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聯盟
摘 要: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在新時代,做一個心中有“愛”的校長,這種“愛”是校長成長的源泉,學校發展的根基;做一個心中有“夢”的校長,這種“夢”是校長成長的動力,學校特色發展的桅帆;做一個心中有“人”的校長,這種“人”記錄著校長的心路歷程,能讓學校特色與校長生命共成長。
關鍵詞:學校特色;校長;生命共成長
臺灣女作家張曉風送兒子去學校,當兒子同她告別后,她看著兒子走進校園的背影漸行漸遠,感慨萬千?;氐郊依铮瑢懴乱黄⑽?,題目是《我交給你一個孩子》,其中有這么一段話:“世界啊,今天清晨,我交給你一個歡欣、誠實又穎悟的孩子,多年以后,你將還我一個怎樣的青年?”這最后一句發問,敲擊著每一個有良知的教育者的心。我們的所有教育行為,不都是為了回答這位母親的發問嗎?在試圖回答這一問題的過程中,開啟了我們教育樸素的起點。
學生的成長需要就是教育的出發點。我在學校所做的一切,都是回到教育樸素的起點,遵循教育常識,面對我們眼前的一個又一個孩子,堅守良知。然而,去功利化的種種努力在當前教育體制下,舉步維艱。一方面過多的行政干預使得校長不能按照自己的理念進行管理。在我國,政府應當是教育體系的建構者、教育公平的維護者、教育投入的保障者、學校運行和教育質量的監督者,而非學校直接的管理者。但是受體制的約束,多數校長甚至無法按照自己的教學理念去組建一套行政班子、學術班子,學校副校長乃至中層干部的任命往往都由上級教育行政部門決定;另一方面,無法按教育的規律辦學,熱衷于“特色”“品牌”建設的華而不實。李鎮西校長說,我們現在的教育實在是太喧囂、太華麗了。現在好多學校的所謂“特色”都是假特色。找幾個專家來幫著“總結”“提煉”“梳理”,于是幾個關鍵詞出來了,特色誕生了。要我說,這些“特色”純粹就是拿來做展板用的,拿來做招生宣傳用的,拿來迎接上級檢查驗收用的,拿來寫匯報材料用的……和學生一點關系都沒有!
教育是慢的藝術,靜待花開!農民種地還講求春種、夏鋤、秋收、冬儲,教育更像是農業,而不是工業。我們的教育多么需要尊重教育規律和尊重生命的成長!作為一名校長,要守這個辦學底線,必須承擔起改變教育生態的使命,這也是校長生命成長的重要一環。
一個校長就是一所學校。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校長生命成長與學校發展息息相關。就特色而言,我認為走進一所校園,它所帶給人的與眾不同的氛圍、氣息就是由內而外折射出的特色。學校特色是一個學校在長期辦學過程中積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優于其他學校的獨特優質風貌。特色學校有許多構成要素,其中獨特的辦學思想、特色的教師群體、校本化的課程體系、高水平的特色項目、個性化的學校文化是基本要素。在所有特色學校的要素中,校長是最關鍵的要素。校長認為是對的,就堅持去做,在堅持做的過程中自然就會得到成長和歷練。
一、做一個心中有“愛”的校長,這種“愛”是校長成長的源泉,學校發展的根基
“愛”不一定就是教育,但教育必須有“愛”。校長生命成長里,最不能缺失的底色就是“愛”。這里的“愛”是對職業的愛,對學生的愛,對老師的愛,對世界的愛,對社會的愛,對人類的愛。愛是校長的職業操守,因為只有心中有“愛”,校長才會想方設法去謀求學校的發展,謀求師生的進步,才會把學生放在心上。蘇格拉底曾說過,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于為理想而奮斗?!皼]有愛就沒有教育”,校長要帶領師生去傳播善良、傳遞真愛,讓校園充滿愛。教育的過程既是生命成長的過程,又是使人向善、向美、追求幸福的過程,校長應讓校園充滿愛。
做一個心中有愛的校長,你就會不斷地思考,不斷地發現,以求學校辦學趨于完善。作為心中有愛的校長,首先應該認清學校生存環境,定位學校發展戰略。選準突破口,創建特色,使學校發展具有鮮明的個性色彩,這是學校發展,打造品牌的必由之路。
蕪湖市翰文學校地處蕪湖市最大拆遷安置小區鳩茲家苑,教育服務對象多為拆遷安置失地居民子女。在近年的辦學實踐與摸索中,學校以“人無我有(創新)、人有我優(提升)、人優我精(突破)”的思想為出發點,確立了以排球為特色,體教結合兩翼齊飛的辦學理念,積極探索九年一貫制新型管理模式,在推進課程改革,深化素質教育,實施均衡教育,不斷提高辦學水平的同時,積極創建、發展排球特色教育。本著“向上、向善”的辦學理念,確定了“厚德、礪志、勤學、篤行”的校訓,努力營造“崇真、求實、健康、和諧”的校風,以及“博覽、精思、敬業、創新”的教風和“樂學勤思、勇于探索”的學風,積極創辦個性化特色教育。
