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世毅
摘 要:基于高中德育工作的生活化策略研究,首先分析高中德育工作生活化的必要性以及高中德育工作的現狀。其次探索出高中德育工作生活化的有效策略,即創設生活化情境、組織實踐活動、制定合理的德育工作計劃、打造校園文化、開展德育評價五種工作途徑。最后提出高中德育工作生活化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塑造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讓學生能夠在生活中體會到良好的道德,從而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
關鍵詞:德育工作;生活化;工作策略
伴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高中德育體系也進行了改革與創新。德育工作就是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對學生的生活化德育工作貼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健全學生的人格,塑造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要想發揮出高中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必須以學生為主體,以實踐為路徑,讓學生在生活中體會到道德,升華學生的思想境界,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為學生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高中德育工作生活化的必要性
當前的高中道德教育,只停留在理論層面,缺乏生活的意義。高中階段的學生根據一件事情都能講出一套套的道理,但唯獨缺乏道德的篤行。學校道德工作的局限使學生只有道德認知,缺乏道德情感;只有道德知識,缺乏道德行為,在德育工作中的形式化,使高中德育陷入了低實效的困境中[1]。因此,要將德育工作回歸生活世界,讓生活成為道德最重要的引導者,使學生能夠在生活中體會到良好的道德。同時道德教育不僅要用社會性的價值標準去要求學生,還要關注學生的生活質量和生活狀態,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從而使學生在實踐中真正理解道德規范的含義,將道德理論知識內化為情感和意念,外化為行為和生活習慣,培養出學生良好的道德自覺性,從而真正意義上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當前高中德育工作的現狀
學生道德修養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漸形成的,所以只有將道德教育應用于生活,才能改善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因此,將德育工作生活化,可以讓學生對生活進行觀察,體會生活的內涵,從生活中發現真諦,確保德育工作的有效性。但在當前我國高中德育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很多學校依舊受傳統教育方式的影響,對學生的德育工作只是為了應付教育部門的考核,忽視了對學生道德品質的真正培養[2]。其次,我國高中的德育工作內容與實際脫節,不符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學生學習到的德育知識無法在生活中得到印證。并且,由于學校對德育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我國德育工作比較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德育工作的效率。而且,高中的德育活動都是由教師負責,大部分教師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使德育活動形式單調,學生一直處于被動的狀態,違背了學生的自身發展規律,不利于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從而導致高中德育工作不理想。
三、高中德育工作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1.創設生活化情境
高中德育工作生活化,就是將德育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讓學生建立生活與道德之間的聯系。因此,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對學生道德品質教育的引導[3]。所以,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生活化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能夠在特定的生活場景中自己體會德育知識,豐富學生的道德情感體驗,使學生能夠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實現生活化的德育工作目標。
比如當學生學習“我們的中華文化”時,要讓學生知道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是文字和史書典籍,增強學生對中華文化和社會主義祖國的熱愛之情,提高學生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首先,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出關于我國文化的紀錄片或短視頻,如《漢字源流》,引導學生感知中華文化,并向學生呈現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文化現象,讓學生在生活情景中認識到中華文化與自己的聯系,感悟中華文化巨大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從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為將來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打下良好的文化思想基礎。其次,教師將課前收集的體現中華文化包容性的材料進行整理,并展示出來,為學生講解包容性,引導學生體會包容性在現實生活中的體現,確保德育工作生活化的有效實施。
2.組織實踐活動
