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鑫 王春燕 董蒙蒙 劉金苗



【摘要】 目的:探討基于微信的家庭護理模式對胃癌化療患者醫學知識掌握程度、營養情況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2017年8月-2018年7月在牡丹江醫學院附屬紅旗醫院腫瘤內科收治的98例胃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著患者入院治療的編號,將單號患者納入對照組,將雙號患者納入觀察組,每組患者各49例。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方法,觀察組在化療間歇期內,采取基于微信的家庭護理模式對院內護理工作進行延伸。護理6個月后,從患者醫學知識掌握程度、營養情況和生活質量評分三方面,對護理效果進行評價。結果:觀察組患者醫學知識掌握程度好于對照組,營養情況評價優于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胃癌化療患者間歇期內,采取基于微信的家庭護理模式對院內護理工作加以延伸,有效提高了患者的康復效果。
【關鍵詞】 胃癌; 化療; 微信; 家庭護理
Observe the Effect of Family Nursing Mode Based on WeChat on Medical Knowledge,Nutri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Undergoing Chemotherapy/JIN Xin,WANG Chunyan,DONG Mengmeng,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9,16(25):0-102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nursing mode based on WeChat on medical knowledge,nutri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undergoing chemotherapy.Method:From August 2017 to July 2018,98 cases of gastric cancer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Single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double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40 cases in each group.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while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home nursing mode based on WeChat to extend the nursing work in hospital.After nursing 6 months,the nursing effect was evaluated from three aspects of medical knowledge,nutrition and quality of life.Result: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better knowledge of medicine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ir nutritional status was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ir quality of life scor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home nursing model based on WeChat is adopted to extend the nursing work in hospital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rehabilitation effect of patients.
【Key words】 Gastric cancer; Chemotherapy; WeChat; Home care
First-authors address:Red Fla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Mudanjiang Medical College,Mudanjiang 157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9.25.025
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惡性腫瘤,在各種惡性腫瘤中,胃癌的發病率高居首位。患者以50歲以上的中老年群體為主,且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二者比例約為2︰1[1-2]。患者發病后,癥狀表現如上腹不適和食欲下降等,甚至部分患者無明顯癥狀,常與胃炎等慢性疾病混淆,致使早期診斷率較低,因此在臨床上晚期胃癌患者更為多見[3-4]。對于此類患者,已經失去了手術治療機會,多采取化療治療。患者在接受化療治療的過程中,一般情況下,需要進行多個周期的治療才能達到較好的康復效果,但在相互間隔的化療周期中,需要經過一個為期3~4周的間歇期。在此時間段內,患者受到經濟條件等因素的制約,多在家中進行調整。此時由于缺少醫護人員的監督和管理,可能會影響患者整體康復效果。以此為出發點,本腫瘤內科在胃癌化療患者間歇期內,采取基于微信的家庭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干預,有效改善了患者醫學知識缺乏、營養不良和生活質量不佳的問題,護理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8月-2018年7月在牡丹江醫學院附屬紅旗醫院腫瘤內科收治的98例胃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1)納入標準:①經病理組織學檢查確診為胃癌患者;②適宜采取化療治療;③患者年齡>18歲。(2)排除標準:①合并肝臟等其他臟器嚴重病變患者;②治療依從性差患者;③精神類疾病或無法與護士正常溝通的患者;④中途退出治療的患者等。征得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在患者知情同意后,按著患者入院治療的編號,將單號患者納入對照組,將雙號患者納入觀察組,每組患者各49例。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主要在患者化療階段開展護理工作,如測量患者的生命體征和遵醫囑用藥等。本療程結束后,護士告知患者家庭護理工作中的注意事項,護理工作隨之終止。
