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禎
摘 要:近些年來,學生群體中抑郁癥患者逐漸增多,作為學生的教育者,教師對這類學生心理的探究就顯得越為重要。而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直接管理者,如何實現與班級特殊學生的有效溝通就是班主任必須要研究的課題。由于班級特殊群體情況復雜,難以掌控未知動態,班主任對這一群體的管理可比作一場戰役,包括前期備戰、中期演練、后期總結三個階段。前期班主任必須要察其言觀其行以總結班級特殊學生群體的特點;中期實現與這一群體的有效溝通為后期總結決策做準備;后期班主任與這一群體共坐蹺蹺板協調關系并尋求平衡。
關鍵詞:班主任;高中班級特殊學生群體;有效溝通;前期備戰;中期演練;后期總結;“蹺蹺板”
近些年來,隨著高中生群體中抑郁癥患者逐漸增多,已引起教育界的普遍關注。作為學生的教育者,教師對這類學生心理的探究就顯得越為重要。而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直接管理者,如何實現與班級特殊學生的有效溝通就是班主任必須要研究的課題。
一、前期備戰——班級特殊學生群體面面觀(特點)
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要想有效管理班級特殊學生群體,班主任首先得詳細、全面、深入地了解這一群體的特點。
《教育法》中的特殊學生群體是指由于生理、經濟或其他客觀原因而在享有和行使受教育權利時處于不利境地、需要特別保護的那些學生。高中是比較特殊的一個時期,正是學生青春期和叛逆期尤為明顯的時期,高中生中的特殊群體大致包括這幾類學生:叛逆心理嚴重的學生、早戀期學生、單親家庭學生、留守兒童、心理極為孤僻的學生等。而近年來頻發的青少年患抑郁癥自殺身亡事件中,這些特殊學生群體正是其中的主體。
1.叛逆心理嚴重的學生、早戀期學生
叛逆期和青春期是每個中學生都要經歷的時期,讓班主任感覺巧合而又棘手的是高中生的叛逆期和青春期經常是融合在一起的,這在無形中就增加了班主任實現有效管理的難度。叛逆心理嚴重,主要表現在時時、事事與老師和父母唱反調。早戀是青春期的結晶,處于青春期的高中生由于生理特點的變化以及該時期特有的特點,對異性好奇心強,很容易陷入早戀。
2.單親家庭學生、留守兒童、心理極為孤僻的學生
現在社會人們的三觀隨著社會的發展在不斷發生變化,感情觀的變化使得離婚率提高,單親家庭的學生的數量隨之增加。進城務工的潮流使得留守兒童的數量也隨之增加。這些學生由于在一定程度上缺乏關愛,往往會出現性格內向孤僻、不愿意與別人交流等特點,而這些學生也容易封閉自己、走向極端。
3.存在較多不良行為習慣的學生
高中正是學生性格形成的重要時期,行為習慣的養成對學生性格的形成有重要影響。部分高中生存在較多不良行為習慣,如結交較多社會閑散人員、抽煙酗酒、打架等,這類學生容易形成狂妄自大的性格,而同時由于社會閱歷較淺,他們很容易搞不清孰是孰非、掂不來孰輕孰重。
二、中期演練——我與班級特殊學生群體練練手(策略)
了解了班級特殊學生群體的特點之后,就到了與這些學生進行溝通的時候了。
1.一顆平常心面對叛逆心理嚴重的學生、早戀期學生
很多時候提及對叛逆、早戀的管理時,班主任很容易想到“操控”這一詞,而這個詞也表明此時作為管理者,面對這類學生時班主任自身并未根據這兩類學生正處于特殊時期這一特點調節好自己的心態——擁有一顆平常心。此時的平常心有利于管理者更加冷靜地面對這些學生,也易于更加客觀、全面地考慮問題。因為要尋求和這些學生溝通的有效性,應盡可能地用和諧、融洽的談話去“軟化”這些學生,而前提是擁有一顆平常心。
2.一顆愛心面對單親家庭學生、留守兒童、心理極為孤僻的學生
面對這些學生群體時,班主任常會感到束手無策,因為這些對象普遍比同齡人安靜、冷漠、孤僻,究其原因是內心缺乏關愛。對于這些學生,班主任應抓住這一特點,用一顆愛心去“暖化”他們。但因為這些學生群體具有各自家庭的特殊性,班主任需提前做大量工作來摸清家庭情況,而后適時、切實地給予學生關愛,使他們感受到溫暖,進而愿意敞開心扉、接納他人,愿意與他人交往,愿意與他人傾訴,以釋放壓力這在學業壓力大的高中階段調整心態很有必要。同時,對于這些群體,班主任可在其打開心扉后,鼓勵身邊同齡人與他們多交流來改變他們孤僻的性格。
3.一顆耐心面對存在較多不良行為習慣的學生
提到這些不良行為習慣的學生,班主任很容易用到“屢次”這樣的字眼。這也是這些群體的特征,存在數種不良習慣、多次犯錯、屢教不改,而這一特點也是管理者的切入點。面對他們,我們應耐心疏導學生的心理,適時給予改正的機會,耐心地等待學生改過自新。
三、后期總結——我與班級特殊學生群體共坐蹺蹺板(計謀)
1.田忌賽馬——蹺蹺板的上、中、下位
面對特殊學生群體,常規意義上的溝通引導應該不會起到實質性的作用,在按常理出牌不起作用的情況下不妨學學田忌賽馬來管理這些學生。溝通中的各種突發情況和不可預知性就是對班主任談話駕馭能力的考查和考驗。談話中處于不可操控或難以控制的環節,不妨退一步海闊天空,恰如一匹下等馬,用一顆平常心、以一名傾聽者的身份耐心地給學生提供發泄的臺階與空間,也是為后面上等馬的出現做好鋪墊,此時蹺蹺板的下位更能彰顯管理者的智慧與風采;談話處于勢均力敵的階段,派出中等馬,擺正師與生的正常位置進行正常談話,此時正如蹺蹺板處于雙方均衡的狀態;養精蓄銳、時機一到,上等馬閃亮登場,平常心、愛心、耐心齊上陣,以一個管理者應有的姿態、運用管理的智慧和策略,占領談話的主陣地,達到理想的溝通效果,實現對特殊學生群體的有效管理。
2.懸崖勒馬—蹺蹺板的平衡性與持續性
溝通管理中蹺蹺板的控制是一門藝術,作為管理者,班主任應懂得適時懸崖勒馬。這表現在管理目標的預期和目標達成效果兩方面。一方面,班主任應在確定對這些學生群體的管理目標時,始終記著教育對象得身份——特殊學生,因而對于最終目標的確定切忌過于苛刻,要適當地降低目標,在控制蹺蹺板關系時適當懸崖勒馬。另一方面,班主任在目標達成方面,同樣要注意管理者控制力和控制欲的收放自如,巧妙地、理智地懸崖勒馬,這影響著蹺蹺板的平衡狀態,也會影響蹺蹺板游戲能否長久持續愉快地進行下去。
班主任與高中班級特殊學生群體的相處是一門哲學,對這些學生群體的管理是一門藝術,只有把握好蹺蹺板的平衡,才能實現師生在蹺蹺板上愉快嬉戲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魏書生.魏書生班主任工作藝術[M].河海大學出版社,2007.
[2]胡小萍.班主任工作與班級管理藝術[M].江西高校出版社,2001.
[3]賀學耘.我與高中生[J].班主任漫談,2010.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