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蓓
摘 要:通過分析目前職業素養培養中存在的問題,針對心理咨詢專業項目實訓過程中融入職業素養培養的方案,建立了針對該職業素養培養方案的考核標準。對項目實訓過程中進行職業素養培養做了有益探索。
關鍵詞:心理咨詢;項目實訓;職業素養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心理衛生服務的社會需求正在不斷增大。有數據顯示,心理咨詢師缺口多達130萬人。我國心理健康服務起步較晚,面臨諸多挑戰。社會心理服務機構和人員的服務質量需要提升。而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職業素養培育是高職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提高職業素養培育水平有利于學生適應社會,滿足用人單位需求。
一、當前心理咨詢專業職業素養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心理咨詢專業主要面向心理咨詢服務機構、早教與潛能開發行業、心理輔導與教育一線崗位、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和特殊教育機構等,為這些機構或組織培養大量能從事一線基層心理學工作的心理咨詢專門技能型人才。而心理咨詢專業項目實訓在心理咨詢專業的人才培養過程中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在項目實訓及設計和實踐上沒有形成有效的職業素養培養機制,把項目實訓和職業培養的培養分割開,表現為項目實訓與職業素養培養結合度不高,現行的職業培訓對學生職業行為影響較低。
(一)學生的職業素養與敬業精神有待提升
相對而言,心理咨詢專業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弱勢人群,對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和敬業精神等有著更高的要求。但從實際情況來看,畢業生在項目實訓設計和實踐上并沒有形成有效的職業素養培養機制,把項目實訓和職業素養的培養分割開,表現為項目實訓與職業素養結合度不高,現行的職業培訓對學生職業行為影響較低。
我們認為學生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的不足是有深刻社會原因的。眾所周知,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對人們的思想觀念造成巨大的沖擊,不可避免地導致部分學生急功近利、心浮氣躁,還有可能會干擾他們對專業素養和職業精神的培養。從實踐層面來看,部分學生在實習階段或工作早期,就片面追求高薪和舒適的生活條件,不僅與專業水平或自身能力難以匹配,還有可能與用人單位的考核要求以及實際條件產生沖突。總之,部分學生的職業素養與職業道德的不足是值得我們深思的一個問題。
(二)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有待提升
高等職業教育的基本特征是應用性或實踐性,對畢業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有著極高的要求。但從我們對畢業生的追蹤調查來看,部分畢業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有待提高,主要表現在一些學生“眼高手低”,對一些儀器缺乏操作技能,同時在方案撰寫以及工作技巧等方面缺乏基本素養以及鉆研精神。總體來看,缺乏解決實際工作問題的能力,難以滿足工作需求是目前學生存在的主要問題。
(三)學生的綜合素質與應變能力有待提高
心理咨詢機構、特殊教育機構等單位由于面對各種咨詢者、問題兒童及特殊教育兒童,要求從業者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和應變能力。具體來看,學生相對缺乏想象力、執行力以及判斷能力,特別在通過理論分析案例上往往難以令人滿意。另外,大多數機構在期待畢業生能夠在工作早期從事一些輔助性或基礎性工作,但部分學生好高騖遠、缺乏夯實基礎技能的心理準備,即便是在試用期之后,大部分學生依然很難勝任較高層次的心理咨詢工作。
二、項目實訓中心理咨詢職業素養培養
從心理咨詢專業的培養目標來看,主要通過系統化的學習、實習或頂崗實習,將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綜合性專業人才,要求學生理解并掌握理論基礎知識,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職業素養和職業操守,能夠使用專業技術在心理咨詢、心理輔導等機構或部門開展工作。