1.2.2 觀察組 在患者入院化療階段,采取與對照組相同的護理方法。在化療間歇期,采取基于微信的家庭護理模式對院內護理工作進行延伸。具體工作如下:(1)建立微信群。考慮到責任護士對所負責的患者情況最為熟悉,因此要求每名責任護士各建立一個微信群,群內成員為所負責的患者。(2)開展健康教育。護士在微信軟件上,通過發表文字、圖片和視頻等方式,向患者開展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的內容以胃癌的致病原因、化療的原理以及治療副作用等展開,并告知患者治療后出現脫發等屬于正常現象,待停止治療后可逐漸恢復。以此增加患者對化療療法的理解[5-8]。(3)飲食指導。護士每周向患者發放本周的飲食食譜。在此需要注意的是,飲食食譜要符合患者個人的口味需求,如喜好偏酸的患者,可以指導患者山楂肉丁的做法等。若患者食欲較差,則鼓勵患者少食多餐,以保證正常的營養攝入[9]。同時采取定時提醒的方式,增加患者的飲水量,如每間隔1小時提醒患者飲水1次等。(4)生活護理。指導患者每日早睡早起,多進行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有氧運動如慢跑、打太極拳和爬山等,無氧運動如一些簡單的器械訓練等。運動量和運動強度因人而異,不做強制要求,以不影響第2日的工作和生活為宜[10-12]。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護理6個月后,對患者的康復效果進行評價,包括:(1)患者醫學知識掌握情況調查,護士將患者相關的醫學知識整理后設計試卷,由患者獨立解答。試卷滿分100分,其中85分以上表示優,70~85分表示良,60~70分表示中,60分以下表示差。良好率為前兩者之和。(2)患者營養情況評價,主要評價比較內容包括白蛋白、血紅蛋和白血漿總蛋白3項指標。(3)患者生活質量評分,采用36項短式健康調查問卷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分,患者評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11]。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基線資料比較 對照組男32例,女17例;年齡43~75歲,平均(62.23±5.23)歲;病程1~11年,平均(6.27±1.38)年。觀察組男33例,女16例;年齡47~78歲,平均(62.46±6.17)歲;病程1~13年,平均(6.44±1.26)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患者醫學知識掌握情況比較 觀察組良好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5.018,P=0.025)。見表1。
2.3 兩組患者營養情況評價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白蛋白、血紅蛋白和血漿總蛋檢測結果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胃癌是我國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的特點,如西北和東部沿海地區發病率明顯高于南方地區,另外男性發病率明顯高于女性,二者比例約為2︰1。近年來,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以及醫學技術的高速發展,胃癌發病率本應該呈現逐年降低的趨勢,然而事實卻恰恰相反,甚至呈年輕化[13-14]。其主要致病原因除遺傳因素外,其他因素如下:首先飲食不合理是導致胃癌發病的首要因素。如熏烤和鹽腌食物含亞硝酸鹽等毒害物質,其攝入體內后,在胃酸環境下會生成亞硝胺,亞硝胺是一種重要的化學致癌物,長期食用后,可明顯增癌癥的發病率,另外胃癌的發病與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密切相關。經醫學證實,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后,可引起胃黏膜慢性炎癥加上環境致病因素加速黏膜上皮細胞的過度增殖,導致畸變致癌。同時幽門螺桿菌的毒性產物,與具有一定的致癌作用[15-18]
在胃癌患者的治療方面,由于多數胃癌患者發病初期癥狀并不明顯,因此臨床上以晚期胃癌患者更為常見。對于此類患者,采取化療療法是首選的治療方案,可以有效減緩腫瘤的發展速度,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一般情況下,患者需要多個療程,才能達到最佳的康復效果,且每個療程之間,均有一個為期3~4周的間歇期。在此時間段內,受到患者經濟條件、生活習慣和親屬陪伴等多因素的影響,多數患者在間歇期內會回家休養。此時由于缺少醫護人員的監督和管理,可能會影響患者整體的康復效果。
針對此問題,本院腫瘤內科采取基于微信的家庭護理模式,對院內護理工作加以有效延伸。首先在微信群建立的角度,考慮到責任護士對負責患者的情況最為熟悉,因此由各名責任護士分別建立微信群,對所負責患者開展家庭護理指導工作。具體的護理工作由健康教育、飲食指導和生活護理三方面組成。在健康教育方面,患者普遍缺乏對胃癌和化療治療的相關知識,很可能由此出現護理方法不當或不規范等情況。通過開展健康教育的方法,可以有效豐富患者的醫學相關知識,為患者的康復打下良好基礎。在飲食指導方面,由于化療藥物的選擇性不強,在滅殺癌細胞的同時,會對人體正常細胞帶來不可避免的損傷,從而明顯增加了患者的不良反應[19],其中以胃腸道反應最為多見。根據患者個人的飲食習慣和營養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飲食護理,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食欲,糾正患者營養不良的問題。在生活護理方面,指導患者早睡早起,并主動進行有氧和無氧運動,既能夠增加患者體質,也提高了生活質量[20]。護理工作結束后,觀察組患者醫學知識掌握程度、營養情況和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取得了預想的護理效果。
綜上所述,在胃癌化療患者間歇期內,采取基于微信的家庭護理模式對院內護理工作加以延伸,有效提高了患者的康復效果。
參考文獻
[1]楊海勁,田丹,吳劍.塞來昔布聯合CapeOX方案治療晚期胃癌的近期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8,25(20):57-59.
