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強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為了加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常常會引入課內或課外的其他文本對原有的教學文本進行補充講解,從而使教學內容得到有效的延伸,讓學生的閱讀范疇得到擴展,這是語文教學中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下面筆者結合具體實例,圍繞“立足文本拓展,讓小學語文煥發精彩”這一主題進行闡述。
一、立足學生興趣拓展,激發學生閱讀熱情
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最佳助力,當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時,他自然會對文本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由此出發,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應立足于學生的興趣點進行文本拓展,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動機,使學生產生濃厚的閱讀熱情,進而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
例如,在教學《宇宙生命之謎》這篇課文時,筆者先給學生讀了兩個例句:“謎團重重,福爾摩斯能夠找到最后的兇手嗎?”“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類一直探索的宇宙生命之謎。”接著,筆者提問:“這兩句話中有一個字是一樣的,是哪一個字呢?”學生很容易就找出來了。筆者繼續引導學生:“那我們先來看一看‘謎字的字形結構。”筆者給出解釋后,繼續提問:“同學們,你們覺得地球之外還有生命存在嗎?如果有,他們會是什么樣子的呢?”學生都興致勃勃地展開了討論。緊接著筆者又提問:“火星上到底有沒有生命存在呢?”讓學生以辯論會的形式展開討論,并在辯論的時候用上課本中的語言。辯論之后,筆者根據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給予小結:人類至今還沒有在太空中找到其他生命,但不能說除了地球以外是沒有生命存在的。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一定會有新的發現,也許你們就是發現這個奧秘的一員。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大家加油吧!就這樣,學生濃厚的探究興趣被調動了起來,推動了接下來教學活動的高效進行。
二、立足精妙語言拓展,提升語言理解能力
語文教學是提高學生語言理解能力,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入選小學語文統編教材的課文都是精挑細選的,不論是篇章結構,還是命題立意,抑或是遣詞造句,都是非常精妙的。基于此,應立足精妙語言的拓展,引導學生品味語言文字,使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
例如,在教學《橋》這篇課文時,筆者借助具體的語言材料來引導學生賞析語言,體會老漢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公正無私、大無畏的獻身精神。首先,筆者請學生抓住文中的精妙語言,如描寫洪水的部分“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的野馬,從山谷里狂奔而來,勢不可當”。接著,筆者引導學生根據描寫想象一下當時的場景,并請學生說一說對這句話的體會和感悟。再接著,筆者補充了“山洪暴發”的資料,從潑、倒、咆哮、受驚的野馬、狂奔而來、勢不可當等詞語中引導學生體會山洪暴發時的危險場景,營造人們緊張著急的心理氛圍。這時,筆者又追問:“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誰出現了?他是怎么說、怎么做的?找出描寫老漢說話的語氣和動作的句子,讀一讀,演一演。”學生很快從文本中找到沙啞、冷冷、沖、揪、吼等精妙描寫細節的字詞。通過這樣的品讀,老漢的形象就非常具象地映入了學生的腦海,不僅使學生體會到語言的精妙,還使學生深入地理解了文本內容。
三、立足文本主題拓展,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文本主題是貫穿于文本的中心思想,所有的內容表達都是為了主題服務的。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立足文本的主題進行拓展,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提升。
例如,《慈母情深》這篇記敘文主要描寫了作者回憶母親在家境非常貧困的情況下,拿錢給“我”買書的故事,特別是對母親在極其簡陋的環境下工作的場景描寫,表達了母親對子女深沉無私的愛,也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愛和感激。這篇文章的主題就是“舐犢情深”,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從理解主題入手,先給學生展示以“父母之愛”為主題的不同文本。再請學生聯系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回想自己與父母日常相處時的點點滴滴,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去思考“父母之愛”這個主題詞的含義。通過“父母之愛”這個主題的拓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還可以使學生豐富自身的閱讀積累,增強學生的閱讀體驗。
四、立足教學時空拓展,形成良好閱讀習慣
語文文本拓展教學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實際來展開,有些教學內容單純在課上講解是遠遠不夠的,課前延伸、課后延伸都是拓展教學時空的有效方式,同時還能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例如,《冀中的地道戰》這篇課文主要描寫了抗日戰爭時期,冀中的廣大人民群眾利用地道戰粉碎敵人的“掃蕩”,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偉大壯舉。由于學生所處的時代和文本介紹的年代相距甚遠,在學習時,學生很難在有限的文本中理解中國軍民的智慧和頑強的斗志,很難感受地道戰在當時的偉大之處。為縮小學生與文本的時空差距,在講課前,筆者請學生利用信息技術搜集與冀中地道戰相關的資料進行拓展性閱讀。如此一來,不僅豐富了學生的預習過程,同時也豐富了所學的內容,從而有效地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學習完這篇文章之后,筆者還引導學生把歷史事件和知識聯系起來,使學生具有遷移能力,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問題。
五、立足評價標準拓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教師的言語對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鑒于此,教師在評價學生時,應立足于多元的評價標準,力爭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和發展。
例如,每個學生對語文的感知能力、識記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是不同的,教師要正確看待學生之間的差異性,給學生合理的評價。在文本拓展教學評價中,首先,教師不僅要關注語文學科的特點,還要關注學生的發展特點。其次,教師還要注重評價方法的多樣性,單一的口頭評價往往會流于形式,已經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一些簡單的否定評價語言甚至會極大地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學生的個性也無法得到很好的發展。最后,教師不應該是評價的“權威”,教師應建立健全評價體系,豐富評價的主體,如學生自我評價、學生相互評價、家長評價、集體評價等。如此,學生便可以充分認識到自己發展的優勢和不足,從而取長補短,取得更好的發展。
總之,小學語文文本拓展教學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促進學生綜合發展的有效方式。教師應該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和教學水平,從興趣、語言、主題、時空、評價等方面優化文本拓展教學,為小學語文教學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讓小學語文課堂煥發精彩。
(作者單位:福建省霞浦縣第三小學? ?責任編輯: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