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新力
批判性思維是指在面對一些結論時,不是簡單接受或否定,而是要研究怎么推導出這個結論,其中的推理過程是否符合邏輯,還要思考結論是否合理,與已知的一切是否有沖突。經過批判性思考,如果發現結論是錯的,就拒絕它;如果發現結論是對的,就相信它。當然,在相信的同時,還要思考有無進一步改進的可能??梢娕行运季S并不是“高大上”的東西,而是一種很普通、很常見的思維,它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筆者在教學中使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與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水乳交融,做了幾點嘗試。
一、質疑——批判性思維培養的源頭
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離不開對課本知識的質疑問難。“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學生只有對課本上的觀點、結論不輕易相信,對重要觀點、結論進行再思考,判斷觀點、結論是否合理?是否有改進完善的地方?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當然,質疑不是瞎猜亂想,它以大量事實為論據,通過嚴謹的邏輯推理,最終的結果是全面辯證地看待書上的觀點、結論。
怎樣在教學中運用質疑這一批判形式呢?根據布魯姆教學目標分類法,我從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等方面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對學生的質疑能力進行訓練,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學會客觀地、全面地、本質地看問題。結合統編教材《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上冊《創新改變生活》的教學舉例說明。
“什么是創新?”此為事實性問題,包含創新的方式、創新的領域、創新的產生、創新的主體。
“列舉生活中創新的例子”此為解釋性問題,對創新的事實與創新的觀點進行聯系,發現其間包含的關系。
“廢輪胎、廢飲料瓶怎么重新利用?”此為應用性問題,即將相應結論運用于具體生活情境解決問題。
“說明知識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和全面創新之間的關系”此為分析性問題,對它們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從而正確處理它們之間的關系。
“怎樣改變傳統的烹飪方法?”此為綜合性問題,把創新的理論運用于實踐中,提出解決方案。
“創新的價值和意義是什么?你有不同的意見嗎?”此為評價性問題,通過與墨守成規的后果比較,考慮創新對個人、對社會的價值和意義。還要進一步思考:創新成果對社會是否都是正面作用?
以上六個問題是批判性思維的基本過程,即教師首先弄清事實,然后對事實加以解釋、應用、分析、綜合,最后加以評價。總之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同時傳授質疑技巧,把學生的思考引向深入。
二、聯結——批判性思維培養的必由之路
聯結指將學生課內所學的知識與課外的學生生活經歷、時事熱點和社會現象聯系在一起。聯結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刻理解課本知識,而且可以了解理論與實際是否有沖突,同時聯結也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拓展學生視野,培養了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
1.聯結課本知識與個人生活經歷
在學習《網絡生活新空間》時,有同學認為:使用智能手機確實給他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便利,但他與家人之間的溝通交流少了,造成親情冷漠,他主張要限制使用智能手機。我組織同學們分組討論此問題并給出提示:(1)此現象是否普遍?(2)推理是否符合邏輯?結論是否準確?這時候,同學們紛紛提出質疑:第一:這種現象并不是普遍存在的;第二:家庭成員之間可以用手機交流,長輩也應與時俱進,學會使用智能手機進行交流;第三:親情冷漠可能受其他因素影響。最終同學們得出結論:要積極使用智能手機??傊?,將課本知識與學生個人生活經歷聯結,可以促進學生的反思,使學生不迷信權威,不從眾,從而培養了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
2.聯結課本知識與時事熱點
在《開放互動的世界》這一框中,有一個重要觀點: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不可逆轉。上課時,我出示一段時事新聞視頻:美國動用國家力量,打壓中國華為、中興等高科技企業,挑起了貿易戰。然后提問:美國曾主導經濟全球化,現在反經濟全球化,這是否說明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可逆轉?我提示三點:(1)除美國外,其他國家對經濟全球化的態度是怎樣的?(2)美國逆勢而動的原因是什么?(3)美國能改變經濟全球化不可逆轉的趨勢嗎?在我的提醒下,同學們經過反思,很快得出結論:美國出于私利,挑起貿易戰,但經濟全球化依然是人類社會發展不可逆轉的大勢??傊?,課本知識與時事熱點產生沖突時,運用批判性思維積極思考疑惑,不僅加深了對課本知識的理解,而且提高了批判性思維的能力。
3.聯結課本知識與社會現象
批判并不是簡單地懷疑一切、否定一切,而是在對事物分析論證的基礎上,既有否定,又有肯定。然而青少年由于三觀尚未形成,對各種社會現象不能成熟分析和判斷,對事物的看法表現出簡單、片面乃至偏激這樣一些不成熟的特點。在上《公民的基本權利》時,我拋出一個問題:對網絡微博進行整治,是不是對公民言論自由權利的一種侵犯?然后組織同學們討論,經過討論,同學們明確了:整治網絡微博從表面看,限制了一部分人的言論自由的權利,但從根本上看,卻是對公民言論自由權利的最大保護。通過這樣的探究,學生對言論自由有了更為深刻和全面的理解和把握,這樣的學習過程為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形成提供了有益的鍛煉。
三、辯論——批判性思維培養的捷徑
辯論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以學生為主體,創造辯論情景,由小組圍繞論題辯駁,交流各自的觀點,從而辨別是非,判斷真偽。這不僅能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和發散性思維能力,最終培養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如教學《創新改變生活》時,我組織了一場辯論賽,正方觀點:人工智能將超過人類;反方觀點:人工智能不會超過人類。通過辯論,學生在激烈的思維碰撞中得到啟發,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最終對問題的看法會更完善合理。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