高中德育工作不能僅在口頭上為學生進行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因此,教師要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獲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和綜合素質。通過實踐活動將德育工作生活化,來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和人生閱歷,讓學生對生活中所存在的道德規范有一個更加深刻的了解,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升華學生的思想道德境界。
比如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到敬老院去慰問,讓學生在與老人接觸的過程中,對世界有一個更加清晰的認識,使學生懂得珍惜眼前的生活,孝順老人和長輩,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并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讓學生體會到助人為樂的真正意義[4]。當學生步入敬老院的那一刻,看到老人被歲月碾過的臉龐和駝掉的脊背,讓學生的心不禁揪緊。隨后,學生將老人攙扶到屋里,為老人表演節目,比如唱紅歌、跳舞等。在表演結束后,和老人一起聊天,談論日常生活,使學生知道其實老人缺的并不是物質上的資源,而是精神上的陪伴。通過實踐活動,學生學習到了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這不僅是一次實踐活動,還是一次人生經歷,也是一生寶貴的財富,為今后步入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制定合理的德育工作計劃
在制定高中德育工作生活化計劃時,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由于高中階段的學生身心都在快速發展,學生的道德需求主要是自我完善。所以,要考慮到不同學生的道德素養和心理發展水平,制定出合理的德育工作計劃,并明確德育工作目標[5]。首先,教師要深入學生的實際生活中,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準確地把握學生的道德品質發展水平等指標,將其作為德育目標的參考標準,使德育目標更加具有針對性和邏輯性。
其次,在選取德育內容時,教師要選取能夠滿足學生現實生活需要,并且能夠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教育內容。由于德育工作生活化,因此,德育的內容要來源于生活,教師要避免把失去生活根基的知識直接灌輸給學生,而是要選取貼合學生生活的道德事件,來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深刻地認識到事件中蘊含的德育知識,根據自己的認知做出相應的判斷,逐步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6]。比如在學習“政府的責任”時,要讓學生了解我國堅持對人民負責原則的基本要求,以及我國政府為公民求助或投訴提供的途徑和方式,進一步提升學生對我國政府是人民政府的認同。因此,教師可以選取生活中的實際案例,讓學生討論對案例的看法。
4.打造校園文化
高中德育工作生活化主要依賴生活環境,因此校園文化環境是必不可少的。校園文化可以滿足學生在校生活的需求,所以,可以將學校的教室布置得溫馨親切,給學生一種家的感覺,讓學生自然地產生校興我榮的認同感[7]。同時,可以將校園的走廊布置得高雅一些,可以在走廊上張貼一些名人名言或名畫,讓學生能夠自覺地規范自身的言行舉止。另外,可以在校園中組織一些師生游戲,比如羽毛球比賽等,讓環境貼近學生的生活,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去探尋校園生活中的德育因素,提高德育工作生活化的實效性。
5.開展德育評價
在傳統的教育中,高中學校和教師都是以考核作為德育教學的目標,但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其已經無法滿足德育工作的要求。因此,在德育工作生活化下,對學生的評價也要融入生活元素,來全方位地評價學生的道德行為和思想觀念。所以,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看關于德育的紀錄片,讓學生將自己的理解和認識進行記錄,并對學生進行評價。或者在班級里舉辦相關的主題班會,使學生在班會的資料搜集、表演過程中,自覺養成良好的道德觀念,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從而為我國培養出更多高素質的優秀人才。
綜上所述,高中德育工作生活化,將德育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讓生活走進課堂,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健全學生的人格,塑造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通過教師豐富多樣的德育工作方式和手段,讓德育工作回歸生活,讓學生能夠在生活中體會到良好的道德,使學生在實踐中真正理解道德規范的含義,將道德理論知識內化為情感和意念,外化為行為和生活習慣。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進而實現高中德育工作的目標,培養出更多優秀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陸磊波.高中德育工作的生活化探討[J].西部素質教育,2018(6):54.
[2]施曉靜.教學源于生活:新課程標準視角下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7(57):156.
[3]周文英.葉圣陶主體性德育思想下的生活化德育模式研究[J].學子(理論版),2017(5):2-3.
[4]柯明欣.中學德育生活化趨勢及引導策略研究[J].師道(教研),2017(9):35.
[5]趙新軍.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思路探討[J].華夏教師,2018,117(33):92.
[6]韓進城.淺析高中班主任工作德育現狀與優化策略[J].考試周刊,2018(52):179.
[7]孫夕輝.中學德育生活化的實效性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7.
注:本文系2019年平涼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普通高中學生德育活動生活化的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2019]PLG330)階段性成果。
編輯 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