翰文學校目前是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國家級陽光青少年體育俱樂部、中國中學生排球會員學校、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冬季長跑活動優秀學校;安徽省體育傳統項目優秀等級學校、體教結合先進集體;蕪湖市青少年排球訓練基地……學校把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和習慣作為努力的方向,把面向全體學生作為學校教育的基本準則,創立了全國第一個行知實驗班,并以此為契機,開展了全校性的特色班級建設,以智慧課堂為抓手,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在培養教學習慣上做了有益的嘗試,以一年一個年級的速度逐步推行至全校各年級。隨著學校知名度的擴大,學校的辦學模式與辦學理念也進一步被廣大師生所接受,被家長和社會所認可??梢姡蛟鞄熒餐砷L的家園本身就是校長生命成長的重要組成部分。
校長要有一種發自內心地對教育事業的摯愛,要對教師和學生飽含深情厚誼,對校園生活無比眷戀。這種愛,這種情,這種戀來自于校長自身的自主的、積極的驅動力,它們可以讓人進入一種境界,進入一種忘我、無我的境界,它們是校長成長的源泉,學校發展的根基。
二、做一個心中有“夢”的校長,這種“夢”是校長成長的動力,學校特色發展的桅帆
校長的成長,是生命的成長,是一種整體生存方式的不斷完善、生命質量的不斷提高。這種成長,需要校長要有積極的生命情態,保持對客觀事物的新奇感,對自我保持著自信,對發展保持著開放。它永遠需要校長面對更新的世界,永遠有發展的空間,它需要校長有破舊的勇氣,更需要有重建的熱情:我可以有更好的前景,我總可以做得更好。有“夢”的校長,要堅決摒棄功利化思想,為學生負責,為社會負責,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負責。要堅守教育夢,成為研究者,擁有執行力。校長都是堅守夢想的人,我們要帶著夢想出發,熱愛自己的事業,唯有堅持夢想,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任何有內涵的辦學理念,其宗旨必須是以人為本,一切以育人為“根”,我認為以人為本可歸納為兩點:第一,面向全體學生,能夠促進學生“成長成才”,獲得全面發展;第二,能夠使教師工作愉快,讓所有的教師體驗到作為教師的幸福感和職業的內在尊嚴。育人的主陣地是課堂,學校的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建設是學校辦學個性化的重要體現。為辦出個性化,我校提出了一切活動皆育人的口號,從課程設置、制度建設、環境改造、德育活動等各方面入手,強化人文化管理、特色化發展、精細化考核,在辦學中結合排球特色辦學,學校實行制度傾斜、經費保障、師資培訓到位、隊伍合理整合(九年一貫制教師能上能下)、考核規范的精細化管理。當然,一個或幾個特色項目還稱不上特色辦學,學校特色辦學必須是全校性的辦學行為。
一個學校必須有特色,才能有生命,必須有思想,才會有生機。特色辦學是一種思想和文化,是學校各方面活動的總稱。翰文學校以排球為特色,不只停留在組建一支球隊,比賽中獲得一個好名次上,注重的是內涵建設。如開發相關的校本教材,設置特色課程,舉辦以“育人”為一體的特色活動,創新體育課堂教學,以此帶動學校體育課程的改革,進而帶動學校各科教學領域的改革,使之成為面向全體的辦學行為,讓排球特色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助推器。
有特色的學校文化是由幾代師生共同創造的,滲透于人們靈魂和精神深處的、大家共同堅守的、規范引導和左右人們思想和行動的核心理念和價值觀,是學校發展的終極目標和最高境界。
校長只有充滿激情地工作和生活,學校才能成為積極上進的、有靈魂的學校。作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校長,應當把學校的發展融入個人生命成長的全過程,與師生同呼吸共命運,讓良好的精神風貌在以“夢”為動力中揚起學校特色發展的桅帆。師生同傳遞,讓校園的特色文化薪火相傳。