心理咨詢專業項目實訓是模擬心理咨詢機構的環境進行現場教學,要求學生以一個準心理咨詢師的標準來完成各項工作任務。項目實訓環節必須達到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評價的標準,建立健全職業素養培養的途徑和方式,以尋求職業素養培養的突破口。
(一)項目實訓模擬心理咨詢機構環境開展情境教學
為了改變以往單一呆板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在心理咨詢項目實訓教學中,應模擬真實的環境實施教學。項目均來自機構的真實個案,特別是,心理咨詢的案例均來自客戶的一手資料,學生與老師反復溝通,才能理解和把握。在溝通過程中,主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使其在客戶不能清楚表達心理狀態時,了解客戶的心理動態以及心理需求,從而解決客戶的心理問題。
(二)制定了三階段式實習實踐制度,使得專業化與職業化層層遞進
經過長期的摸索和實踐,心理咨詢專業構建了較為完善的實踐項目體系,制定了三階段式實習實踐制度,使得專業化與職業化層層遞進。
1.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互補,塑造無縫式全方位實務能力培養模式
心理咨詢專業的課程體系中,設置了專業基礎社會實踐(2周,在大一寒假和暑假完成)、專業深度社會實踐(大二寒假、暑假完成)、階段性頂崗實踐(第五學期12~16周)、畢業頂崗實習(5個月),這4門課程均為周序課程系列。除此以外,本專業還設置了有關實務鍛煉的隱性課程——義工實踐,要求學生每學期完成20小時的義工服務,主要依托各個專業社團,開展服務性的學習,增強對專業的認同和對專業知識的自覺性運用。這種設置有利于營造無縫式全方位實務能力培養氛圍,讓學生從情感、認知和行動上都得到專業和職業的熏陶,有利于職業素養的養成和專業能力的提升。
2.通過“遞進式”實務能力訓練模式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就心理咨詢專業而言,我們打造了一種“遞進式”實務訓練模式,主要包含以下三個步驟:一是使學生在早期具有對專業、行業、社會的感性認識;二是鼓勵他們在隨后的學習中不斷樹立專業學習目標,同時加強學習自覺性的培養;三是促進他們對專業、行業、社會進行理性的思考,不斷總結經驗教訓,進而不斷開展專業或職業活動。“遞進式”實務訓練模式比較符合高職學生的特征,有利于學生將個人成長與專業發展進行充分結合,進而為社會培養更多心理咨詢方面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三)根據行業發展和需求調整心理咨詢專業學生的專業實訓
根據行業發展和需求對心理咨詢專業學生所需的專業實訓項目修改,加強了對學生非批判傾聽、同理心、接納能力等方面的培訓;加強發展性障礙兒童語言開發、專注力、感覺動作、社交游戲等方面的培訓;加強咨詢技能培訓,增強學生的個案咨詢能力;增加社會實踐及閱歷、增加自我認知和自我情緒管理的能力;提升專業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特別是溝通技巧、自信心和吃苦耐勞等職業素養的培養;全面發展學生綜合素質,加強學生心理能力建設。
三、實施效果
通過實施心理咨詢專業的項目實訓滲透職業素養培養,取得了較好成績。目前,心理咨詢專業招生情況良好,每年新生報到率均在80%以上,就業率逐年提高達到90%以上。有超過80%的相關機構接受過我專業的學生,現有畢業生在機構內工作或實習。根據機構的反饋,我專業學生得到行業機構較好的評價,比較突出的優點在于:積極主動,年輕有活力,有愛心耐心,溝通能力和學習能力強,服從安排,工作認真踏實負責,團隊合作意識強,學習能力好,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知識。
四、結語
心理咨詢行業職業培訓及學習過程中,貫穿職業素養培養,能實現學習與職業素養的相互融合和進步。項目化教學實訓也需要基礎專業知識階段積累的職業素養。心理咨詢專業學生對專業的認可度較高,對口就業率一直處于增長的態勢。現有的心理咨詢專業實訓項目基本能夠符合市場發展與職業需求,但是還需要結合行業需求和社會發展進行適當調整。
參考文獻
[1] 蔣乃平.職業素養訓練是職業院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特點[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1):78-83.
[2] 楊雨露.高校心理咨詢服務現狀研究[D].西北大學,2017.
[3] 孟繁營.基于產教融合的高職生職業素養培養體系構建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8(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