[2]朱萌萌,崔倩倩.胃癌患者化療前后的中醫研究[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8,16(8):159-160.
[3]周海存,劉宏斌.塞來昔布防治胃癌的機制及應用前景[J].中華消化外科雜志,2013,12(4):317-320.
[4]高雯,劉凌翔,朱蔚友,等.貝伐珠單抗聯合一線化療晚期轉移性結直腸癌的臨床觀察[J].中國腫瘤外科雜志,2014,6(6):345-349.
[5]吳燁宗,李燦東.胃癌的中醫證型研究[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10(6):9-10.
[6]谷豐.個性化護理對胃癌患者疾病認知、治療效能感、睡眠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護理,2016,2(4):28-29.
[7]宋彩霞,侯麗潔,石衛欣,等.護理干預對胃癌手術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5,8(5):110-111.
[8]陳姝,盛云露,齊婷,等.強化營養聯合抗阻運動對老年肌少癥患者軀體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7,32(21):8-10.
[9]趙群,李勇,喬喜,等.進展期胃癌病人營養狀況及生活質量評估的臨床研究[J].腸外與腸內營養,2015,22(4):217-221.
[10]趙秀金.人性化護理在胃癌化療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8(19):214-215.
[11]廖桂雅,廖凱.扶正抗癌方加減聯合化療治療晚期胃癌的療效及生活質量分析[J].癌癥進展,2018,16(15):1885-1886.
[12]劉煌.局部進展期胃癌術后雷替曲塞腹腔灌注化療聯合靜脈化療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8,15(35):1-6.
[13]孫靜,勝照杰.雷替曲塞聯合多西他賽治療進展期胃癌的臨床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22(22):2435-2436,2438.
[14]陳新華,羅俊,劉浩,等.腹腔熱灌注化療預防局部進展期胃癌根治術后腹膜復發的研究進展[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8,21(5):593-599.
[15]朱兵,白星,李金燕.替吉奧聯合奧沙利鉑新輔助化療治療胃癌療效觀察[J].北方藥學,2019,16(3):66-67.
[16]陳楚欽.老年晚期胃癌患者采用奧沙利鉑聯合替吉奧化療方案治療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7,15(3):311-312.
[17]馬雄輝,官成濃.局部晚期胃癌術前放化療的臨床療效[J].實用醫學雜志,2019,35(2):271-275.
[18]孫積峰.晚期胃癌患者給予阿帕替尼聯合化療治療的臨床研究[J].當代醫學,2019,25(3):137-139 .
[19]錢進,李倩.胃癌術后患者應用腸內、腸外營養的臨床療效觀察[J].臨床外科雜志,2016,24(12):903-904.
[20]張曉嬌.中晚期胃癌術后合并肌少癥患者營養與運動干預的護理研究進展[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1):29-31.
(收稿日期:2019-03-12) (本文編輯:周亞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