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山 劉慧敏
摘 要:“風格迥異、渾然天成”萊州玉雕從來不缺溢美之詞。萊州玉雕是北派石刻工藝的代表,也是膠東地區民間傳統藝術的品類之一。從陳設把玩的“滑石猴”到莊嚴肅穆的毛紀墓石刻群,無一不彰顯出萊州玉雕藝人的智慧。萊州玉雕技藝,獨具特色,自成風格。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們只追求片面經濟利益而忽視了對傳統工藝的傳承與技法,如何有效的傳承與保護萊州玉雕工藝,并與市場發展相融合,已然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通過對萊州玉雕及其技藝的研究分析、現狀分析,提出可行性建議,為萊州玉雕文化產業發展獻計獻策。
關鍵詞:萊州玉雕 傳承 策略
一、萊州玉雕的古往今來
北派滑石雕刻工藝的發祥地—萊州,地處膠東半島西北部 ,獨特的巖層結構及地理位置優勢,使當地盛產滑石、大理石等天然雕刻原料 。萊州石刻技藝輩輩相傳,其刻工精練,技法嫻熟。石刻藝人在選料取材,以料定型,因料施藝方面,把原本的粗糙不堪的石頭表面雕琢成造型生動、形象逼真的藝術品。所雕仕女,千姿百態,體態柔美;所雕云龍,穿梭騰躍,氣勢非凡;所雕群馬,形體粗獷,勢若狂飆;萊州玉雕花籃鳥籠更是獨步藝林,轟動一時。現在萊州玉雕工藝除繼承傳統外,又博采青田石刻、牙雕、雕塑等眾家之長,在選用石料上,除滑石外,又開發了凍石、毛公石、竹葉石、豹紋石、萃星石等。在種類上,有花卉、山水、印章、人物、動物群雕等120多個品種,2000多個花樣。
二、萊州玉雕現狀
隨著小康步伐的邁進,社會發展的日新月異,越來越多人們從客觀物質生活的需求轉向主觀精神層面的提升。但多年來,萊州玉雕題材并沒有較大的突破,仍然沿用傳統的風格“福、祿、壽、喜、財”幾個基本的大面,題材選用上沒有太大的新意。雕刻技藝方面依舊承襲了老一輩雕刻家的流程、套路,雕刻風格停留于很多年前,“走老路、吃舊飯”成了當下一些石刻藝人的口頭禪。多數雕藝人不想創新,不會創新,不懂創新。選料方面,固執己見,一條路走到黑,過去一直沿用的傳統石料,現在仍然使用頻繁,缺乏對比,不敢引進像“壽山石、老撾石”等南方石品類,不敢突破,對市場新興石品類了解有限,審美水平也停留在初級階段。在他們眼中,循規守矩才是一切。“小作坊”林立,缺乏市場體系構建和產業鏈支撐,缺乏保護知識產權策略和品牌化意識,越來越多的石刻藝人抱著生意好就做,生意不好就轉行的態度,致使一些老手藝失傳,工藝品的市場價值遠遠低于實際價值,市場出現一定的滯后性和萎靡現象。
三、萊州玉雕的傳承、市場發展及保護策略
萊州玉雕是千年古邑“掖縣”老一輩石刻藝人留下來的一項珍貴的文化遺產,集歷史價值、文化價值、藝術價值于一體。玉雕技藝及題材能從側面反映出萊州千年文化、社會風貌及這個特定群體的思想、情感等。堅持以經濟發展與文化傳承為導向,以市場發展與傳統手工技藝保護共贏為基點,走具有萊州特色的產業化道路。具體研究、保護策略如下:
1.選取重點幾個具有石刻傳統的村落及工藝加工廠,進行實地調查、分析,形成初步材料。探尋區域經濟結構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協同并進機制,制定有效的生態產業鏈政策能更好地促進產業生態良性循環,加強宣傳推廣力度,共同提升整體保護意識。
2.實行“走出去”策略,開拓視野,與時俱進,新老藝人搭幫結對,相互切磋技藝,共同提升能力。借助互聯網快捷便利的優勢,與同行同業人員多交流,定期組織去外地參觀學習兄弟類行業產品及工藝。多區域加強合作,鼓勵和支持優秀石刻企業、設計企業和能工巧匠到傳統工藝項目所在地,進行講座培訓。
3.立正固本,發揚傳統“手藝精神”,探索新的產業鏈發展模式
(1)著重培養年輕藝人的“手藝精神”,以家庭作坊為主體,因地制宜發展農村手工藝,鼓勵從業者放平心態,從事傳統手工技藝,聚品成類,推廣特色化經營,成立新型農村手藝合作社。
(2)以增加從業者收入為前提,集中優勢資源,多舉措、整體化去發展玉雕手工藝項目,逐步實現特色產業標準化,集團化。設立工藝品互通貿易機構,享受公平貿易中生產者與消費者直接交易、長期交易、最低收購價等優惠措施,提高民眾對傳承傳統手藝的信心與自豪感,實現知識產權保護與利益分配。
4.保護好原材料材料產地,因材施藝,多渠道并舉保護傳統工藝品文化知識產權
加強對原材石料產地、環境保護,特別在手工藝資源特別充分、手工技藝適宜的村落,建立完善原材料可持續循環經濟模式。探索“產地+工藝+市場”的共贏聯動模式。
5.走品牌化道路,構建良好的區域形象,形成“創新與保護”協同發展產業策略
(1)樹立品牌意識,由行業競爭轉換為合作共贏,實現工藝品生產的產業化,全面提升產品質量,拓展工藝的產品品類。
(2)廣納賢才,聘請南方重點區域的傳統工藝美術師進行指導,結合萊州玉雕自身技藝,進行創新設計,技藝提升的同時擴充雕刻題材。
(3)依據萊州本地地域文化特色,發展工藝品內涵文化建設,定期舉辦“萊州玉雕”產品展銷會或者借助互聯網植入VR產品體驗,讓一些外地的工藝品愛好者或者收藏家足不出戶的看到產品“原貌”,增強消費者的體驗感。
(4)加強原創知識產權保護、原材料產地保護和原鄉文化保護策略,通過實施整體宣傳、重點培訓的方式,樹立保護原材料就是保護經濟來源的理念,對于原創作品進一步加強產權的保護,健全法規條例,讓“創新與保護”策略做到有法可循。
四、結語
創新引領,產業化發展為導向,統一布局玉雕石刻手工技藝產業市場。從小門店、小作坊到產業化、品牌化,從區域品牌化到全球品牌化,依靠互聯網大數據優勢,協同行業之間的共融互信,有效地擴大生態產業鏈,增強萊州玉雕品牌精細化、生產規模化、產業結構可持續化,對振興千年古邑萊州經濟發展,具有長遠意義。
參考文獻:
[1] 胡紹宗,編著.中國早期制像藝術[M].人民美術出版社, 2011.
[2] 趙成.陜西綏德石雕藝術及其產業創新平臺研究[D].陜西科技大學,2013.
[3] 沈艷華,任國升.雕刻產業集群式發展研究——以曲陽市為例[J].生產力研究,2010(08).