三、做一個心中有“人”的校長,這種“人”的成長記錄著校長的心路歷程,能讓學校特色與校長生命共成長
關心“人”的成長是教育的一種情懷。讓教師自信地走好成長的每一步,讓學生自信地走好成長的每一天,讓學校成為師生學習的樂園、成長的搖籃、精神的家園,這是我們的行動,更是我們的理想。
一個富有朝氣、蓬勃向上的學校就如生機盎然的春天,精彩紛呈的校園恰如百花齊放的花園。學校里一切以學生發展為出發點的活動皆可為。學校各項建設其歸根結底是形成能被師生乃至社會廣泛接受和認同的學校所特有的校園文化。而這校園文化一定是校園里的精神積淀,是歷代人的嘔心瀝血??梢哉f學校文化就是學校的軟實力,也是無形的命令、多維度的指揮、全天候的遙控。
文化是學校的靈魂,翰文學校通過引入傳統文化浸潤學生心靈,開設書法、經典誦讀等地方課程,舉辦“紅五月”“學雷鋒手拉手”等德育活動,倡導“三善”校園風氣,樹善良之心,成善良之事,做善良之人,不斷創新校園文化活動的內容,拓展校園文化活動的領域,加強校內環境建設,使整個校園成為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課堂。
我們的目標是:第一,讓學校每一面墻壁都會說話,每一扇櫥窗都充滿傳統文化的魂;第二,每周利用國旗下講話及校園廣播對師生進行行為養成教育、傳統文化及愛國情懷的熏陶;第三,利用好每班教室的墻報主陣地,教室布置統一加自主特色,營造教室文化氛圍;第四,校園環境凈化、綠化、美化。
學校的核心競爭力是教師,教師是各項活動實施的主導者,學生是所有活動的主體。增加師生對學校建設、文化的認同感,是一切活動的源泉和歸宿,因而讓教師自信走好成長每一步,讓學生自信走好成長每一天,切實關心“人”的成長。
翰文學校近年來牢固樹立“科研興校、科研興教”的辦學方針,把建立促進教師學習和思考的教研文化作為學校文化建設的切入點和突破口,以營造教師專業發展為目的的校園學習和研究氛圍,在活動中,采取邊學習培訓,邊實驗的科研方式,以“打造優質課堂”為課題,研究總結九年一貫制義務教育一體化的管理方法和經驗。倡導工作就是課題,問題就是課題的研究理念,提倡人人參與研究,形成以校、組、個人研究的校本科研網絡,使教師在教學方法、手段、知識結構等方面逐步適合教改要求,在課標規范下實踐優質、高效的課堂教學。學校通過多種方式對教師進行培訓,如專題報告培訓、觀摩教學培訓、案例教學培訓、參與式培訓、課題研究式培訓、學習反思式培訓等。舉辦青年教師基本功競賽、青年課堂教學大獎賽,通過組織各種教師業務技能競賽活動,形成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的氛圍,使教師隊伍逐步向高品位、高素質、高水平方向發展。
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校長的生命成長,注定與學校發展是分不開的,學校、教師、學生的發展,記錄著校長成長的心路歷程,校長是學校發展的階梯。特色文化的形成是一個漫長悠遠的過程,在學校前行的過程中,離不開繼承與發展,但是在特色辦學的進程中,只要尊重教育規律,與全體師生一起經歷生命成長的過程,并在其間用自己的激情、夢想與師生創造一個個生動感人故事,那么校長的生命成長必將無比精彩。
參考文獻:
[1]時曉玲.優秀校長的管理智慧[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
[2]霍吉斯(Diane Hodges).讓教師期待星期:校長激勵教師的藝術(萬千教育)[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0.
[3]方國才.中國著名校長的管理細節[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
[4]吳盈盈.學校管理智慧:教師成長[M].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11.
注:本文系蕪湖市教育科學研究重點課題《創新學校管理模式的實踐研究——基于名校長工作室的活動》,課題批準文號:蕪教研(2017)5號CK09。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