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在自己的實踐操作中來獲得新知識積累操作經驗。學生只有通過自己的雙手來制作才能夠真正明白知識點的意義所在,要遠比教師進行空洞的教學解說實際的多。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作用大部分是引導教學走向。但教師也并不意味著將任務分配給學生之后就沒有事做,教師應當隨時注意學生的探究方向,對于錯誤的方向給予及時糾正,對于正確的方向給予肯定,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能夠拉近與學生的關系,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同時教師在任務驅動教學法中也起到監督作用,學生難免存在厭學情緒,為了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夠真正參與課堂教學,教師應當在進行任務驅動教學法的過程中起到監督作用,對于思想跑神注意力不集中的同學給出及時提醒,促使學生能夠快速發展。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要完成應有的教學目標以外,還應當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能夠使學生借助新的知識對老師布置的任務加以完善,并且要求學生能夠通過已經學過的知識,是否能夠得出新的結論。打破傳統我教你記的教學模式,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影響下,教師已經對教學形成了固態思維,認為在課堂上只要將課本上的知識原原本本地傳授給學生,就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技能和職業技能。但實際上,這樣的教學模式教學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因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注重課本上的理論教學,但本專業來說實踐教學同樣重要。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無法實際應用,那么就會使學生更快速遺忘所學過的知識,無法提起學習興趣。同時,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隔時間太久,會使學生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對理論教學的內容已經遺忘。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參考往往來自學生的考試成績,但教師對學生這樣的評價是片面的,無法正確體現出學生在學習中所付出的努力。所以教師的教學評價時應當打破傳統,從學生的學習過程出發,專注觀察學生在學習期間的努力程度,而不再主要觀察考試成績。同時,引入學生互評、學生自評的評價方式,實現評價的多元化,這樣能夠更加真實地展現學生目前的狀態,能夠使學生和教師能夠通過評價進行反思改良自我學習模式和教學狀態。這樣才能夠真正地將教學內容具體化、趣味化。
在任務驅動教學法在教學活動中,任務是整個教學過程的核心內容,而教學情境則是任務教學的有力保證,為學生科學地營造教學情境則能夠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對于教學情境的主要目的有兩個,分別為促進學生創新意識成長、提高學生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結合。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情境的創建。首先,是基本任務情境。基本任務的情境目標主要是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對于課堂教學往往都是厭惡的,所以,要求學生長時間其中注意力是基本上不可能的。所以,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基本任務情境首先吸引學生注意力,學生能夠聽老師講,才能為之后的課堂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其次,進行綜合任務情境教學,簡單來說,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提出開放性任務,使學生利用自己所學過的知識完成任務,解決任務中所出現的問題。綜合性情境的主題應當是開放自由的,對于學生是否能解決問題完成任務并不重要,主要是為學生提供一種和實際生活或實際工作相同的情況,使學生能夠更加自由地進行知識探究。同時,教師在一旁仔細觀察則可以通過綜合情境教學來發現學生的不足點,然后就可以針對學生的不足點進行專項訓練。并且由于綜合性任務、教學的自由性,也能夠激發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興趣,能夠引導學生從更深層次多角度去思考問題。為學生的思想解放提供展現的舞臺。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用人單位對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高校是為社會提供高素質人才的重要窗口,也是學生學習生存技能的重要途徑。但目前的教學模式仍然以傳統教學方法為主,更加重視學生的理論教學,而忽略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學生的創造能力。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未來的就業和創新思維的發展。為了迎合當前社會需求,任務教學法就成為了改變當前教學模式的主要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利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建立學習信心。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實際能力,積累工作經驗,為畢業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突出以學生為主的任務驅動教學法,真正達到為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